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语破的"一词,就是一句话道破关键,"的"指箭靶,比喻关键。想必这一句话的能量足以切中要害,这样的说话风格期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出现。当下阅读教学,教师要么漫无边际的"对话",要么就"精耕细作"撕扯文本,从文章学的视域看阅读教学,这样零敲碎打,有如打成碎片的维纳斯毫无美感可言。话题切入是根本,以后的过程都是由它展开的。"问"是贯穿整个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用时最多、承担任务最繁重的一个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怎样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误区?怎么去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期的教学研究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阅读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但多元并不是不合理据地断章取义。多元解读只有以文本为基础,靠近作者与作品的本真意义,切合具体的语境和语体,这样的多元解读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采用综合同构教学法,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实现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多维同构,构建动态、生成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便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更是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文本”这一新理念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然而,由于“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内涵及特征把握不准确,语文教学中一度出现文本失落的现象。本文试从分析文本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剖析当今语文教学中处理文本的失误,并进一步指出解决之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于是,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超链接”——文本拓展成了一种教学时髦,在有限的40分钟内,资料链接四通八达,视接千载,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为了拓展而拓展,似乎不拓展,课就不丰富,就没有跟上新课程的步伐。笔者认为,这是没有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料的关系而产生的结果。教材是“本”,是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与依据;课外学习资源是拓展,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它应该是课内教学资源开发的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阔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互之间的一种认识、情感的交流,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主探究、精神上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本色阅读。文章从倡导本色阅读谈起.教读自读相结合,精读略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立足文本,从而凸现阅读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9.
一、缘起:自觉与不自觉的逻辑顺序纠结杨羽仪的散文《水乡茶居》是上海市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两位教师分别就这篇课文各上了一次公开课.在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些基本问题上,两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并未进行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无意比较两堂课的优劣,也无意全面讨论二者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而是试图聚焦和专门讨论两堂课偶然中互相映衬着所凸显出来的文本解读逻辑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审视目前语文阅读课堂就会发现,不少新课教学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往往早已非常熟悉,老师按部就班的教学很难引起他们对这些熟悉内容的兴致,更谈不上有效阅读。克雷齐在《心理学纲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篇即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而随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新名词进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视野。第三、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分别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  相似文献   

12.
一、缘起:自觉与不自觉的“逻辑顺序”纠结 杨羽仪的散文《水乡茶居》是上海市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两位教师分别就这篇课文各上了一次公开课。在“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些基本问题上.两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并未进行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无意比较两堂课的优劣,也无意全面讨论二者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而是试图聚焦和专门讨论两堂课“偶然”中互相映衬着所凸显出来的文本解读逻辑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美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文本细读是促进语文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带领学生深入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意图的主要途径,是精读课文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如何选择那些"细读点"呢?如何进行"细读"?本文通过课例,详加剖析,相信会对老师们备课有所帮助。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对话中理解文本内涵,感悟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如果"细读点"选择不当,就会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对话中理解文本内涵,感悟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如果"细读点"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师生间对话脱离文本、课堂教学偏离目标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可见,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关键的词句 所谓关键的词句,是指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确切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懂文本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6.
凌宗伟 《江苏教育》2014,(22):29-32
应试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真正的教育要做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有"问题"的人。本文从教师的问题意识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出发,阐述了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有"问题",自己先要成为有"问题"的人的观点。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最要紧的就是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吴雪梅 《考试周刊》2010,(31):60-60
"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阅读教学课题研究已经结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构建"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开展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我们必须找到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文学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可以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包括《义务课标》与《高中课标》)中清楚地看出来。遗憾的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应该如何有效实施,《课标》的表述较多的是“凌空蹈虚”。鲜有实质性的指引。倒是有教师“不能”怎样做的郑重叮嘱,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文本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发现一类文体的基本阅读方法,从而进行语文阅读的深度教学和群文阅读,力求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