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课题批准号:DJA010348)于近日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会议鉴定。鉴定组组长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担任,成员有原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司长杨金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刘来泉、教育部高教司范唯处长、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余祖光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现将成果公告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Mertens)在对劳动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概念,并将其看做是“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在西方社会和教育界引起高度关注。尽管他的英年早逝给教育界留下了许多迄今未能了结的话题,但关键能力及其后续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在理论上有许多突破,如能力结构与要素已成为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认可的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实现形式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职业教育课程几经改革始终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樊篱.为创立更能适应知识社会需求、真正体现职业 教育职业属性的课程模式,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职业学校使用的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 程指南.所谓学习领域的课程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1998年马格德堡大学巴德(Bader)教授及慕尼黑 大学斯罗安讷(Sloane)教授通过两个典型试验,进一步细化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案,其目的在于对以要 素形式、结构取向和认知复制构成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 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 获得.这一课程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 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个性化的特点.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行动导向的学习起源于改革教育学学派的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一样着眼于探讨认知结构与个体活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行动导向理论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行动导向的学习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一探索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结合的有效方式,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提供了"行动即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7.
阮红芳 《山东教育科研》2014,(7):F0003-F000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走上了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知识型社会之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当代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学生,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道难题。特别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层次不高,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处于由数量型模式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姜大源教授立足全球化视角,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基础,对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进行了梳理,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和技术发展是技术可能性与社会现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等外部因素.对实现技术可能性的关键因素——人考虑较少,结果不但生产效益不理想,而且还束缚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德国职业教育学家劳耐尔(Rauner)1985年提出“设计导向”职教思想的初衷是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但却顺应了教育民主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趋势,1990年成为联邦政府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并逐步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Arbeitsprocess)和“职业科学”(Bemfswissemchaft)理论,成为欧盟第一个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机动车机电一体化)和欧洲14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案的理论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德国职业教育界对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历史渊源、内容架构、理论平台、实施成果、理论启示五个方面着眼,对德国能力本位职教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能力本位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职业人+社会人。  相似文献   

10.
张建红 《甘肃教育》2022,(18):15-18
路易·艾黎职业教育思想是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职业教育先驱路易·艾黎先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发起中国工合运动、创办“培黎学校”、组织开展救济事业等艰苦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浸润着红色文化、传承着优良作风,倡导着先进理念、彰显着国际主义精神,对新时代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世界在20世纪中期以来所面对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问题,促使教育思想领域呈现出流派林立、多元发展的格局。改造主义、存在主义、新行为主义、分析教育哲学、结构主义、终身教育、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经济化和激进主义等主流教育思想基于各自的理论支点和实践行动,有力地推动当代世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人类教育方法的灵活与多样,有效地延续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和考量。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当代大学生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受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陈旧、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坚持理论创新,依托党建工作,提高师资队伍政治素养,丰富教育载体,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等有效策略,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不足,学生缺乏认同感,大众传媒缺乏相关规范导向,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正面灌输,从方法上予以改造和创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谣方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与职业教育内在关联,无论是教育宗旨、教育准则、教育策略,还是教育实践和智慧,对当前的职业教育变革,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意义,值得深入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缓慢地发展,墨家教育思想中"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兼相爱"、"人人可教"、"述而作"、"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墨家的著名创始人,墨子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育家。墨子的教育思想独具特色,与先秦时期的其他教育家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形成了墨家的教育风格。把墨子的教育思想引入到现代的职业教育中,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生活教育是核心.生活教育的主张与当代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许多借鉴意义.职业教育应以改造生活、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直接动力;强调知行统一,突出实践性;提倡"教学做合一",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生活质量,自觉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职业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教育思想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关于职业教育热点问题的一种社会意识,是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体现与发展。1949年至今,中国职业教育界相继出现了工农教育思想、半工半读教育思想、左倾教育思想、教育产业化思想、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思想,是一个从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再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Mertens)在对劳动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概念,并将其看做是“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在西方社会和教育界引起高度关注。尽管他的英年早逝给教育界留下了许多迄今未能了结的话题.但关键能力及其后续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在理论上有许多突破,如能力结构与要素已成为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认可的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职教论坛》2007,(3S):40-40
徐国庆、雷正光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5期撰文认为,理性主义哲学、格式塔心理学和教学论是构建德国职业能力开发思想的三块基石。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Merten8)在对劳动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概念.并将其看作是“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在西方社会和教育界引起高度关注。德国研究者运用客观取向的观察方式将职业能力置于纷繁复杂、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工作世界中进行考察和研究.认为职业能力的内涵正随着技术的快速变化而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职业能力所体现出的应变能力.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尽快掌握必须的新技能和获取新资格的可能.而且还赋予他们新的乃至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