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家考古     
庄月江 《文化交流》2016,(12):64-66
正拿到季志耀先生"和园丛书"之《寸心容香》新书,我感到特别温馨,因为18年前我采访过季先生,并写了一则采访记,题目就叫《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寸心容香》是一本耐读的好书,有极浓郁的地方文化味,这与某些涵盖面"广博"的论著的寡淡形成鲜明对比。书的内容以古陶瓷考古与古建筑考古为主,兼蓄书画鉴赏与作者的书画代表作。我特别看重前者,因为这些都是作者亲身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来,由于史前考古学的发展以及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思路的创新,使得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呈现出学术流派纷呈、研究成果兴盛之貌,然"释古"大业仍任重道远。本文旨在剖析"释古"思想来源、检讨"释古"与"疑古"之争、阐述"释古"的功绩和困惑之基础上,对近代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学术走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如果说"唐诗之路"是一个地理概念的话,那么,浙江绍兴境内运河古纤道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如果说诗人们的审美联想是基于浙东山态水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的话,那么,古纤道的铺垫和媒介作用更是举足轻重。说及古纤道,就不得不感谢运河一代又一代的开凿者们。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4,(5):24-24
正当地时间4月17日至22日,"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举行。此次展览以"过去—现在—未来"三大板块,展出了老、中、青三代93位中国优秀陶瓷艺术家创作的135套(件),共计1353件作品,集中展现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面貌,完成了陶瓷文化、敦煌文化、佛教文化3条中华文明线在当下的完美汇聚。本次展览受到了中法两国文化艺术界人士、评论家、艺术爱好者和巴黎当地观众的高度关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及近年,分别上演了三次有关夏史真伪的论争。在第一次论争中,顾颉刚、王国维、徐旭生分别奠定了探索夏史的三种路径。第二次论争则以"疑古"与"走出疑古"之争为背景,基本上是第一次论争的延续。第三次论争方兴未艾,反映了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视角的介入,是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进入整合阶段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河源视域下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事关河源的未来发展,事关客家文化的保存、弘扬和繁荣。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释义,阐明了加快发展基于"客家古邑"的创意文化产业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河源市基于"客家古邑",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镜鉴,进而就推进客家古邑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曾经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一青瓷,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融入了这座城市,融入了龙泉人的生活。2014年3月,庆元县成人职业技术学校工地施  相似文献   

8.
蒋惠婷 《文化交流》2017,(10):65-68
正沧桑变幻:历史上有名的古子城古城金华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若想在当下追寻其历史踪迹、城市记忆、民俗表达,非古子城莫属。古子城在金华这座城市的腹地,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以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给我的印象是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古子城有许多坊巷,最有名的酒坊巷是老居民区;八咏路上的古玩市场周末分外热闹;鼓楼里、熙春巷里的各色创意餐饮店是"吃货"们的首选,也是文青们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一位农村指导员的视角,提出了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的旅游资源特点是:集"红"、 "绿"、 "银"、 "古"于一体,由此提出了"四色"旅游振兴乡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羊惠民 《职业圈》2008,(10):80-80
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早年就有上亿元资金可以流动,他以数千万元购进一批古代瓷器,官、哥、汝、定、钧,各类珍稀古瓷俱全,约有二三十件,专门制作了大型钢制保险柜,秘藏至今。去年因为企业有新项目,欲出手一二件变现,笔者才得以见识,结果发现是批赝品。这位藏家是在一个极其信赖的朋友推荐下“吃药”的,他的朋友在他看来是古陶瓷专家。  相似文献   

11.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客家古邑(是指今广东省河源市所辖五县即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源城区等地域地理的范畴的统称,是秦设古龙川的一部分)家训中的言行举止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为官之道和交友齐家之道等"四道",堪称家训文化最值得称道的智慧之光。对于破解今日社会之道德滑坡、公德意识薄弱、美德式微等在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谓用之恰逢其时,若加以科学继承、辩证扬弃、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必能实现今人"修、养、治、平"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一舟 《文化交流》2017,(2):60-62
正《窑火长红——浙江古代瓷业》、《元代龙泉青瓷的贸易与新安沉船的相关问题》、《水下考古发现的龙泉窑青瓷》、《在印度喀拉拉邦发现的浙江瓷器》……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导秦大树教授,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栗建安研究员,故宫博物院王光  相似文献   

13.
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基本内容的"四德"建设,其之于今天,更加凸显基础性、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作用。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古邑家训,其教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伦理宝库里的智慧精华,其要旨在于训以育人、养德、治家、担当,是当今实施"四德"建设古为今用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客家古邑家训内涵"四德"的传承及其生活实践采用了奖惩结合、情法并用、寓家于族、祀学合一、榜样示范等多途径和多形式的草根教育和传播方式,讲好了客家家庭家族的人物故事,形成了一套独具民系特色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体系。其教化之道,无论对当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构建,抑或是个人美德、职业道德的修成,都具有独到和特殊的教育作用,可以示范。  相似文献   

14.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素有"宁夏敦煌"之美誉。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佛像石窟群,处在古代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位置,不仅是经济交流的中心,还是宗教和文化交流的中心。须弥山石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对佛教传播的重大意义,使得若干年以后,世界又以崭新的目光审视这条东西方贸易大通道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在它的身上。本文通过"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佛结缘""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方面的论述,介绍了须弥山石窟和古丝绸之路以及他们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沉船、港口、碑刻、宫庙、陶瓷、琉璃、香料和雕刻等诸多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海丝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所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海丝精神",而这一文化力量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灵魂和精髓,更可为我们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正丝绸之路既是商贸通道,也是文化纽带。浙江作为昌盛的文献之邦,在其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汉唐陆路丝路为主的第一波文化交流兴盛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乃至古希腊、古罗马传播了丝绸文化,也从南亚古印度吸纳了佛教文化。相传,汉武帝为联合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共灭匈奴,曾以"和亲"之策,把江都国王刘建  相似文献   

17.
正1976年,韩国新安海域打捞出一艘中国元代沉船,船中有上万件釉色包浆崭新的中国陶瓷。据陶瓷专家鉴定,这批沉睡海底六七百年的瓷器,有不少是被唐人陆羽评为六大瓷(越州、鼎州、婺州、岳州、寿州、洪州)之三的婺窑出品的乳浊釉色器皿。2016年8月21日,一家名为"汉坊婺窑"的直营店在浙江武义县城温泉路开业,店里有五六百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旧题《饮马长城窟行》是研究汉代文学作品中"长城意识"演变的典型文本。旧时多以《乐府诗集》中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一诗为其乐府古辞,但此说疑点颇多,存在较大问题。从诗文内容、用词用句、整体风格等角度来分析,结合汉代"长城意识"的演变过程与规律,发现:这一题目的乐府古辞并非是《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而传为汉末陈琳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才是这一乐府旧题的真正本辞。  相似文献   

1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的诗句几近家喻户晓。又逢阳春三月梨花盛开的日子,不由得想起去年拜访古梨树群落所在地石像村的情景。河北省深州市石像村一带有片名气颇大的古梨树群。深秋时节,鲜果都已采摘下来,一部分装箱码放果农院中、临街棚中,或已装车等待运往全  相似文献   

20.
邢台古城是一座我国现存极少的、珍贵的、融合着多种古代城市规划手法的"复合型"传统古城标本。通过对历史文献记录中的邢台古城与现状古城相互印证和分析,结合古地名、民俗、典故,探析邢台古城在规划营建中采用的"工官礼制,以‘七’为度"、"师法自然,牛形仿生"、"取法天像,‘七星八斗’"三种规划手法,对当今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