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教育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的第一年,大龄考生成为各家媒体关注的焦点。 某中央级大报7月9日报道,“随着教育部对参加高考人员年龄限制的取消,全国今年有10位60岁以上的老人报名参加了高考。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南京的汪侠,他今年72岁。”而山东某晚报7月8日  相似文献   

2.
他先后考入北大清华,又因个人原因而两次退学。今年他又以677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就是四川南充考生张非。可此时,网上到处流传他是反复退学考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职业高考生”和“考霸”,以此牟取巨额奖学金。面对别人扣给自己这顶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的帽子,张非称赚钱牟利纯属无稽之谈,他只是在拯救深陷网毒的自己而已。那么,究竟是赚钱牟利,还是自我拯救呢?  相似文献   

3.
现实往往令人难以预料。1993年10月4日上午,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爆出“冷门”:第二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个人冠军得主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青年校对员王蔚。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从事核对工作才两年多,为什么会在全国130多名优秀选手参加的科技教育书刊专职校对竞赛中拔头筹,摘取了桂冠呢?采访了他以后,回答只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硕出”。王蔚1988年参加全国高考,以501分(超过陕西省规定本科录取分数线12分)考入了上海印刷出版高等专科学校出版系。当时,有人问他明明可以报考明牌大学的,…  相似文献   

4.
几乎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几个零分考生。他们往往在试卷上以"檄文"的方式表达对教育制度的不满。但短暂的成名过后,没有人再去关心他们的失落、得意、坚持、梦想以及生活境况"还是有一点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应该不会考零分,毕竟不值得嘛,没有多大的意义。"23岁的徐孟南走在淮安市王兴镇的乡间小路上,周围是一片片绿色的稻田。此时,正值8月,高考学子的大学录取工作尘埃落定,而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开始进入社会,寻觅工作。如果2008年徐孟南不选择考零分,他现在可能刚好大学毕业。而如今,他是一个快当父亲的人了。就在今年高考前一个月,徐孟南创办的"高考0分声"(以下称"零分网")正式上线,"不满足条件,请不要考零分",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教育部放宽了普通高校的报考条件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取消了“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条款;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仅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校,而是能在毕业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消息一出,立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妈妈级”考生、“爷爷级”考生的提法也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体参与教育报道,拓展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既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媒体在竞争态势下争夺"眼球",寻求大众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教育报道中,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们必须唱好的重头戏。对此,许多媒体都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来做高考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赢得读者认可、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以今年的高考报道为例,对报纸在传播高考信息时如何更好地拓展服务功能作一分析。"非常高考"为媒体打服务牌提供了契机今年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二十多年来最特殊的一年,被称之为"非常高考"。这是因为今年高考在时间上首次从7月提前到6月举行,而且考生人数也创下历史之最——全国考生接近600万人,其中浙江考生有26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7.
2003年的高考刚刚过去。在中国恢复高考25午后,今年的高考非常独特:它正赶上中国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SARS之灾。考期也比以往提前了一个月。 历史上,和这届高考一样特殊的,大约只有1977、1978年的高考。有趣的是,如今时光流转,当年的考生已经做了家长,他们的孩子却是今年的考生。  相似文献   

8.
网络上日前流传一则"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金"的帖子称:今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正当南充考生们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揭晓之际,一消息震惊了考生们:一名职业高考考生反复从清华、北大退学,以牟取高考奖金。  相似文献   

9.
1977年12月,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加上1978年的夏季考生,两季考生共1160万人.冬夏两季,我国共招生录取了40.1万多名大学生.经历当年了高考的学子,不会忘记他们是最富有特色的一代学生,年龄的差异之大、对知识渴求的程度之深,以及自文革结束之后的录取比例达到29∶1,在中国高考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现场     
关键词 高考 在SARS疫情得到控制之际,中国迎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试:高考。今年的高考有创纪录的600万人参加,在中国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将有335万人被录取入各类高校。 在中国政府普及高等教育这一指导思想的推动下,目前高考升学率也越来越高,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达到了70%,但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欠缺的地区的考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中的部分人会在高  相似文献   

11.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1):45-47
一、媒体炒作的冷与热每年的高考,都是全国考生、家长的头等大事。往往还未进入7月,考生和家长便如临大敌,而大大小小的媒体却如过节一般,早早搭起戏台,唱起了名目繁多的“高考经济”大戏,什么保健品、高考房、高考套餐、高考状员出高招、考前预测、考后分析,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怎的,今年媒体格外沉得住气,进了7月,也没见擦出多少火药味来。实在令人心里纳闷,媒体都忙着炒什么去啦?一日到网上溜达,见到一则消息,才恍然大悟。上面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已呼吁各媒体“决不炒作高考”,因为“高考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为…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08,(7):F0004-F0004
中国高考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延期高考3日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始,十多万名考生参加,其中有7名受伤未愈的考生出现在两个专门设置的“病房考场”。两个“病房考场”分别设在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和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南分院。  相似文献   

13.
望子成材     
6月7日,武汉一个高考考点外,家长和亲属们在翘首等待答卷归来的考生。 6月7日至9日的高考牵动了中国613万考生及家长的神经。今年是高考时间提前的第一年,同时也是近年来高考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据了解,从今年起,高考进一步放  相似文献   

14.
高考在即,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有即将参加2006年高考的莘莘学子的心与往年考生一样日渐紧绷起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所面对的高考制度终于踏上了“破冰之旅”。这次破冰会给考生,给高等教育,进而给中国的人才培育制度带来什么改变呢?  相似文献   

15.
天还没怎么热,有关高考、中考的报道就开始升温。一些媒体紧锣密鼓地策划点子、推出报道,或分析今年高考趋势,或请历届高考“状元”现身说法,或邀名师、专家点拨,可谓用心良苦。大部分的报道和活动,体现出浓浓的“关爱”之情,除了提醒考生怎样调节心理、注意身体外,更多的是着重分析考生在班级、年级、全校排名优劣的关系,怎样复习,怎样抓分,甚至有名师在电视上一项项地为考生“抠”小分,关照这个不能漏了,那个要特别注意;还有的  相似文献   

16.
临近高考,338名外地“高考移民”被挡在了海南考场之外。但随后不久,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在海南,“高考移民”现象存在已久。在现有高考及招生制度的大背景下,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不统一,一些内陆省份的录取分数要比其他省市高出100分左右,而海南则是低分数线的省份之一,因此成为“高考候鸟”们理想的迁徙地。多年来,外省籍考生合法利用海南户籍管理中的“便利”,纷纷在高考前落户海  相似文献   

17.
今年高考后不久,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听长虹坊小区一位名叫丁立的高三毕业生的高考成绩。7月下旬的一天,居委档案干部小姚告知我,丁立以504分的优良成绩考进了华东政法学院,我脱口而出:“丁立真是好样的”。虽说丁立进大学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我还是替他感到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8.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自2003年正式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自此变成三大一小的四个"联盟"。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  相似文献   

19.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  相似文献   

20.
王豪 《新闻三昧》2004,(8):29-29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在媒体的喧嚣声中结束了。回顾一些报道却带给我们很多忧思。有些嗅觉“灵敏”的记对今年的高考进行了“深入挖掘”,抖露出了很多抓人眼球的新闻,如:“南京一位考生考前为减压到洗头房找小姐”、“一考生因为前面坐的女生穿衣太露、香水味太浓影响发挥”、“一考生因为迟到两分钟被拒绝入考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