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俊 《教书育人》2009,(7):23-25
现象与解读 现象一:"师生同考" 2008年1月21日,沈阳市数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期末考试".在比之前,沈阳市8000多名高中专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2.
现象与解读现象一:"师生同考"2008年1月21日,沈阳市数万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期末考试"。在此之前,沈阳市8000多名高中专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沈阳市教育局决定,教学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再只是学  相似文献   

3.
报载:山东省临沂市某区2000多名教师以考生的身份参加了与学生"同场、同卷"的随考.区教育局的领导认为:"随考制"可以催发教师的"自我觉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笔者以为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考试》2004,(5):33-33
2004年2月底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自学考试示范性助学组织评选会议"。此次会议是继2003年全国考办布置开展的自学考试示范性助学组织工作生,各地考办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去年七月的某一天,《天津日报》以《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为题用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天津42中学“师生同考”的做法,即老师参加所教学科的中考或高考,成绩计入业务档案。报纸对此赞誉有加。新世纪伊始,笔者幸运地参加了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必经的“水平测试”,通过“体验生活”取得了第一手的“感性资料”。“考老师”这一做法可取与否,曾有不少文章论证之,笔者不置可否,只想就所闻所亲历的“考”谈  相似文献   

6.
(一) 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师中做一个 调查: "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的最大阻力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 教师的答案是: "现行考试方式与 评价制度。"的确,考什么就教什 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师生在题海 中苦苦挣扎,几乎成了广大师生的 无奈选择和真实描述。考试是师生 谈论最多的话题,由于评价学生看 成绩,评价教师也是看成绩,考试 频繁,师生均感身心疲惫;加上数 学在高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筛 子",不易及格,考生的考分差距大 (2003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就是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5日,沈阳,坐落在清昭陵旁的辽宁大厦,迎来了一批批兴致勃勃的客人.他们中有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辽宁省、沈阳市有关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有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的院校长;有全国5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同志;还有全国20多家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方面的代表.大家齐聚一堂参加"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8.
我校从2001年起实行了"师生共评、三评三考"的教师考核办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拜读了《现代教育报》刘正松老师的《师生同考:一个沉重的话题》。刘老师在文中列举了对师生同考制度的两大不同观点,赞同的观点认为:"让教师融入学生的考试氛围当中,从而总结出对学生有益的经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试题方  相似文献   

10.
“师生同考“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其危害性体现在缺乏人性关怀、评价方式单一、考查内容偏颇、影响人际关系、考查动机不当、考查流于形式及违背教学规律,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以便于素质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