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清华  陈发俊 《科教文汇》2012,(11):202-204
鲁迅成长于科学救国的近代历史氛围中,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发生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等三次大的政治思想变革运动,加之自幼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喜好及其留学经历,这些因素致使鲁迅终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以实现科学-立人-救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科学救国"思潮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科学时报》是宣传"科学救国"思潮的阵地,对中国近代的科技传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科学时报》在传播和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救国观念。《科学时报》的内容选择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注重传播的时效性、实用性和权威性。通过开设多类专栏、采用图片、积极与读者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刊物的传播效果。《科学时报》的科学传播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并对当时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庆华 《科教文汇》2012,(11):128-128,144
创造性叛逆的本质是"创造性",而"叛逆"只是翻译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客观背离。梁启超在翻译拜伦《哀希腊》时,基于当时救国存亡的背景和其政治家和思想启蒙家的身份再结合《哀希腊》其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所做的"创造性叛逆",使这首诗在中国引发热潮并经久不衰,给当时的社会思想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科学哲学正在走向"语境论",这种走向与Science Studies有关。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建构"所理解的"语境",这种"语境"用"社会重构"取代了"理性重建",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其次考察了"科学实践"视野中的"语境",这种语境把科学置于自然-仪器-社会机遇性聚集的空间或场所,从生成论的视角,为科学哲学重新思考客观性、合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任鸿隽以"科学救国"理念为指导,为现代科学的中国化竭尽努力,其对于现代科学的系统认识以及在中国推进科学建制化的实践探索,对于今日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都将学会的社务与本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取得了双赢.中国科学社是以民间社团的形式发展的,在中国推展科学文化需要充足的经费,需要找到一条较为稳定的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如果能充分发挥中国科学社及其成员的科技知识的优势,通过支持实业的发展来获得资金支持,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任鸿隽以理想主义的态度追求"科学救国",未能在推展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实践中,将自己的理念与"实业救国"潮流结合起来,以获得坚实的支撑点.任鸿隽错失了历史的机遇,用力最多的科学宣传也因不切合实际而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杨桂红  柯明星 《科教文汇》2010,(34):128-129,142
本文从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角度,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作为英语教学子系统的词汇教学也要体现现代管理学思想。对该技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组织,以求充分发挥其"基础的基础"作用,为"耗时低效"问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发展观内涵,论述了"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依靠科学发展,建立覆盖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5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自强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变革,提出过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口号,不断实践着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理想.国人对科学技术怀有许多期许,为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而遗憾,期盼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希望为科技发展做出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声誉的贡献.如果深入探讨科技革命与国家富强这类问题,就不能不思考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三者之间的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禹 《科学中国人》2004,(10):24-25
自从五四运动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以来,“科学”一词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向往的理想境界.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科学救国,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人终身为之奋斗的情结。科学的发展观的提出.无疑为此又增添了一笔重彩。应当说.科学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是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人类走向成熟和理性的表现.我们当然都为之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1.
林才英 《科教文汇》2013,(19):43-43,104
20世纪80年代,"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世人、社会甚至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推崇。学习能力被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不同学科领域对学习的深入探究,促进一个全新的、相对松散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诞生——学习科学。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育而言,更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关于学习科学概念的界定有过很多不同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学习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就"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及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提出了"太原共识"。本刊在2011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刊出此次会议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希望能够推动学界对于"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由科学家发动的民间科普运动,但不幸被作为"科学救国论"以贬义的科学主义载入中国近代的历史史册.科学化运动的目的是养成国人科学的态度与习惯,反对只把科学技术当成满足某种实际需要的工具.它倡导的科学既不同于洋务运动,也不同于五四运动,科学化运动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实际操作的办法,奠定了中国社会科学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的规划建设活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规划探讨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要科学统筹各方面内容的思路、方法,为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并非仅仅是"技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社会变迁、社会互动、人的社会化等因素,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教育技术的社会学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研究之一,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皮克林从高能物理学史个案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中的"共生"与"机会主义"两个重要概念:宏观上看,实验传统与理论传统呈现相互加强、共同促进的"共生"现象;微观上看,个体科学家处于特定的历史情景中——特有的文化资源、熟悉的研究传统、偶然出现的新生长点等。他(她)若能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投入到新的研究传统中,则能实现认识的转换。范式的转换并不像库恩的"格式塔"式的神秘性,也没有危机与混乱,而是自然平滑地实现。  相似文献   

18.
陈文勇 《情报科学》2007,25(8):1135-1140
在情报学史上,人们为了使情报学变成一门标准科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无论是采用实证化路线还是定量化方法,或是采取价值中立态度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在多学科方法渗透到情报学领域的过程中,情报学产生了一种变为多学科的"殖民地"的危机感.经过反思后情报学认识到,多学科加入正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于是情报学开始从"殖民地"向"帝国"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情报学需要努力突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变成一个多学科交流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收录的"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203篇文献和798条引文作为分析对象,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主题词和共引等方面情况,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协会动态     
《金秋科苑》2010,(24):83-85
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绩斐然呈现新特点2010年,全国各地、各分会、各单位老科协报告团认真组织传达和贯彻2009年9月北京"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精神,科学报告团工作出现新的局面,走上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科学报告团的精品科普报告活动正在形成,社会影响在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