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版的品德与社会注重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本文就该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大多是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枯燥无味。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突破这些教学难点,用趣味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探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的本身给予了这门课程许多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我们还挖掘了多渠道的课程资源。一是各学科的整合资源;二是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三是社会发展的时事资源;四是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五是学生现实中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的本身给予了这门课程许多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我们还挖掘了多渠道的课程资源。一是各学科的整合资源;二是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三是社会发展的时事资源;四是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五是学生现实中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本文笔者试就如何多方式结合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任教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定位于公民教育,并结合课程内容赋予了特殊使命——学做人,做一个对生活“有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和个性品质的人。”如何使课程的定位落到实处,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掌握一定的适合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力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演绎法、情境创设法、训练拓展法,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动力支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只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关系到学生们个人的素质培养,她对学生们思想有着引导的作用,能够促使其健康的成长。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是实施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她能够正确的为学生们指引方向,使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举止。小学的品德课也是对学生们行为的一种规范。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课教师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心智能力的成长特点,按照品德课程关于"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这一要求,不断研究探索品德教育的新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故事讲解法、讨论交流法、社会调查法、角色表演法和情境设计法来相互补充、配合,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有效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公民道德素质,生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拓展生活视野,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其基本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生活,用心灵去感悟其中包含的道德知识。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  相似文献   

15.
韩立勋 《双语学习》2007,(11M):144-144,146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6.
17.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小学品德)指出: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沾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品德课程不仅要从德育知识体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层而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作为任教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学生探究合作、角色扮演、做游戏、加强课堂训练、做学生的表率等方面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尝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小学品德)指出: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品德课程不仅要从德育知识体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