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初版于1956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的而非“神”的鲁迅形象,摆脱了同时期大陆鲁迅传记写作中的“神化”倾向,曹聚仁自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人间鲁迅”写作范式的寂寞先驱和最早开拓者,《鲁迅评传》成为鲁迅传记“去神化”写作范式的发轫之作,其贡献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2.
曹聚仁是香港极少数成名于二三十年代,与鲁迅有过交往的作家,一九二一年就在上海出版《国学概论》。他在大陆生活了五十年,从事写作活动三十年,离开大陆前出版著作已超过十本,可是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没有一本提过他。他旅居香港二十余年,著作几十本,约有四千万字,是香港作家中排在最前列的几位。可是迄今已出版的由国内学者写的几部所谓香港文学史中,曹聚仁竟然也无法占上一个席位。  相似文献   

3.
曹艺 《文教资料》2001,(3):59-64
一册薄薄的近2万字的署名“曹聚仁” 编著的小册子《李秀成》,1934年3月25日由上海新生命书局作为新生命大众文库“民族英雄事略” 之11出版了。由于当时的复杂原因,该书的作者被张冠李戴。其实,它的作者并非曹聚仁,而是他的胞弟曹艺。六十六年后的今天,该书仍作为曹聚仁的佚著被世人所推重,称它为“这是自太平天国失败后本世纪用白话文为太平天国人物作的传记,也是首次为李秀成作的传记。”1999年《书窗》第2期刊登了盛巽昌撰写的《曹聚仁佚书<李秀成>》,8月9日 《旧书交流信息》报又转载了此文。南京市政协终身委员。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名誉主任曹艺先生,因此接二连三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与其探讨《李秀成》一书的有关情况。曹艺先生不顾年迈体弱,三次给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的柳哲去信,并寄来《话说“曹著<李秀成)小册子” 的来龙去脉》一文,向世人揭开掩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李秀成》一书的作者的谜底。这篇文章是今人客观真实地研究曹聚仁至为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曹聚仁与鲁迅的关系是人们所熟悉并经常谈及的;但曹聚仁与虽为鲁迅二弟、却有着不同追求的周作人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曹聚仁与周氏兄弟的关系”将给人们提供一个理解曹聚仁的思想和学术以致性格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极好视角;本文想提供一些有关曹聚仁与周作人关系的材料,以供对此课题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曹聚仁是与鲁迅有过多年交往的著名学者,他写《鲁迅评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反对神化鲁迅,正视鲁迅思想上的矛盾是该书一大特点。他认为鲁迅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剖中国社会,是一位冷静暴露中国社会黑暗的思想家;局限性在于接触范围大体限于文艺圈,影响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但曹《评传》中说鲁迅是“同路人”,是虚无主义者,是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等简单化的提法,对鲁迅研究弊多利少。书中还有一些错误的史实,不妥的论断。本文并非对曹先生求全责备,只想集思广益把鲁迅研究向前推进哪怕一小步  相似文献   

6.
曹聚仁是与鲁迅有过多年交往的名不,他与《鲁迅评传》具有得一独厚的条件。反对神化鲁迅,正视鲁迅思想上的矛盾是该书一大特点,他认为鲁迅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剖中国社会,是一位冷静暴露中国社会黑暗的思想家;局限性在于接触范围大体限于艺圈,影响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但曹《评传》中的鲁迅是“同路人”,是虚无主义,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化的提法,对鲁迅研究弊多利少,书中还有一些错误的史实,不妥的论断。本并非对注全责备,只想集思广益把鲁迅研究向前推进哪怕一小步。  相似文献   

7.
终于读完了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今晚当我翻过最后一页时,心里的畅快无以言说。以前无论是读朱正的《周氏三兄弟》、孙郁的《鲁迅与胡适》,还是曹聚仁的《鲁迅传》,虽不至于枯燥,却总是兴奋不起来,鲁迅总是那一副面孔,更不用提孔庆东的《正说鲁迅》。待读了《人间鲁  相似文献   

8.
曹聚仁先生抗战时期曾在上海出版过《鲁迅手册》。一九五六年在香港出版了《鲁迅评传》。一九六六年又出版了《鲁迅年谱》。后两种书多次重版,行销香港、南洋各地,在海外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中也有较大的影响。曹先生这两本著作都写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对于“文革”前的鲁迅研究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那时候国内与鲁迅同时代的“那些接近鲁迅的人”都已  相似文献   

9.
曹聚仁的读书厉向君近来读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聚仁散文选集》,颇有所感。想就曹先生读书的经验,略述一二,以期能对时下兴起的“读书热”起点启发和推动作用。曹聚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记者。“他资质聪明,是个早慧的孩子”,4岁便能念完...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蔡元培最早的交往,源于他们二人的共同的外国语——德语。1911年4月4日,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的蔡元培寄给鲁迅一份德文刊物——《中央文学报》,并在该日日记中首次记下鲁迅(周豫才)的名字。这不仅是他们二人交往的开端,也是他们两人关系纽带中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曹聚仁先生大约说过这样的意思,鲁迅真正的思想和精神的正宗,乃是确实的虚无主义。在哪本书上读过,不记得了,无法援引原文,实在抱歉。但我是相信那话的,认为曹聚仁先生的观点,大抵是符合鲁迅先生思想核心的罢。鲁迅先生是个纯粹的文化与思想的战士,在西方的哲学家中,他尤爱怪诞的尼采,他读尼采的作品,译尼采的作品,或许也继承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的思想特质。眼前这本薄薄的《野草》,作为鲁迅先生存世的两部散文集之一,已经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他那独立特行的虚无主义的信息。《野草》一书开篇即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  相似文献   

12.
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县人。1916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本科,从师陈望道、朱自清、夏丐尊、刘大白等。1922年4月为章太炎的“国学演讲”作记录,后出版《国学概论》,成章太炎入室弟子。1923年起,先后任上海艺专、暨南大学教授。1931年创办《涛声》周刊,鲁迅为其撰稿。抗战烽火燃起,他作为战地记者首次向全世界报道台儿庄大捷。1941年他受蒋经国委托,创办《正气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的尊孔读经活动是国民党为了愚弄民众,维护其专制统治而掀起的。为了从思想上肃清这种逆流,启蒙学者鲁迅、胡适、曹聚仁、闻一多、郭沫若等人发表了许多文章,对这股复古逆流进行猛烈攻击。在对复古逆流的批判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了五四运动的不足。随后在思想界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4.
正在翻阅曹聚仁所写的(《我与我的世界》,电视里传来经普椿女士去世的消息,这使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其父亲、名教育家经亨颐的描述。经先生是曹聚仁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校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不过,在素质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今天,了解一下他当年所倡导的人格教育,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曹聚仁(1900—1972),浙江金华人。现代作家,以散见长。作品有《思》、《北行小语》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1933年5月写的《〈守常全集〉题记》中,一开头就追忆了他和李大钊同志相交的开始:“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候,是在独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样进行《新青年》的集会上,这样就算认识了。”他们的战斗友情,主要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建立起来的。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和《新青年》杂志编辑等职。当时,《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鲁迅和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同事,他积极参与过《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该刊重要的撰稿人,和李大钊“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他们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7.
曹聚仁(1900—1972),浙江金华人。现代作家,以散文见长。作品有《文思》、《北行小语》等。曹聚仁四岁时就开始读书。其父是清末维新党人,在光绪三十二年就办起了新式小学,却叫他从“四书五经”读起,一直读到《纲鉴易知录》、《近思录》。期间,《诗经》统背过九次,《礼记》、《左传》念过两遍,《尔雅》念过一遍。曹聚仁从小就善于思考,具有怀疑精神,他的父亲时常叫他读《近思录》,用的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注本。尽管《近思录》上有许多著名学者的种种不同说法,但其父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是贤人的话,会有那样的大不同,也不知偏向哪一面。有…  相似文献   

18.
葵花宝典     
《广东第二课堂》2004,(10):18-19
朱家鼎清新县太和中学初二(9)班近期最爱看的书:《鲁迅文集》自描读书像:一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我看了一下时间,还早。于是,就拿出上午从同学那借来的《鲁迅文集》。我看的第一篇是《狂人日记》,它给我的感觉是:太棒了!此后几天,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把《鲁迅文集》里的文章细细地读了一遍。一点见解:由于时代的局限,鲁迅先生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很合适的了,如《答曹聚仁先生信》中的一些说法我就不赞成。我的梦想:我的小书柜能摆上一套《鲁迅全集》。葵花宝典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语文的发展史上,如果一定要推举一位在发掘古老语言的传统和现代心灵的深度上,建树了前无古人、后少来者之功勋的大师,那就是鲁迅。与胡适之相比,鲁迅对现代中国语文的贡献,不在于其语文革新的宣言,尽管在其著述中,并不乏这方面深沉呐喊和沉潜慎思的文字:从20年代的《革命时代的文学》、《读书杂谈》,到30年代的《忆刘半农君》、《答曹聚仁先生信》、《文外文谈》、《中国语文的新生》、《关于新文字》、《从“别字”说开  相似文献   

20.
曹聚仁与梅兰芳神交多年,他们于1933年2月就开始通信了,但第一次见面却是在50年代。 那一天,北京护国寺—号梅兰芳的家中格外热闹。梅兰芳夫妇、梅葆玖都在场。曹聚仁夫妇是带着侄女曹景滇一起来的。两位大师就中国戏曲源流和戏曲的演唱做了深入探讨。曹聚仁谈到:解放前梅兰芳只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杭州、南通、香港几个大城市演出,守着昆腔的大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