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4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破土动工,到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整整十年了。从十年前我身背相机走进三峡,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至今,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日新月异,我镜头里的三峡时时换着新颜。大江截流,留住历史的瞬间1997年,中国有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长江三峡大江截流!这年11月8日下午,全世界的目光向这里聚焦:国家主席江泽民坐在了大江截流的主席台上,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8日,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三峡工程大型报道集——《见证三峡50年》首发式。 三峡工程在湖北,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对该工程的关注和宣传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可以说是最系统,最长久的。自1953年2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长江、提出三峡大坝设想至今,已关注报道三峡工程整整50年。从工程动议、勘测论证到设计施工,每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巨型工程,工程竣工后可缓解中国的心腹之患——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不仅可以促进长江流域内经济发展,而且将会加快整个中国的建设速度.这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  相似文献   

4.
从1994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破土动工,到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整整十年了。从十年前我身背相机走进三峡,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至今,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日新月异,我镜头里的三峡时时换着新颜。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举世瞩目。如何让世界了解三峡,让三峡走向世界?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之环,《中国三峡建设》杂志也同时创刊。李鹏总理特地为杂志题词:“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中国三峡建设》一方面高屋建瓴,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指示精神及时传达给广大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和移民工作者以及关心三峡的广大读者;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也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孙中山先生到今天已经是80多年了,近一个世纪,人们对长江、对三峡工程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深化。到今天工程已经进行了10年,很快就要蓄水发电通航了,但也不等于说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已经一步到位了,已经到此为止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三峡水利枢扭工程正式蓄水到135米高程。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期盼。我刊特组织了一组图片以“百年三峡精彩回眸”为题分:“几代领导人的脚步”、“三峡工程建设片断”、“三斗坪的世纪之变”、“正在消失的三峡景观”4个部分刊出。  相似文献   

8.
档案广角     
6月10日22时,三峡工程坝前水位正式达到135米,提前5天实现蓄水目标。蓄水、试通航、发电是三峡二期工程今年三大目标。6月1日,三峡正式蓄水,10天里,坝前水位由海拔105.3米升至135米,库容由23亿立方米增至123亿立方米。135米水位将保持三年,2009年水位才抬升至175米的最终高度。 从6月1日起,我国居民前往深圳、珠海办理《边境通行证》将简化手续,部分内地居民可免办《边境通行证》,凭身份证即可进入深圳、珠海。 我国非典型肺炎疫苗研制进展顺利。专家认为,如不出意外,今年10月底前  相似文献   

9.
李刚  王丙全 《新闻前哨》2010,(12):77-77
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内外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三峡晚报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的报纸.三年来一直高度关注着175米蓄水.此时如何体现特色呢?经周密策划之后.三峡晚报创造性地推出了“喜看活力新三峡”大型系列报道,对175米蓄水同步形成的新三峡、新长江进行了立体全景式报道,绘就了精美壮阔的新三峡和长江画卷。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7):96
三峡晚报所在地的湖北宜昌,屹立于中国版图西部,位于悠悠长江之滨,地处三峡工程腹地。这里,是连接长江中上游的航运枢纽,是中国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丰饶北方与温暖南方的交汇点,古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是投资兴业的梦想之城。葛洲坝工程的建设,让宜昌实现了第一次"跨越";20年前的199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一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建设,为宜昌发展带来了第二次"跨越"。正是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这两座世界级的水电站,让宜昌成了世界级的水电之都。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是三峡工程收获金色果实的年份。经过10年建设,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已实现坝前蓄水135米、通航和发电的目标。在中华民族梦圆“高峡出平湖”的历史性时刻,楚天都市报满怀激情、全力以赴地报道了这一史诗般的盛事,为读者奉献出一道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12.
●一个曾经讨论了数十年的三峡工程已经全国人大通过,然而百万移民如何安置却是个比三峡工程本身更为棘手的问题。人民日报的蒋涵箴在四川万县和长江轮上作了深入细致的采访,撰成《三峡四川库区见闻录》,从中可以了解川东人民的想法和愿望,而籍贯四川万县的中国第一大民营企业家牟其中提出承包三峡移民工程的打算,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20日,经过13年的建设,世界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标志着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从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建设三峡的设想算起,“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在今日中国成为现实。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三斗坪,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上的一座超级大坝。坝高18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万—3.3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500万人口,150万公顷耕地。发电装机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时,年均发电量在846.8亿度,回水至重庆,改善航道650公里。总工期16年,总投资为2039亿元人民币,是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张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坝址--宜昌县三斗坪镇中堡岛最早的旅游门券.长15厘米,宽6厘米,白纸套绿色图案和文字.上有"中堡岛参观券"、"票价0.50元"和"长江三峡坝址参观纪念"等字样.就是这张简易的、普通的门券,却承载着一座已经消失的长江三峡小岛,记载着几代人修建三峡工程的梦想与现实,印证着一项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三峡省的85、86年 定音的惊堂木看上去就要落下。一切都似乎无可挽回。 1985年夏天,三峡大坝的建造工程已经铺开了很大的摊子。以此为龙头组建的三峡省呼之欲出。争论已多年的三峡工程再也不是“上不上”的决策格局,而转向何时上?怎么上?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官员对传播媒介发布消息说:三峡工程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他说,前一时期有些人对三峡工程有些误解。最近七年国家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对这项工程进行了认真的规划设计和审慎的  相似文献   

16.
全国性的大水,灾害频发。今年天气怎么了?群众在关注灾情的时候,心存各种疑虑,等待求解。今年7月20日,辽宁日报刊登一则报道:《长江洪水大,多亏有三峡》。21日再次刊登报道:《抵御超1998年洪峰,三峡顺利通过“大考”》。两条报道,让人眼前一亮。报道证明:到21日20时,三峡工程共拦洪61亿立方米洪水,下泄流量减少到4万秒立方米左右,大大减轻了下游压力。报道解除了群众对三峡工程的猜测。  相似文献   

17.
叶同春  邓涛 《新闻实践》2004,(11):41-42
第14届中国新闻奖今年9月底揭晓,湖北日报刊发的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获得一等奖。 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开始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并将在15天内蓄水至135米高程。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这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以下简称三峡工程)并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这一喜讯对于正在深化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建设的十一亿中国人民以及时刻关心着中华民族命运的广大海外侨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长江三峡工程是治理长江,防御洪涝灾害,解除国人心腹之患的关键工程,也是综合开发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缓解能源紧张,振兴中华,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扬慎勤 《新闻前哨》2002,(10):24-25
笔者试图通过八种关系的阐述,对三峡工程宣传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主从关系 三峡总公司以开发长江、兴建三峡为己任,2009年前的主业是完成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同时着手准备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水电开发。从属于工程开发的企业媒体,既要  相似文献   

20.
说报纸年轻,一点不假.这是一张1993年4月试刊,11月27日正式创刊的报纸,更是一张伴随三峡工程的兴建而诞生并为跨世纪工程的建设而呐喊的新闻媒体.说报人年轻,恰如其分.因为这是一支从总编到编辑、记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朝气蓬勃的队伍.然而,年轻井不意味着成熟,年轻更不能代表着平庸.他们以“年轻”这一特有的优势,如一只奋飞的雏鹰,在三峡这一辉煌而瞩目的空间里尽情地翱翔,发挥着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