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他将中国几千年的学术思想分为七个时代:以春秋前为胚胎时代,春秋及战国为全盛时代,西汉为儒学统一时代,魏晋为老学时代,南北朝、唐为佛学时代,宋元明为儒、佛混合时代,近二百五十年为衰落时代。尽管是一家之说,但也能粗略看出中国学术思想的大体脉络。  相似文献   

2.
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著《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他将中国几千年的学术思想分为七个时代:以春秋前为胚胎时代,春秋及战国为全盛时代,西汉为儒学统一时代,魏晋为老学时代,南北朝、唐为佛学时代,宋元明为儒、佛混合时代,近二百五十年为衰落时代。尽管是一家之说,但也能粗略看出中国学术思想的大体脉络。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有很多经典对历史产生过影响,并且给中国人打下种的烙印。先说儒学,被列为先秦至汉初“九流十家”之首。儒学主张“礼乐”“仁义”“忠恕”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政治上提倡“德治”“仁政”和“王道…  相似文献   

3.
西汉前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泛搜集古籍文献,在河间形成了以献王刘德为首的河间儒学中心.刘德作为首倡者,在促进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礼乐文化、藏书文化以及学术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司马谈为西汉前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于《史记》有发凡起例之功,其中《论六家要指》一文,对司马迁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史学界对西汉史分期尚无一致意见,存在混乱状况;主要表现有三:1.将新朝史混入西汉史;2.“汉初”包含的年代太长;3.有些著作中对西汉史分期自身存在着混乱。这种混乱状况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西汉史。本文根据对西汉政治、经济、文化演变的综合考察,建议将西汉史分为三个时期六个阶段:(一)西汉前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41年),是西汉帝国建立与巩固,社会、经济、文化恢复发展时期。第一阶段,高祖元年至高后八年,是西汉建立,奠定发展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文帝前元年至景帝后三年,是西汉统治进一步巩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阶段。(二)西汉中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49年),是西汉帝国强盛、繁荣时期。第一阶段,武帝建元元年至后元二年,是西汉帝国发展至鼎盛阶段;第二阶段,昭帝始元元年至宣帝黄龙元年是西汉帝国继续发展阶段。(三)西汉后期(公元前48年至公元8年),是西汉帝国衰亡时期。第一阶段,汉元帝初元元年至竟宁元年,是西汉帝国转向衰落阶段;第二阶段,成帝建始元年至孺子婴初始元年,是西汉帝国败亡阶段。  相似文献   

6.
自先秦至西汉中期,贞节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宽到严的发展。从《史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变化过程:春秋至战国中期,中国文化里没有贞节的概念;从秦始皇开始,对贞节的要求成为法律条文;西汉是贞节观由宽转严的变型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录”之名起于汉代,这是经过校书实践而产生的。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整理了西汉末年以前的大量古籍,编定了《别录》、《七略》。《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概括地反映了西汉末年以前我国学术的基本情况。我国先秦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诸子争鸣,学派林立。  相似文献   

8.
东汉易学源于西汉,极具鲜明时代特色。受社会思潮、学术风向与政治气候的影响,东汉易学前期虽承西汉象数易学余绪却呈现谶纬化倾向,中期因官方与民间治易路数分野而形成双峰对峙,后期主动转型取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不能因时而变最终陷入僵局。"局部地放大"东汉易学,对其演进规律的认识会愈加深入,其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亦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以至西汉末期.从结绳记事发展到“书契”,再到十进位制系统的产生,经过西汉末期到隋朝中叶的繁荣,及至元代后期的全盛局面出现,到清代中期,由于宋末到元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中国大地上连年烽火,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科学技术不受重视,数  相似文献   

10.
《史记》问世以后,《史记》研究便成为一门显学,然而,考察《史记》研究的现状,真正具有高水平的、有独特见解的著作并不多见。近读张强教授的《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4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耳目为之一新,这部专著的重点是探求司马迁学术思想的来源及构成,本着这样的原则,著者在研究问题时,始终注意从先秦到西汉的大学术文化背景切人,  相似文献   

11.
西汉中前期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学术发展演化对朝廷用人政策带来的影响,反映了封建社会帝王政治与文人士大夫学术诉求之间的矛盾及分歧;士人阶层政治分歧所带来的学术思想观念的变化,往往随朝廷政治的推进实施表现的愈加明显。刘邦建汉至汉武帝当政的百余年间,“黄老之学”成为左右朝廷政治走向和文人士大夫政治选择的重要筹码。汉武帝执政后,并没有将儒学推向真正至尊的地位,我们发现像董仲舒这样一些推行儒学思想的人,在朝廷政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故透过董仲舒的政治命运及汉武帝的用人,不能不使我们对西汉中前期的这段学术政治历史重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西汉散文,尤其是西汉的政论散文,在书写内容和话语形态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为其后的散文开启了写作形态上的规范。讨论西汉政论散文,不可忽视贾山《至言》对于西汉初年以及西汉中期散文的影响。这种影响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论说的内容促动了“过秦”思潮的发展;语言表现手段促进了西汉政论散文写作形态的变革;引事取譬的方式促进了西汉散文用事方法的变化。虽然贾山《至言》的影响力远不如西汉一些重要的散文家大,但其首开范例之功,却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的学术思想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它继承了近代中国思想家的积极成果。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章士钊等都对李大钊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三年,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写下一段话: 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祗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这是陈先生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一个精辟、深刻的大判断。其要义有三:(一)明确点出以宋明理学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是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学术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一个承前  相似文献   

15.
对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的几点认识●邵明明一、汉武帝在位时期,西汉空前强大,至西汉后期趋于衰落,这其中的转换过程,教材叙述不足,难于理解两汉的衰落、王莽改制等历史问题。教材应对汉武帝时代潜伏的问题进行揭示。如外戚干政、国家财政不足等。二、对宦官专...  相似文献   

16.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贾谊思想的属性问题,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儒家,有认为是法家,还有认为是道家,甚至有人认为是杂家或者纵横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贾谊是一位兼综百家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周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产物,不要用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来定性,我们可以具体研究贾谊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民族思想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是西汉文学的主要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将包括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在内的汉文、汉赋与先秦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西汉文学的兴盛与贾谊开创性的文学成就息息相关;贾谊及其作品在西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代文史三大家:司马谈和司马迁、刘向和刘歆、班彪和班固,以其通达古今的学识和卓越的学术成就,侧身于西汉前期、后期和东汉前期学术领军集团的前列。司马氏父子发凡起例,首创纪传体通史、传记文学之先河。刘氏父子考镜源流,开启了大规模校理著录图书文献的范例。班氏父子继踪前贤,包举一代汉史,成为后世正史的“不祧之宗”。三家学术思想,不仅父子相继,承变有序,又因时变迁,各显异趣,以其丰富的内涵,再现了两百年期间汉代政治演变、文史并进、经学转合的历史轨迹。汉代三大家的不朽成就,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推进与发展,影响至深弥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杂有五、七言或民间五、七言歌谣,溯其源则年代久远,而中国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则在西汉初,并非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诗》,中国文人七言诗的雏形也产生于西汉,并非始于曹丕的《燕歌行》。文人五、七言诗发展至汉末,各种艺术技巧基本成熟,它上承诗骚体,下启永明体,惠及近体,完成了中古诗歌的重大转型,对后世格律诗的产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冯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第五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