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法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固有的,不以一时一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是人创造的,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人们通过对某些复杂丰富的现象的分析研究,从感性到理性,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规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它是在一直的、反复的起作用,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新闻规律是什么?我查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经典,均没有说法。但这并不等于前人没说过的我们就不能再提出。那么,新闻到底有没有规律?回答是肯定的。其一,…  相似文献   

2.
黑陶 《全国新书目》2010,(23):74-74
有这样一首音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经这样对其评论:"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小泽征尔所描述的这首音乐,就是夜夜伴无锡人进入梦乡,为人民大众所熟知的《二泉映月》。其作者"阿炳"也因这首音乐而为大众所知。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  相似文献   

3.
《新闻知识》1989年11月号发表的肖兆平《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以下简称“肖文”),对一些新闻定义作了较好的分析。“肖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定义: 新闻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近发生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似有不妥。第一,定义循环。第二,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客观的。现代科学认为,信息、材料和能量是物质世界的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新闻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回答新闻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有两点论,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坚持两点论,是我们党的一种优良传统。但是,两点论不是平衡论。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平衡论则否定矛盾有主次之分。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邓小平同志今年年初南巡谈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两点论,又反对了形而上  相似文献   

5.
“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这在上古的书籍中已有记载。如《管子·人国》:“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的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化虚为实     
上篇文章着重谈了“避实击虚”,这篇文章讲讲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化虚为实。生活中存在着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它们没有形态和色彩,视觉和触觉是不能感知它们的,如思想、感情、声音、气味等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称为“虚”的事物,要把它们表现出来,使它成为可以感知的,就必须把它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这就是化虚为实。下面分別就思想、感情、声音、气味举例说明: 例一:先说思想,如果说一个人思想陈腐,这是抽象的说法。怎样使之具体化呢?鲁迅在《祝福》中要表现鲁四老爷的思想陈腐,他不是用概念,而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描写:  相似文献   

7.
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轮到我们这批人讲传统了。但又一想,在解放军报社的大院里风风雨雨几十年,围绕这张报纸经历接触的人与事实在不少了,传统云云不就是从众多人与事的不断重复中形成的吗?如此说来还是可以讲一点的了。在《解放军报》这个小世界,好的坏的传统都有,但在我头脑中打下深深烙印的,还是那些美好的东西。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以至80年代(再往后我就不知情了)的编辑部里,那种一心一意当编辑的态度、作风与方法,便是到什么时候,对什么人讲起来,都是不必难为情的。我们有这样一位老同志,军报开创时当编辑,后来当副…  相似文献   

8.
《双语世界》是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下属的《双语世界》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她创刊于2001年3月。据说,在这之前曾出过两期试刊号,但我没有亲见。从这期试刊号中,我觉得《双语世界》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矛盾。《双语世界》这个“语”字,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两种语言,它体现的是一种对话与交流,特别是女人和男人的话语,本土与世界的对谈。由此,《双语世界》就为本身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她可以向那些想了解外国文化,而又无法“亲密接触”外部世界的人介绍一些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等。这就像一个梦一样,《双语世界》就是一个造梦工  相似文献   

9.
加强图书馆老资料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直播长江三峡库区的文物抢救工作 ,化巨资切割江岸陡壁上的历代名人题词石刻 ,掘地翻寻中华文化遗物时 ,我们很欣慰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当我们看到维也纳音乐厅中的老外为中国的民乐鼓掌欢呼时 ,不能不想到若当年的杨阴浏等先生没有找来一台钢丝录音机和一把二胡 ,录下瞎子阿炳的 6首曲子 ,那不知会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留下多大的遗憾 !我们也就不会有今天世人皆欣赏的阿炳创作的名曲 --《二泉映月》。而我们遭遇或由于图书馆迁移、或由于极少数读者的素质问题、或因经费等等原因导致一些陈年老资料的丢失、破损 ,…  相似文献   

10.
八年来,巴勒斯坦内部仍然存在分歧,巴以冲突的解决没有看到更多曙光,而阿拉伯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革。此际,再次对阿拉特法死因提出质疑、高调追问真凶,对这一事件本身的意义就可以做出不同解读2004年,阿拉法特虎落平阳,在巴黎贝尔西军医院窄窄的病榻之上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八年的光阴转眼过去,巴以冲突的解决没有看到更多曙光,而阿拉伯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革。平时冷若冰霜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突然跳出来为阿拉法特鸣冤。7月初,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50分钟38秒的新闻纪录片,标题让人血脉贲张,《什么杀死了阿拉法特》。"什么或谁杀死了阿拉法特?这也许是个伪命题,但可能有另一个真相,将震惊世界,但现在我们还一无所知。"在加沙工作的巴勒斯坦人穆罕默德·马斯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曾为多家外媒在巴以地区采  相似文献   

11.
一我是胶东人,所以对1999年11月24日发生在烟台外海的“大舜”号海难事件,当时就十分揪心,现在仍难以释怀。近来偶翻《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9年·第十届)》,读到获得二等奖的《八个男人换回来的一个生命》一文,心中似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那惨痛迸溢的一章是早翻过去了,但这篇好新闻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无尽的。顺便说一句,我们以新闻为业的人,谁个案头没有几套中央和省市记协编印的好新闻选呢,那么你就时时翻阅它们吧,正所谓开卷有益哩。这篇《八个男人换回来的一个生命》,重新读来,引起了我诸多关于新闻选材、…  相似文献   

12.
论出版物效益中的矛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出版物效益运动就充满了各种矛盾,并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声音     
《茉莉花》是众多民间歌曲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自打一位意大利的作曲家把它写进自己的一部歌剧后,开始为西方人所知晓。中国人一看,原来老外喜欢这,于是凡对外演出,几乎没有不演奏这个曲子的,今天是《茉莉花》,明天是《茉莉花》,你也是《茉莉花》,他也是《茉莉花》,好像中国再没有其他的好歌曲似的。 作为对外宣传的文艺工作者,理应把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介绍出去。可是不,他们眼里只有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他(她)们的降临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某一项事业的创造和推进。题记如果说人总是因为一种感应和沟通而偏爱和关注某一个事物,那么《北京青年报》作为十几年被读者经久不紊地偏爱和关注的一张地方报纸,在它从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的初期和中期,一种叫做“社会大特写”的报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体裁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就是北京青年报记者杨菊芳。有人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有的人是通过《北京青年报》认识了杨菊芳,有的人是通过杨菊芳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人”从被称为“北京青年报社会大特写的里程碑”、评为全…  相似文献   

15.
刘云 《青年记者》2006,(10):41-41
“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却过不了本命年,一样要吃肉,一样要吃饭,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2005年过去了,希望一切不美好都能过去,愿天下所有的小鸡、小鸭、小朋友们都能健康成长,愿世界充满健康和平,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行很广的、以禽流感为主题的flash作品《我不想说我是鸡》,它用一种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了来自另一个世界来自小鸡的声音,听过的人无不会心一笑,会心一笑之余引起人们对禽流感的深思。这一作品也创造了百万点击率!不能不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6.
记者这种职业,每天面对的是万花筒般的世界、万花筒般的事物、万花筒般的采访对象。如何在万花筒中捕捉最绚丽的画面,这就需要记者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有了一双“新闻眼”,表象中能看出精彩,看出本质和内涵;有了一双“新闻眼”,就会在有些同行对同一事物还处于淡漠状态时,你已经酝酿出一种冲动。 表象中看出精彩,就是在同样的题材中你的眼光高出一筹。或者这本来是个新闻,但有人是见多不怪,有人是不以为然,有“新闻眼”的记者在这种常态下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有眼光。以1995年中央级报纸的几篇新闻为例,《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资料,这是新闻界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反映了新闻报道转化为新闻资料的客观规律,也可以说,没有新闻报道就没有新闻资料。也许正是新闻报道对于新闻待料的这一本导和决定的作用,使人们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即新闻资料对新闻的认识作用以及对新闻报道的引发和强化作用。本文要论述的,正是这一作用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世界随时随处都涌现着无数“新近发生的事实”,哪些可以成为新闻报道,哪些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成为新闻报道,哪些则能成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性的新闻报道,哪些可在具有某一共同特性的人群中被视为…  相似文献   

18.
刘远洋 《大观周刊》2011,(47):85-85,62
中国画是把客观意象先储存在脑子里,然后再表现事物的实质,并在形象上也有所改变,做到“形神兼备”。中国绘画实际上是对客观世界意象的认识,但表现方法有所不同。如果没有共性,人就不认识它;如果没有特性,也就谈不上艺术。简化说这就是··神形”的问题。相对于西洋画来说,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总之,中国画就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经过多少代先民无数艰辛的艺术劳动,不断地继承,不断地革新而创造出来的,因此,优良的艺术传统是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哈尔滨报业市场上的三张都市类报纸《新晚报》、《生活报》、《黑龙江晨报》,在国际新闻版面上由于受消息来源趋同化的影响,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读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在阅读其中一张报纸后,再看另一张报纸就觉得没有必要了。这一问题若不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加以改进,很难办出有自己特色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语言有数千种,不同文化种族的人思维习惯也不尽相同。萨丕尔的《语言论》在第一章《什么是语言》中,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假说:语言决定思维。但是总会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不用语言来思想。萨丕尔将这种现象的产生归为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能够区分印象和思维。我们不需要语言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而当我们把一个印象和另一个印象在意识上发生关系,便需要语言的辅助了。印
  象之间关系的产生,就是思维的过程;其二是将语言与听觉符号错误等同。语言可以用运动符号或视觉符号一个对一个地代替,仅因为一个人不觉得有听觉符号存在就否定了语言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