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坚持辩证法;必须允许其它科学的史学思想存在,使二者互相借鉴、竞相发展;必须批判地继承发展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史学思想精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史学界出现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十七年历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包括:坚持唯物史观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史学理论和大规模献整理方面取得重大成绩;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作出了努力。十七年史学将20世纪中国史学推向新的阶段,显示出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认识是历史学家通过运用历史认识工具、历史认知图式和史料、历史遗存物去实现客观历史实在的重构,是史学主体通过史料中介对史学客体的能动反映.探讨史学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批判地汲取实证主义、主观主义等传统史学的精华,对史学认识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之下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实证主义、主观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真正做到认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史学研究当中。运用唯物史观已经是被广泛认识和普遍采用的。在今天史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纷纷出现的情况下.坚持唯物史观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通过唯物史观在今天研究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来重新引起人们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重视。并以最近在音乐史学界逐渐“热”起来的有关“重写音乐史”的讨论为例,重申坚持唯物史观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民族史学思想,是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马克思义史学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民族史学内在精神力量的需要。史学思想的研究,对于认识民族史学的特点和价值,对于思考历史的变动,讨论当代世界发展大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要求史学主体新的修养。其依据是史学主体的基本属性和传统修养理论的精髓。在新修养中,史德包括研究道德、应用道德和积学道德;史识包括外层的唯物史观和内核的史学自身理论;史学包括充分可靠的史料,合理的知识结构,常新的思维方式;史才包括传统的技能与方法和现代化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玉章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是较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历史学家之一。分析研究吴玉章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予我们今天亦不无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时代条件与思想渊源。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理论,亦即它的主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始人在史学理论方面的遗产。阐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对世界史学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与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史学考》看蓝鼎元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鼎元是清初著名的经世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史学考>一文表达了他的史学思想,他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以修史为己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慎重态度,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客观公正地考察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历史人物研究,要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充分地占有史料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联系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来看待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范畴中去考察;要运用整体性思维,从整体角度贯通地对历史人物予以考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史学批评性质与作用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史学批评的认识对象、认识目的、认识过程所体现出来的性质特征 ,说明史学批评对史学的分析和评论 ,其重点在于考察史学家的史学思维过程。史学批评具有主体性与当代性的特点。史学批评的作用一方面体现为史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促进史学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另一方面则起到沟通史学与社会之间的中介与桥梁的作用。史学批评由此而推动史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重建中国历史的描述,社会史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且日益向区域化、纵深化发展。江南区域史研究显然处于社会史研究的领军位置。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新倡导,都不能简单套用现成理论来剪裁中国史实,而是要真正走向纵深去获得更加真切的历史认识。这要求史家怀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把区域问题置于长时段的历史变迁中加以考察,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历史感悟与启示。同时史家必须怀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关心社会发展,这样才能做好区域史研究,为当地社会认识自我提供贯通性的历史思考,同时引领区域社会发展,提升当地的社会史研究。安涛博士以金山县为观察点的江南市镇"中心与边缘"问题研究,可说是区域史研究极具典范性的贯通古今的尝试,其问题从历史中来,又向历史中解答,真正是走向了纵深,从而也关照了区域史研究碎片化的担忧与责难。  相似文献   

15.
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剖析;同时以实践观点和群众理论为基础,从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体会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要使各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新疆高校必须大力抓好新疆历史以及民族史基本知识的教育。根据新疆大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依托历史事实,把握新疆的整体历史,在学习新疆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知识、中华民族整体历史知识。授课教师也必须是一个“史才”,增强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美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沃壤和动力;美国人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国政府始终把教育当作立国之本的战略大事来抓;美国在创办教育的过程中,善于吸取欧洲各国的先进经验;注意调动国家和地方发展教育的积极性。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的建议:要加快我国教育发展,就要努力发展经济,创造我国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切实重视教育,把发展教育当作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大事来抓;要大胆改革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和体制,要切实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验等。  相似文献   

18.
民生既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分析民生问题,研究民生问题的唯物史观基础,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具有重要的作用。民生问题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生产方式与民生问题、历史观与民生问题、群众史观与民生问题都有着密切联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唯物史观的视角解决现代中国民生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衡》是一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哲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论衡》中包含着作者王充丰富的史学思想,民族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从同源共祖的起源观、四夷宾服的一统观、以夏变夷的夷夏观等三个方面,对王充的民族思想进行探讨,不仅可以深化王充的史学思想研究,而且可以拓展对王充思想研究的领域,对于了解东汉初年的社会现状和学术思想走向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