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诗教学不能等同于白话文教学,朗读的节奏与语气要区别于白话文的朗读。现代诗重视让学生赏析而不是解读,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明白朗读诗文≠朗读课文;文本赏析≠文本解读;情感体验≠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2.
德吉措 《快乐阅读》2011,(18):134-1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在朗读中进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小学提出具体的体验要求。这种体验要通过朗读训练来完成,新课程着力强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1.朗读体验个性化。朗读训练要重视学生在朗读中的内心体验,"有感情朗读"必须同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联系起来,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语言文字的体味,通过适当的语速、语调来表现情感。因此,学习过程中要以情感体验为主,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悟句子蕴涵的丰富情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以舒缓的音乐配合学生的朗读,真正通过  相似文献   

4.
王伟 《中小学电教》2011,(11):64-64
<正>《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个性化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5.
徐强 《教师》2014,(27):61-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并挖掘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一、读出地位:让朗读成为学习态度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最有效的训练。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是理解,又是体验;既是语感的培养,又是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学生习性养成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讲解与朗读的区别和联系;要发挥二者在语文教学中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作用。要认识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  相似文献   

7.
课堂训练中要高度重视情感朗读,使学生在情感朗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朗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其实,情感朗读是训练的话题,是训练的过程引发"训练"的基点和触发点,是训练成果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赵頫 《华章》2005,(10)
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手段。朗读可以从自主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它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客体不仅要认知,而且要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确定目标和进度;要有情感的投入,才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朗读是弘扬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朗读是让阅读主体把内涵丰富的个性特征放在阅读客体中来理解、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客体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高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语言敏感的程度。读,是需要过程的,读一遍、二遍、三遍……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学生熟记课文、理解内容、提升情感。但是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训练过于机械,对朗读指导没有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不能按照正确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还有不少教师朗读训练方法简单,往往总是把学生带入"课文解析——朗读;内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一致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应用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与指导朗读训练目的要明确,安排要合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读课文时,学生朗读的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正确流利;重点赏析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因此,除了读得正确流利外,还要能传达课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内核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有效的阅读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情感、品味语言,形成体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提出要渲染引领,在朗读中融会贯通;赏析体悟,在朗读中习得语言;尊重多元,在朗读中彰显个性;角色体验,在朗读中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文学类作品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个性体验的过程中。一、在朗读中体验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低年级教学中常见的体验方式,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阅读水平也比较低,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处于开始状态,只是简单地根据课文出现的角色,初步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如教学《雨点儿》(统编  相似文献   

14.
朗读训练与情感体验甘肃兰州市马滩小学王立梅情感体验的基础是朗读。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感情越充沛,情感体验则越深。而学生情感体验的程度也只有通过动情地读,才能反馈给教师,使教师适时调整教...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设计理念:1.突出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验情感,感悟内容,领会主旨。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语句赏析、联想和想像、小组讨论等方式,让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丽平 《学子》2013,(4):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把朗读真正落到实处?一、轻拢慢捻抹复挑——重在指导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有益,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听"读中激发情感体验1.1教师示范朗读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景,"以情激情",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要传达的感情,唤醒学生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朗读,更要给予学生必要而系统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本文主要从"抓住重点篇章和段落来训练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启发学生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持之以恒地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以及坚持范读"等几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形成。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会有所不同。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的阅读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