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对语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取消了原大纲中“指导学生学好课和必要的语知识”这句话;据报,新版的初中语教学大纲,更明规定:语法知识不考,修辞知识不考,章章法知识不考。按习惯,不强调往往被理解成不重要,不考试往往会演化为不教不学。这是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震荡式更迭,也许不是不可以询问的、不是不值得询问的。当然,上述的取消或规定,是基于特定情境的特定考虑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以“语法”为代表的“语基础知识”教学.确实声誉不佳,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学习》2004,(3):18-19
中考语“基础知识及运用”中,古诗默写占了重要的一块,有的省市基本只考古诗默写。由于《语课程标准》的试行,近几年简单“积累”型的命题(写出上句或下句补充另一句)虽然不多,但情境题(“运用”和“感悟”型)有  相似文献   

3.
出于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反感和否定,出于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考原则的信奉和推崇,出于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深深忧虑和1998年全国语文统考试卷的“似曾相识”,武汉市特级教师朱显驹先生“别有用心”地推出了《高考语文试题新拟》(载《中学语文》1998年第9期),其作用于读者的不仅仅是耳目一新。朱先生在《“命题意图”说明》中说:“我们旗帜鲜明地砍掉‘基础知识’这一块的命题,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3年第12期中,张真玮老师在《作教学:舍弃“小技巧”,回归“大智慧”》一开头提到:“近年来在关于中考、高考语命题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越来越有影响的呼声:减少基础知识的比重,提高作的分值。有人甚至提出不考基础知识,就考一篇或两篇作。这主  相似文献   

5.
要刊     
新课程:“双基”和“探究”如何考——关于科学学科中考走向的研究与思考罗星凯等本文是对《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科学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中所涉及的考察“双基”和“探究”这两个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探讨。(一)考基础知识不等于考机械记忆。如果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高考数学,考什么?怎么考?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其方向性问题.高考数学命题的“题根”在于:挖掘现行教材;高考数学命题的“要求”在于:理解《考试大纲》;高考数学命题的“规律”在于:探究往年真题;高考数学命题的“趋势”在于:研究考试题型的“不动点”“热点”“冷点”和“亮点”.高考是人生的一次经历,是对人的一次磨练,是对人的智能极限的挑战,更是一次人生新的选择.如何笑傲考场、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有效地检测语文能力,正确发挥测试(特别是高考、中考)的“导向”功能,我编拟了这套试题,力图体现一些新的命题意图。这些意图大体是:1.命题着眼于检测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砍掉所谓“基础知识”这一块。试卷编制由“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2.命题源于课本,增加课内考题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贯彻了“稳定大局,贯彻《说明》,调整难度,积极探索”的指导思想,体现了“考察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基本方法、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原则,坚持“出活题、考能力、考基础”的方向,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根据高考的命题形势,如何提高复习备考效率?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复习如同作战,也要讲究策略, 没有策略的复习,不可能出现好的效率.下面,介绍四个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最深刻的变化,不在于课程内容、也不在于教学方式,而在于课程目标。这是因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服从和服务于课程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同样道理,作为课程“仆人”和“杠杆”的考试测量技术,也因目标的要求而提升。既然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命题考查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点”本身,而包含了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行为方式、思维特征及价值取向。这样,我们既要关注”考什么”,也要关注”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作文与高中写作教学杨一经一“3+2”高考作文命题设计并没有离开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设计的历史发展轨迹。几十年来,我国高考作文都是考能力,考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而从不考“名词术语”,不考写作知识,这跟古代考“帖经”、“墨义”,考八股文,有天壤之别。这是...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始 ,广西招生考试院根据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新教材 ,对广西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作了新的改革与调整。命题方向是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中考命题方向及其内涵  据广西中考《考试说明》 ,中考命题方向是 :重点考知识 ,注意考能力。其内涵为 ,在考查学生学习和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注意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英语学科而言 ,98、99年在“说明”中阐述的命题方向为 ,重点考查语言基础知识 ,注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较此前“说明”中“既考查语言基础知识 ,又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把握高考命题脉搏,明确学习方向;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脱离课本.老师,以不变应万变:不搞题海战,要针对性做题;重视已作试卷的评析,发挥“错题本”作用;以考学考,寻找得分途径这五个方面来谈高考数学复习。  相似文献   

13.
历史基础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史实基础知识,一类是理论性基础知识。史实性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名物、典章、制度等。综观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每一年的试题都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三基)为考查的主要内容。本期冯一下、李洁老师在《通过"四新"考"三基"--谈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中,为我们详细分析了近年来这方面的命题走向。他们认为,"三基"之中,基础知识占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不考历史基础知识的试题难称历史试题,另一方面,历史基础知识是能力考查和方法考查的载体,离开了它,能力和方法考查难以进行。但是历史基础知识虽然丰富,列入"课标"和"考纲"的毕竟有限。如果年年岁岁考,试题岂不重复雷同,岂不易被猜中?但是,仔细分析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尽管考的都是重要的主干基础知识,可谁敢说自己"猜中"了这些题目呢?原来,奥秘在于命题考是通过新观念的引入,新材料的使用,新情景的设置,新问题的提出来考查基础知识,这就考出了新意。作者认为,通过"四新"考"三基"代表了当今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趋势。建议读者仔细研读此文,开拓复习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综合能力是着眼于综合,即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科学地探究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的灵魂是创造。我国高考命题思路经历了“考知识”、“考双基”模式现在进入了“考综合能力”阶段。“双基”与“能力”要并重,否则是错误而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错题也是教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高考临近,各地“模考”便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与教育教改同步、推陈出新,提高命题质量成为命题的最重要目标,确实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叫绝的“好题”。但“问题题目”也难免出现,有的还犯了科学性错误的大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评讲时往往是告诉学生“题目出错了”草草了事,而这些错题又常会“错误水平”很高,不容易看出错因。这时教师若能帮助剖析出错因,则“错题”的意义将会比“好题”还大,“错题”就成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下面就探讨今年较大规模“模考”中的一道题目(其他资料也出现了类似的错题)。  相似文献   

16.
命题与评价,自然会遇到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考试设计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方面: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即如何评分。”在最直观的层面,语文命题可以表达为须明了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就是说,命题者要处心积虑地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怎么评”也就不是很困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考什么”,就是考试目标的制订,这问题似乎很容易,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语文界始终没有弄明白,或者说始终糊涂着。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复习,必须明确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高考考什么、怎样考;二是复习什么、怎样复习。为此,必须分析研究高考命题的形式指向、内容指向和材料指向,据此制定合理的备考策略,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一、高考命题形式指向及备考策略(一)命题形式指向1.客观题的命题形式指向。全国新课标文综卷政治学科试题客观题的命题形式保持"四个不变":第一,计算题与图表题仍是经济模块  相似文献   

18.
数学科的高考旨在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在基础知识上稳步创新“植根基础,着眼提高”,是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的高考数学命题原则.创新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源头活水,但创新的生长点不能脱离高考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命题“考哭了优等生”,就是因为当年命题中创新的幅  相似文献   

19.
一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中,古诗文默写占了重要的一块,有的省市基本只考古诗文默写。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试行,近几年简单“积累”型的命题(写出上句或下句补充另一句)虽然不多,但情境题(“运用”和“感悟”型)有逐年增多之势。笔者对这类题型的命题作了分类归纳。理想志向类例1、请你从下面所罗列的作者中任选两位,分别写出课文表达他们的志趣、追求或展现他们的胸怀、抱负的名句,意思相对完整。作者:孟子、诸葛亮、王勃、范仲淹、周敦颐、苏轼(2003天津)例2、《书湖阴先生壁》中赞赏庭院主人富有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003…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委近期发出《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凡有违反上述条款的部门、组织和个人,将社会助学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教考职责分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以迢报、警告和取消命题工矿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原则,‘办考者不办 作人员、命题教师、主考学枚、受助学生当年考学,办学者不办考,命题者不辅导’.试资格的处罚.(摘自《报刊文摘》100P期)自学考试必须做到“教考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