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修改前的《FIP竞赛性展品评审总规则》第3条“展品组成的原则”的第1和2款中明确指出: “3.1 一部展品应只由适于展出的集邮素材组成。 3.2适于展出的集邮素材是指:为了传递邮件或其他邮政通信目的,而由政府、地方或私人邮政机构,或由其他正式被委托或被授权的机构发行的、计划发行的、在准备发行过程中产生的、实际使用过的、或作为邮资有效来对待的那些集邮素材。” 《评审总规则》中还特别指出:“本评审总规则适用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集邮图书就是集邮文献。但笔者通过学习FIP集邮文献评审规则和阅读相关权威文章,认为有些集邮图书不属于集邮文献,不宜当作集邮文献类别展品展出。如集邮杂文、集邮散文,尤其是所谓“闲情”类散文,都不能算集邮文献——尽管这类文章(集)曾出现在展厅里并获奖。林霏开的《林罪开集邮随笔三集》、郑启五的《集邮情感》等由集邮散文结集的图书就在“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分别获得铜奖。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09,(4):74-79
FIP邮政历史展品评审专用规则1竞赛性展览根据FIP集邮展览竞赛性展品评审总规则(以下简称"评审总规则")第1条第4款,本项邮政历史展品评审专用规则是对评审总规则各项原则的补充,并请参照另行制定的FIP邮政历史展品评审指导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译、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发行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评审规则》一书里,其附录“FIP图画明信片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关于“品相与珍罕性”有这样一段描述:“黄金时代的图画明信片通常由多家出版商印制,但印制数量各不相同。同一时期印制的不同版式的图画明信片均可视为原件……”  相似文献   

5.
一、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的特点及其意义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的特点有三:一是极限明信片是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的“独家”邮品;二是组成展品素材的成本要低廉;三是编组处理要符合FIP极限集邮评审规则。从这一特点不难看出编组节俭类极限集邮展品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相似文献   

6.
极限集邮类展品有一类为“专门课题或研究”,极限集邮者为此作过探索,并尝试组编研究性展品。这里,笔者对极限集邮类展品研究什么?怎样展示?结合获奖邮集实例,提出若干思路,与同好交流。 《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实施要点》第5条“特殊展品或研究性展品——以研究极限明信片各组成因素的某些独特性或研究最大可能的一致性为基础。”为我们明确提出了研究的两个方面。 一、研究票、片、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李宏 《上海集邮》2005,(5):35-35
“新加坡2004”世展期间,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于9月1日在滨华酒店举行会议,与会的各会员国代表计26人,笔有幸列席。这次会议的议程之一是审议《FIP极限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和《FIP极限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修改稿。在随后举行的FIP第68届代表大会上,这两项修改稿获得通过,亦即可付诸施行。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印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竞赛性邮展规则暨邮集制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书中,对2000年新修订的《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的“创新”是这样表述的: 创新表现在: ·新专题的引进。·一个已形成或已知专题的新方面。·已知专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于2004修订的《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及其《指导要点》业已公布,笔者体会到新旧《规则》除其条文的字句有所改动或补充外,还有以下能反映极限集邮趋势的重要变动,特提出来与广大极限爱好者共讨:  相似文献   

10.
上面叙述了如何评审这些因数,这就给出了评审的一个总的处理办法。可以向任何一部展品提出这些问题,以便确定参展者在选择用于展品中的素材方面他的知识应用得有多好,以及在贴片上已显示出来的“知识与研究”有多少。下面将通过《FIP展出和评审传统与邮政历史展品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可参见《集邮通讯》上焦晓光女士的译本或相应的台湾译本)一书中的某些实例,来详尽地探讨上述问题当中的每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上海集邮》2000,(9):22-22
在本刊今年第2期关于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规则的拙作中,遗漏了《指导要点》中有关“时间和谐一致”的重要修订,现再作补述。  相似文献   

12.
李力 《上海集邮》2003,(2):37-37
FIP极限集邮委员会工作会议通过对《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意见,并将提交2004年在新加坡举行的FIP第68届大会批准。对照1992年格拉纳达第61届代表大会通过的现行《规则》和《细则》,有如下几处修改:  相似文献   

13.
图画明信片类集邮展品源于澳大利亚,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澳大利亚国家邮展的一个类别。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设有图画明信片类,这是中国省级以上邮展首次出现这个类别。综合这两地邮展的评审规则来看,大同小异,对展品的要求与“FIP”类别很近似,这对参展者编组展品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极限集邮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极限集邮展品以其艺术性强和观赏性强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和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期间,一些极限展品披金挂银,令人瞩目。这些展品基本上是按“专题”形式组集,在极限界反响较大。极限集邮专题化,多依专题集邮“葫芦画瓢”,然而忽略了极限集邮本身的特点。笔者在此,根据FIP极限集邮和专题集邮展品评审规则,对两类展品的异同、极限集邮借鉴专题集邮以及发挥极限集邮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译的新版《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各项规则》已于1999年8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其中《极限集邮展品的评审专用规则》及其《指导要点》(以下分别简称《规则》和《要点》)有一定的修改。这一修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源于FIP  相似文献   

16.
国际集邮联合会(FIP)专题集邮委员会主席、意大利集邮家乔卡罗·摩罗利博士和美国集邮家乔治·戈佐多次撰文,阐述了如何对待邮展中出现的假票问题,以及FIP的相应措施。笔者综合国外的有关报告,转述如下: 鉴于在邮展中发现了日益增多的假票,FIP反假品委员会已经制定了有关防止展出假票的规则。作为一项尝试,在1990年的伦敦世界邮展上,展品的评审规则中就增加了关于邮品辨伪的特别条例,结果是好几部邮集由于被鉴定出包含假票而遭到降级的处分。 根据规定,一个辨伪专家组在展品未上框前,对展品进行抽样检查。在1991年的东京国际邮展上,这项  相似文献   

17.
拜读本刊3633页《极限集邮类研究性展品之我见》一文后,想借题来谈谈当前我国极限集邮界所关注的,在极限展品中有关极限片的载体——图画明信片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当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共同基础应是现行的《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及其《指导要点》。该《指导要点》第4.3条“知识和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18.
现行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第3.2条指出:在邮票有几个题材的情况下,图画明信片则要与其  相似文献   

19.
乍一看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点“滑稽”。《FIP竞赛性展品评审总规则》第1.2条明确了它的作用是:“在《FIP竞赛性展品评审总规则》中所规定的那些法则适用于所有的竞赛性邮展。它们是用来供评审员作为规则使用的以及为拓展展品的集邮者充当指南。”上述《规则》的条文清楚地表达了FIP的各项《评审专用规则》就是一种“控制‘评审员评审’行为细节的  相似文献   

20.
风云 《上海集邮》2009,(6):21-22
需说明的是,本文文题中“早期”的年代下限,并非《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所指第一阶段的“1946年”,而是“1940年”,因此,这里展示的早期片也指1940年以前的苏联极限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