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和保障."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甚至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会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自主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吴雪霞 《考试周刊》2009,(52):98-9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上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余地,不懂得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实质上创新教育是从培养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相似文献   

7.
刘伟杰 《考试周刊》2010,(28):178-178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问题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8.
王月红 《辽宁教育》2010,(11):21-22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因此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更新,变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杨昌强 《学子》2015,(6):19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由于刚入学不久,没有合作的意识,而且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一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低年级孩子围坐在一起,连课堂组织都有问题,更别说合作了。从问题中我们能发现,低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十分淡薄。可是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恰恰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我  相似文献   

10.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问题意识的强弱直接反应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程度和深刻程度,也能反映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与创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科学先驱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尤其是对于探索或发现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其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以下结合实例,谈谈我对“数学教学中的猜想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学习方式认为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仅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发现的基石,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没有任何悬念的平白灌输,而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所收获的就不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收获的是一种技能。那么,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发现的基石,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没有任何悬念的平白灌输,而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所收获的就不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收获的是一种技能。那么,  相似文献   

19.
接受性学习的课堂活动的一般特征是 :学生以听为主 ,以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进行参与的思维活动 .教师事先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是答问者 ,“既缺乏提问的习惯也缺少提问的机会”[1] ,一堂“好课”往往是从教师的提问开始到学生的“没有问题了”结束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没有问题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 ,思维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推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体现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深刻性 ,而且可以作为思维的动力 ,推动思维的展开、运作 .《全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目前课堂教学状况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学生疲于回答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成了教师问题的奴隶。因此,教师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其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一个由不会提问到会提问再到爱提问的过程。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