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语言,知道我与小珍珠鸟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3.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欣赏鸟鸣曲一、入温馨之境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我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舒适的家。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出现吊兰蒙盖的鸟笼瞧,那儿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  相似文献   

3.
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话教学的某些策略,感悟到一种对话的高妙境界。对话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并且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共鸣。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与文本作者、和教师实现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中……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巨大挑战。它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张扬学生个性。现我就教学实践的体会和感悟,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的做法。一、在说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阐释,不同的读者与同一部作品对话,也有不同的收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不是由教师从课文中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作为读者去发现与创造的,这种发现与创造谁也不能替代,只能由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来完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并不是要学生按他定的调来"唱  相似文献   

5.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执教《珍珠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品析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课接近尾声——师:学完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无微不至地爱护小珍珠鸟。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鸟,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你要说些什么?请动笔写下来。(学生发挥想象,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写话。)师:我们来听一听珍珠鸟心底的话。生:谢谢你,主人,你对我太好了!我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就为你唱上一支动听的歌吧。生:多么亲切、友好的主人啊!我爱上了这个家,再也不想离开了,我要永远陪伴在主人的身边。师:充满真情的话语,表露了小珍珠鸟感恩的心。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  相似文献   

7.
陈卫兵  范里 《中国教师》2012,(12):68-7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8.
尊重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初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学作用从"点拨"走向"点化",体现了深度阅读和学习内化的要求. 要追求阅读教学点化之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他们基于各自的经验与体悟,共同参与对话.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记叙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的话,那么记叙文阅读理解的考查便是学生与文本、出题者之间的对话.然而这种对话又与文本学习中的对话不同.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的,是开放性认同解读.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自由地与文本、与作者做最直接的对话,体会文本的内涵.老师也可以从自身的阅历与积累出发,引领学生展开更深层的对话.考场对话则不同,主要是揣摩作者的创作心路,了解创作旨意,体会创作情感,品味文字之美.考场上的"对话"有两次:一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是做题者与文本对话之后,由出卷老师拟出话题的对话,是一种封闭性认同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阅读理解过程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品的过程。阅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两个主体进行着的对话,作者固然是一个主体,读者也是一个主体。读者作为一个主体,主动地跟作者对话,尽管他或许已经不在了,比如说曹雪芹。但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是面对着一个活的曹雪芹,我们是在跟他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主体有不同的准备,他们的性格、能力、处境等不尽相同,这都影响着他们的阅读。  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德国接受美学认为,作品不是由作者单方面完成的,而是由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蔡亚 《教学与管理》2014,(12):52-5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 设计思路 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抓住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珍珠鸟从空间上逐渐靠近“我”的过程;通过想象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彼此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睡醒的珍珠鸟给作家写一封信,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描述动物为主,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体会作者细微之处见真情的表达手法,并学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同时以此文作为阅读三个层次的范例,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3.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如何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充分对话,我们小学生,除了在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等方面做些努力外,还可以变换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去阅读课文。一、“我是我”。“我是我”就是以读者的身份去阅读课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主动地扫清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在具体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就要利用拼音读准课文中的…  相似文献   

14.
<正>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相处的境界,产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一、听鸟鸣引出课题,初识珍珠鸟多媒体播放鸟儿的视频及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生齐读课题。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感受珍珠鸟的美丽、可爱。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相似文献   

15.
教材说明:《珍珠鸟》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作者与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味人与动物间的温馨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生动细腻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6.
贵刊今年第5期登载了我们二人所写的《依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珍珠鸟)简析》一,第8期又刊发了刘明玲老师的探讨章《这是美好的境界吗》。由于条件的限制,刘老师的章我们在暑假开学后才看到。阅读后深受启发,不禁想再谈一谈我们的理解和体会,并回答刘老师。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娓娓讲述了自己和珍珠乌和谐相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他与可爱的小乌在信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其实我想如果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用我们的一颗火热、真诚的心与学生的心沟通、交流,我们也会创造出师生关系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情感浓郁,描绘细腻,蕴含哲理的散文佳品。其中,对我们理解帮助最大的是结尾一句:“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它是统领全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一、美好的境界本文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珍珠鸟的可爱:“鲜红的小嘴儿从  相似文献   

20.
一、如何理解阅读中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从国外引进阅读对话的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话,读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