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求学到参加工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小小的角落.默默地看自己的书。正如一个网友所言:读书是什么?读书是生命的追求.读书是人生的享受,读书是情感的交流。说得很恰当。书是我的挚友.她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生活.也教会了我做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2.
新读朱永新教授的《读书与教师成长》一文,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犹太人的聪明是读出来的,曾听人说过犹太人的孩子出生后,母亲都会在书上放些蜂蜜,让孩子尝一尝书的味道,让孩子明白书是“甜”的。作为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如果自己不读书,拿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3.
从上学的时候起,我便喜欢读书,开始迷恋书中那泛着淡淡清香的油墨味。刚上一年级,我的书柜里便排满了各种各样的小人书。每天写完作业,我就趴在书桌上读书。我经常是埋头读完一本书后,又缠着妈妈去书店买新书。什么故事书哇、科技书哇……我都能在一两天里一口气读完,并且书中的具体内容和情节,到现在我还能记得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生日快到了,想送给母亲一件礼物。可母亲却说:“什么也别买,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我什么也不缺。”送什么呢?——我绞尽脑汁地想;送什么又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我一直没有好的想法——因为送什么都不足以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吴玟 《家庭教育》2010,(9):38-39
男孩晓刚进入四年级以后,特别喜欢读课外书,而且读起来的速度飞快,一本厚厚的书一天就看完了。为此,妈妈给他买了很多书,还告诉他自己的书可以慢慢看。可是晓刚还是像赶车似的看得很快,有时只挑选书中自己关心的情节看。当然,晓刚有他自己的理由,作业那么多,根本没办法仔细读书,只能大致上浏览一下。有一次,妈妈问他:“你能给我讲讲看过的书吗?”晓刚拍拍脑袋说:“我看过就忘了!”学校举办“读书节”,老师让班里每个同学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这天,晓刚回到家趴在写字台上苦思冥想,愁眉不展,竟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乐趣     
读书有许许多多的乐趣!从小,我就喜欢读书。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童话故事》,我双手捧着来到写字台前,刚打开,我便被吸引住了。识字不多的我一边问妈妈,一边看书,竟然也能完全投入到书里面。当看到《灰姑娘》这个故事时,幼小的我竟然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故事呢?"从那时候起,我便深  相似文献   

7.
是母亲,使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儿时的我是与小人书连在一起的。那时,母亲是家乡一所村小的民办教师,爱书的天性和职业的责任感促使她每晚都要读书。有一天,我突然觉得母亲在灯下读书的样子很好看,于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我,好奇心起,也一本正经地坐到母亲身边,不...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不仅可以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我们智慧、在我们孤独时给我们安慰,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单调的生活。每一本书都会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每当我们开始读书,我们的头脑就会充实许多。相遇:把书握到温暖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听妈妈说,小时候,我每次看到书,都会用自己胖乎乎的小手指着书上美丽的图画,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得可开心了。妈妈也喜欢给我讲故事,我与书,就在这时相遇了。上了小学,我能自己读书了,善良的白雪公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教师赞     
许兴娥 《海南教育》2013,(10):64-64
<正>宋代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倒也不怕自己不读书会毁了容颜,变得面目可憎,只是书确实能给予我一些宽慰、一些遐想、一些快乐,甚至一些精神和力量。周末,我手里捧着书,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扶起又滑落,心里掠过一丝惆怅———唉,青春花季好读书,我还读什么书呀!但转而想到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中的"少  相似文献   

11.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是读书狂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最喜欢读书。书是我忠实的伙伴,它能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是的,有了书,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一年级认识字开始,我就畅游在书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13.
美好的回忆     
读幼儿同的儿子每次放学网家后,我母亲都要从他书包里取出揉皱的书本或作业本整理一番,一边抚弄一边责怪道:“看你读的什么书,都弄成了什么样子!”儿子却若无其事的跑出门找他的伙伴们玩去了。看着母亲心疼抚爱的样子,我不禁回想起自己读书时的历历往事。  相似文献   

14.
①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她自幼喜欢听故事,为鼓励她用心学习,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②冰心渐渐不满足于听故事,开始自己读书。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在浴室里偷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过书,扔到了墙角。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母亲逗乐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女儿满周岁的那天,母亲对我说:“给妞妞‘抓周’吧,看她是不是也像你那样,别的啥都不要,就抓了一本书。”我不是宿命论者,但世间多少事,就是这样离奇,一次近乎玩笑的仪式,竟预示了我至今已知的命运。虽然母亲认定我和书有缘,但到我读书的年纪,却遇上了焚书的年代,到我能够把方块字连贯成完整的句子时,却碰上了禁书的狂热。母亲预言我和书有缘,可是到了我该读书的时候,还没遇上和我有缘的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与我有缘的书相遇了。一天,我发现大姐房间里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第二天,我满怀好奇地问大姐,为什么深更半夜还不想睡?大姐神…  相似文献   

16.
女儿喜欢看书。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大约从3岁开始,我每周带孩子去一次新华书店。到了书店,我不给孩子买书,而是让她自己挑。她就在书堆里看,看中了什么书,就抱在柜台上,我来给她结账。因为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看什么书,看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去书店次数多了,书店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了。她一来,书店阿姨就  相似文献   

17.
喜欢读书     
正工作之余,让我感到快乐而又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读书了。因为我觉得,读书,不仅是为了消遣,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增加一些新知。许多工作中不涉及到或者完全不了解的理论知识,往往都能够在不断的读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识和获得,既得到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读书,它有益于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每当夜深人静,手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我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书会带着我到处遨游,漫步广阔而无边的世界。除了书中  相似文献   

18.
在我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读书、讲故事了,从安徒生童话,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从唐诗、宋词到新童谣……刚开始,我是被迫听的,但后来我就听出了兴趣,等妈妈教我认识了许多字以后,一些简单的有图有字的书,我就能自己看了,而且,越看越着迷,此后,我便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我爱读书     
说到读书,有人会摇头:“读书苦啊!”是的,有时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用脑、用心,还要有毅力。可我觉得读书很有乐趣,因为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我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籍,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书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爱不释手。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舍不得花都攒起来买书了。在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两个书柜,那里面全都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曾经多少次抱着书不知不觉睡着了,也曾经多少次没跟小伙伴一…  相似文献   

20.
学校要召开教师读书交流会,我在心里琢磨:该和大家交流些什么呢?于是,那些和书相伴的深深浅浅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流淌出来。
  刚刚参加工作,老校长给每个新老师都发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绿色的封面上,苏霍姆林斯基深邃的眼神并没有吸引我的眼球,书撂一边,年轻的我更喜欢流连在池莉、铁凝的情感小说中。临了,老校长催我们交读书心得,我才草草打开书,胡乱地摘抄了一些句子,拼成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篇读书随笔。读书随笔虽没得到表扬,但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要教会儿童学习”--还是深深烙进了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