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安徽寿州人韩晋昌,束发受书,同光间投身行伍,转战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浙江数省,得到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的举荐,称其"心地明白,临阵勇锐,现在管带练兵,操防勤奋",又称"留心洋务""颇有气概",屡见于李鸿章奏议、曾国藩奏稿、左宗棠奏稿及书信,惜其本人并无文集存世.光绪十四年,韩晋昌受命前往湖南九疑山祭舜,事毕,...  相似文献   

2.
一位不容忽视的洋务思想家——马丕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经历了三十余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影响十分重大的运动。在这一运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无疑会出现许多洋务派人物。但是,迄今为止,除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著名洋务首领外,不少洋务派人物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甚至被排除于洋务派之列。马丕瑶便是其中之一。其实,马丕瑶是一位不容忽视的洋务思想家。他的洋务思想明确、系统,一些方面还具有自己的特征,是洋务运动后期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认真探讨他的洋务思想,对洋务运动史研究的深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湖湘洋务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近代教育思想,学术界对此研究不多,成果较少,且多集中在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代表人物的个案上,缺乏整体考察,未能从文化视阚进行研究,并深挖其西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家教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兴办洋务,终其一生为清王朝“扶危救难”,成为一代所谓的“中兴名臣”。三人都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其家书流传广泛,很受后人的喜爱与推崇。其中教育家人勿图虚名、认真求学,保持寒素家风,切勿仗势欺人的见解非常相似,也值得后人借鉴。从以下家书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特别是洋务经济思想及其活动,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解放前一些论者对他评论有褒有贬。解放以来,史学界许多论者鉴于李鸿章戴有“汉奸”、“卖国贼”头衔,而不敢问津。近几年来,虽有《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专论文章问世,但至今仍未见到李鸿章的洋务经济思想专论。而许多论者认为,剖析李鸿章的洋务经济思想及其活动,却是研究洋务运动不可回避或缺少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中国近代社会深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曾国藩确是一位相当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在创建湘军和攻灭大千天国的战争中是主帅,在洋务运动中,他不仅身体力行,屡建功业,并且提从重用、保荐丁一批以加强海防、办理洋务著称的人物,如李鸿章、左宗棠、丁日昌、沈葆桢等,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事业中,他又是莫塞入和开创者之一.现仅就他的消防思想与实践作一简要论述。一、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和自强御侮息想没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就不会有自强御侮思想,没有自强御侮思想也就不会有积极的海防思想。早在鸦片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7.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战胜了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中国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挑战。对这种挑战首先做出回应的是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洋务派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以“求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农民起义和西北回民起义。其立场之反动、手段之残酷、罪恶之严重,与曾国藩、李鸿章不相上下。但另一方面,也是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态度。特别在  相似文献   

9.
一从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洋务”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一般称之为“洋务运动”。“洋务”二字,似乎由“夷务”二字演化而来,是与外洋有关的一切事务。倡导洋务运动的,是由部分王公贵族、地方督抚、买办商人、地主士绅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洋务派别。决定洋务运动性质和方向的,是其中的满汉军政要员,如奕訢、奕譞、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这些军政要员虽然出身、阅历、权势和识见不尽相同,但在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等方面却基本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左宗棠军事思想述评于巧珍,刘华明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早年自号湘上农人,又喜自署亮,湖南湘阴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以耕读为业的破落地主家庭,道光12年(1832)中举。与曾国藩、李鸿章一样,都是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中兴名臣”,后又率兵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对曾国藩所从事的洋务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曾国藩洋务思想产生的原因;曾国藩兴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从事洋务的主要内容和成就;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主,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等举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学堂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按照"中体西用"的办学指导思想举办的,旨在为洋务自强运动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类教育机构,它对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仍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内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外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干涉和控制加强。清政府内部。以恭亲王奕祈和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巡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为体,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以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持的洋务运动逐渐取得成果,近代军事工业、采矿业和民用企业应运而生。地处边睡重地的东北,也陆续兴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其中以吉林机器局、漠河金矿最为重要。但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东北的近代企业与关内不尽相同,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本文试以古林机器局、漠河金矿为例,对东北近代企业的特点作一点粗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早在1862年就初见端倪。从求“自强”办军事工业,到“求富”办民用工业,到要从教育与用人制度的改良倾向,是李鸿章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洋务思想的总纲,自造、自主是洋务思想的主流,但李鸿章本身的封建伦理思想也严重制约了其洋务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跳不出封建的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