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企业报采用的稿件中通讯员的稿件占到70%~80%。因此,通讯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张企业报质量的高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报却普遍对通讯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而对摄影通讯员队伍的培养尤其不够。编辑们总在说缺照片,缺好照片,题材单一脱不开机器加入的老套子;主题肤浅,图片说明停留在看图说话的层次上。寻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企业报摄影通讯员队伍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由《中国档案报》社主办、深圳市档案局协办的“档案人摄影大赛”经过大赛评委会的认真评选,获奖作品近日揭晓,《中国档案报》社特约记者、重钢集团公司档案处专职摄影作者郑玉明的摄影作品《农家小院》获得“风光无限”类优秀奖。  相似文献   

3.
评选随想     
吴建 《新闻界》2003,(4):58-59
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参加了四川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四川旅游好新闻奖评选、宣传四川好新闻奖评选及相关职称评审工作。评选之余,有一些想法欲谈一谈。一、关于摄影参加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已有十余年,参加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连续五届,其间还有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等活动参与,应该说对我国新闻摄影业界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从今年的评选看,有几点不足依然十分明显。一是数码相机在媒体得到了大量应用,但部分记者却使用不当。从四川和全国的选评照片看,数码拍摄和…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12,(11):I0003-I0003
9月23日晚,杭州庆春广场,首届杭州国际街头摄影节总决选暨颁奖盛典在这里上演。上千位摄友、观众以及评审团享受了这场摄影嘉年华。街头摄影节由杭州市文化馆、钱江晚报主办,在两大投稿平台好摄之友网(www.phofans.com)和杭州群众文化网(www.hzwhw.com)上,共收到来自全球各地1万多位摄友的6万多幅原创图片。4月、7月和8月,摄影节组织40多位摄友分别到上海、象山石浦和香港采风,并与当地的摄影界或文化届人士交流。  相似文献   

5.
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评奖委员会,于元月初在吉林省四平日报进行了1989年度好新闻摄影作品的评选.共评出获奖作品51幅,其中金牌奖5幅:《灵宝农民办飞机场试航》(三门峡报李志钦摄)、《军民并肩抢险》(宝鸡日报任建坤摄)、《回到母亲的怀抱》(铜山报周兴华摄),《勇擒盗贼》(烟台日报徐修全摄)、《替考者被驱逐出场》(四平日报孙烨摄)。此  相似文献   

6.
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评奖委员会,于元月初在吉林省四平日报进行了1989年度好新闻摄影作品的评选。共评出获奖作品51幅,其中金牌奖5幅:《灵宝农民办飞机场试航》(三门峡报李志钦摄)、《军民并肩抢险》(宝鸡日报任建坤摄)、《回到母亲的怀抱》(铜山报周兴华摄)、《勇擒盗贼》(烟台日报徐修全掇)、《替考者被驱逐出场》(四平日报孙烨摄)。此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由于自身的特点,报道领域相比于地市报、综合性报纸等都显得狭小,报道内容而且也应该以经济新闻为主。当然,企业报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支配,所报道的过程性的、连续性的事件要多于突发性的事件。一般来说,现阶段的企业报的报道对象是单一的、固定的、就是围绕一个企业做  相似文献   

8.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9.
张宗鹭 《中国记者》2018,(8):125-127
本文从新闻实践出发,总结了在行业报的日常摄影报道中,怎样通过摄影记者有意识地抓拍典型瞬间和图片编辑创意性的策划"叙事传情",讲好一个图片故事的新闻业务经验。本文认为,要用照片讲好一个故事,必须由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通力合作,以专题摄影的题材为基础,选择适当的叙事结构;以选题为中心,建构创意的视觉结构;图文结合,挖掘专题摄影的内涵,才能为读者呈现出优秀的专题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图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新闻照片以其特有的视觉魅力也越来越为读喜闻乐见。那么,如何发挥新闻摄影“一图胜千言”的作用,使石油企业报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华北石油报的探索与实践是: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烹饪”比新、比快、比独家新闻式的“快餐”和比质、比量、比眼球停留时间的“精餐”、“特色餐”,努力营造版面亮点,形成强劲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1.
数码相机的普及,为微距摄影带来极大的方便,因为连价格很低的数码相机也有很高的微距摄影倍率,很多相机可以在距离被摄对象2-3cm处拍摄,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微距摄影机会。但是微距摄影与普通摄影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只有针对数码相机的特点作适当的调整和控制,才有利于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摄影中,经常因光线不足等因素,而启用相机外置或内置闪光灯,这样可以照亮主体,提高背景的亮度,增加画面的清晰度。但是现在不少摄影作品,特别是新闻摄影作品中,很多记者大量使用闪光灯,对被摄主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干扰,不利于采访的正常进行。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不用闪光灯为好。  相似文献   

13.
胡庆明 《新闻三昧》2001,(11):40-41
《中原石油报》新闻摄影连年大丰收,不断捧回全国大奖,在全国产业报专业报新闻摄影评比中,实现了金牌五连冠,成为企业报的名牌。纵观所取得的成绩,根据平时摄影实践中的体会,关键的一点是石油企业报的摄影记者必须跳出固有的思路,在抓住石油特色的同时,还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石油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拍出新闻图片名牌作品来。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摄影的定义 新闻人物现场肖像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符合现场真实存在的推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新闻摄影样式。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拍摄难度大。  相似文献   

15.
李靖 《军事记者》2011,(3):39-39
全媒体时代,从"报网互动"步入"报网融合";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报网融合一路走来,有欢歌也有迷茫;有艰辛也有希望。结合此次西藏嘎隆拉隧道打通的报道,下面我通过两进墨脱的采访经历,谈点报网融合的感想和思考。搞新闻的人都知道:干摄影累,冬天进藏苦!但摄影人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辛苦换来的照片别人看不到,没人分享他的拍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我担任报社摄影记和图片编辑的13年中,通过不断地向《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及各军区、军兵种报学习、求教,既使自己的摄影水平和编辑能力有了提高,也使自己分管的《火箭兵报》摄影工作有了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摄影专题报道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读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徐铭 《新闻前哨》2020,(1):90-91
人们常说:摄影无非就是光和影的艺术。的确如此,在摄影技术两大要素中,除了构图,应该就是用光了。一部优秀的摄影作品,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在光线造型上应该是成功的,用光是能为表现主体添彩的。如何利用光和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光源无非就是自然光(太阳光)和人工光(灯光器材),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的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按光源和被摄体及摄影机之间的位置(光位)不同,一般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等。  相似文献   

18.
人像摄影是最能体现摄影师艺术境界的摄影领域之一。笔者长期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感觉人像摄影在新闻摄影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实例,就如何拍摄好人像摄影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摄影。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它是新闻摄影记者最难于掌握的一种摄影技巧,拍摄对象既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又要具有视觉美感的形象价值。这就要求拍摄者在既定的现场条件下,使用极其有限的造型手段完成高难度的形象造型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并将这种开掘外化在摄影媒材上。我们知道,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是个台风多发地区,媒体每年都要做台风报道。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台风新闻摄影的记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年轻同行们提供一些台风新闻摄影的实战攻略,以作采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