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听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2.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一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奶奶带着一丝微笑离世。  相似文献   

3.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一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奶奶带着一丝微笑离世。留下了噙  相似文献   

4.
目送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奶奶带着一丝微笑离世,留下了噙着泪花目送她离开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奶奶印象     
我的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念过书,没见过世面,也没做过什么大事。在浩瀚无际的人海中,她也许只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珠,但她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时候,我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伙伴们常常嘲笑我奶奶是个驼背,我却不因此而感到羞耻,因为我明白,奶奶的背是她劳碌一生给压弯的,虽然那时我还小,但已经懂事了。最难忘的是奶奶卖菜这件事。每天天刚蒙蒙亮,奶奶就起身摘菜、拣菜、洗菜,一切就绪后奶奶就挑着菜担上路了。回想那时,我总是目送躬着背挑着沉重的菜担的奶奶消失在路的尽头。到了莱场,奶奶找个角落,放…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曾感动了一代中国人。那种无与伦比又无以言尽的亲情,触动着每个人的灵魂。这次龙应台出版新书《目送》描述三代间的亲情,特别是她记下自己如何送别父亲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读完让人热泪盈眶,可谓是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相似文献   

7.
奶奶年轻时很喜欢学医。奶奶的父亲是乡里的著名郎中,然而,却恪守着传男不传女的封建祖训,认为女子应该勤于妇道,不允许奶奶学医。直到现在,奶奶仍惋惜当时没能将她父亲的医术继承下来,不少秘方都失传了。  相似文献   

8.
风景     
忙碌的生活中,谁是我眼中的风景,我又是谁眼中那短暂的风景?——题记我们家对面住着一户人家,他们家前不久刚诞生了一个小生命。每天早上男主人起床工作,而他的妻子则早早为他准备早饭,然后目送他出去,接着她开始打扫房间,买菜,照顾婴儿。天气不错的午后,她会去  相似文献   

9.
父亲与花     
父亲是一个性子很急的人.虽为人善良,但脾气却不是太好.有时一急起来,那样子我见了都很害怕.可是他威严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爱花之心. 父亲很爱花,这可能是源于我的奶奶.父亲跟我说过,在他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在院子里种满了花.奶奶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大部分的花她都叫不上来名字.但这也阻止不了奶奶爱花的心.父亲年少时脾气不太好,奶奶便让父亲养花.父亲接过花种,学着奶奶种花的样子,把种子埋进土里,每天细心浇水,一点点看着它发芽,长叶,开花.父亲从此便被花吸引,脾气也比之前好了许多.如今,奶奶已经不在,每当父亲在花前久久伫立时,我猜他一定是又想起了奶奶.  相似文献   

10.
目送背影     
<正>在家族亲情环境里,代际之间的更替,似乎从目送背影的那一刻开始。龙应台的《目送》是一篇描述亲子之情的散文。她见证着自己的父亲由年轻力壮到生命结束,自己的儿子由初生到成熟,默默看着逐渐远去的背影,那深深的一眼仿佛穿越时光长河一般。长河缓缓流动,仿佛天下为人父母子女平静却并不轻松的心境:我们都在长大,畏怯、忧虑、怀疑如影随形,而龙应台将这些五味杂陈的心绪融在背影之中,将背影打上了家和回忆的  相似文献   

11.
精彩瞬间     
那是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着公文包即将出门的父亲。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靠在门边,目送他离去。  相似文献   

12.
精彩瞬间     
那是蟑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提着公文包即将出门的父亲。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靠在门边,目送他离去。  相似文献   

13.
精彩瞬间     
那是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着公文包即将出门的父亲。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靠在门边,目送他离去。父亲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她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  相似文献   

14.
<正>作品《目送》开篇中,写了作者儿子华安第一次上小学,当他背着书包进学校时,在那纷乱的人群中,作者依然能够清楚地看见儿子的背影,就仿佛一百个婴儿在啼哭,也能清楚地分辨出自己孩子的哭声。短短数行,没有提到一个"爱"字,但言语之间却将母亲对孩子的爱,烘托得淋漓尽致。后来写到华安16岁赴美做交换生机场送别,上大学在街边等车的身影,父亲送作者到大学任教,作者赶往医院看望父亲,以及火葬场与父亲最后的凝望,这每一次的目送都是爱的传递,爱的表达。爱的表现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可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次回老家,是在深秋.后山的橘树已挂满酸涩的果实,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此起彼伏,形成一股股带着稻香的浪.每每想起,记忆里的花香总是扑面而来. 我的老家离城市很远.虽说偏僻,却也山清水秀.父母曾不止一次地要奶奶搬到城里的家来住,却被奶奶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她说自己与城市有些格格不入,不如一个人在乡下舒坦.附近的乡亲们都说奶奶是有福不会享的傻子,奶奶总是一笑带过.我知道,她是舍不得那栋和她年龄一样大的木屋,舍不得那片树林,舍不得那山清水秀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良师     
<正>似水流年,如花美眷。逝去的光阴如琴板间跳跃的音符,散不去,只留下满意而又美丽的谜。——题记四月的樱花幽幽绽放,淡淡的芳香弥漫着整个午后,弥漫着整片天空。父亲准备出门,我倚在门边目送他远去。我正诧异他为何没有系鞋带,想开口提醒他,却又不愿打破这份宁静。在门边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母亲那双纤细却并不白皙的双手在父亲的鞋带中来回穿梭。母亲的长发微微垂落,勾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倚在门边,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感动。这鞋带似乎如此绵长。父亲  相似文献   

17.
叶静 《教育文汇》2012,(2):54-54
《目送》是一部“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的书”。龙应台以前的作品大多笔锋凌厉,有人称这本书为她的“温婉书”——因为是写给她的儿子华安的,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絮语,故而温婉,当然也深沉并绵密。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微笑     
奶奶走时听到的最后一个声音,是我隔着千山万水对她的呼唤。然而,我那一声只属于她的“奶奶”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互相撞击,却最终没能留住她的最后一个微笑。童年记忆中那些关于奶奶的画面总是惊人地相似。穿过阴暗狭窄的弄堂,推开暗红色的大门,我把小小的身子探进去,怯怯地叫一声:“奶奶——”音调拖得柔软而绵长,声音在冰冷的空气中轻轻流转。  相似文献   

19.
刘怀安 《成长》2005,(7):17-17
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镇上。我只见过父亲的照片,我很想见他本人,却一直未能如愿,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在当地镇政府工作,听说是比较重要的职位。听说而已,奶奶说他结祖上丢人,一直不愿意提起父亲的事。后来我知道,父亲因为贪污被抓进了监狱,家里几乎被抄家,母亲变得精神恍惚。单位觉得她可怜,也没有让她下岗。家没了,也在镇上租了间房子。奶奶一个人经营一间小店,勉强糊口,把我领过去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奶奶     
伫立在窗前,突然,望见墙上挂着奶奶那张面带微笑的黑白半身相,勾起了我对奶奶无限的思念。辛苦了一生,原以为奶奶可以安度晚年了,没想到奶奶却在去年的中秋节得了重病,一病不起。九月二十日前被送回老家治疗,这也是她老人家的愿望,希望能死在自己曾经患难过的房子里。当时她已经有十几天没吃东西了,就在她被送回老家的一个星期后。我和弟弟还有表弟一起回去看望她老人家,她已剩下皮包骨了。当我们走近她时,她的嘴唇艰难地微微一动,然而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她想跟我们说最后几句话。她的眼睛想睁开,希望最后能再看一眼她所疼爱的子孙们,然而她这小小的心愿都不能达到。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