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民 《传媒》2002,(1):40-41
《华商报》由陕西省桥联主办。1995年1月创刊,1997年7月1日改版后,其发行量与日俱增。1998年7月30日,经陕西省公证处公证,《华商报》7月30日的发行量已达404304份,探究《华商报》发行的制胜之道,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形象促发行”。  相似文献   

2.
舒环 《新闻世界》2011,(1):131-132
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呈现作为女性刻板印象研究在媒体上的延伸和扩展,最近几年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研究中却逐渐流于模式化。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不同受众定位的两家媒体——《人民日报》和《华商报》进行比较,对两家媒体上所呈现出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形象进行对比评析,通过比较2009年《人民日报》与《华商报》有关"女大学...  相似文献   

3.
4.
李彩云 《东南传播》2010,(9):118-121
本文通过对《华商报》关于"80后"报道做内容分析发现,媒体对"80后"的关注仍然集中在文化娱乐、生活消费和婚姻恋爱方面;在对"80后"的报道方式上存在以偏概全、滥用标签的倾向;标签的内涵主要是个性、年轻、热衷享受、经济能力差等几个方面;记者对于"80后"积极的倾向性往往直抒胸臆,而消极的倾向性则多引用他人观点,总的来说在婚恋方面的报道呈现出消极倾向性,而在消费社会公益方面呈现积极倾向。  相似文献   

5.
张娜 《新闻世界》2010,(12):150-151
作为西北报业市场霸主,《华商报》的发展史为业内津津乐道。2000年,《华商报》激流勇进,将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形成了华商传媒集团。经过10年发展、扩张,形成较为完整的媒介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樊瑾瑜 《新闻知识》2013,(1):99-101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内容分析法,以《华商报》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评论报道作为样本,试图通过对都市报新闻评论问责内容、问责方式以及问责对象的研究,进一步考察《华商报》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一份较有影响的报纸,《华商报》的广告经营颇有成效。早在2002年,《华商报》的广告经营额就已经突破了3亿元,在全国媒体单位广告经营额前100强中排名第31位,2003年的广告收入继续增长,达3.9亿。笔以为,《华商报》广告经营的成功除了与它先进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有关之外,  相似文献   

8.
代金花 《今传媒》2012,(11):54-55
高考,在中国是一件大事。又是一年高考时,各大媒体都自觉地的眼光聚焦到高考。本文通过分析《华商报》和《南方都市报》2012年相关的"高考"评论报道,对二者的都市时评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华商报>是广大读者十分喜欢的一份报纸.该报在2008年伊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改版,使版面更为活泼、清新,版式字号阅读起来更为赏心悦目,有一股清新惬意之气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0.
南长森 《新闻知识》2004,(3):29-30,28
当前,无论是党报还是市民报,尤其是新近崛起的都市报,几乎都将社会新闻当成攻城掠地、争夺受众的看家本领。然而,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并不协调,有关社会新闻的性质、特点,采写方法、编排技巧、舆论导向、社会效果的研究不够普遍和深入,应引起业界重视。为此,笔者选取《新民晚  相似文献   

11.
茹倩倩 《今传媒》2010,18(9):50-51
本文主要以《陕西日报》和《华商报》为期一年报道中的陕西省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两种媒体新闻报道中建构的陕西大学生村官形象进行描述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董治顺 《传媒》2002,(12):29-29
今年9月13日,《华商报》第20版以大半个版面,登了一条新闻:《龚德银当了环卫工》,同时配发了6幅照片。历时半年的跟踪报道,终于使这位山区农民拾金不昧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刊》2004,(6):38-40
《华商报》是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纸。其前身为1988年创刊的《华侨艺术报》,后更名为《侨声时报》,1995年1月1日更名为《华商报》,改版前由于定位脱离市场实际,至1997年时亏损总额已达上千万元。  相似文献   

14.
大川 《今传媒》2006,(8X):30-30
对体育赛事(自然包括足球),我是不喜欢看的。不看电视转播,也不看体育新闻。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省体育场有一场足球赛,机关组织集体去看。谁跟谁踢记不清了,好像一方是黑人球队,反正够精彩的。开赛几分钟,我们几个不爱看球的小青年,不约而同地跑到场外树阴下乘凉去了,直到比赛结束。对体育新闻,要看,顶多看看结果,知道谁输谁赢就行了,过程从来不看。即使全地球的人被足球搅和得如癫如狂,我依然心如枯井,不为所动。可是,对贾平凹点评足球的章,却特有兴趣,一篇不落一字不丢地看。看一遍不行,还要反复看。贾平凹说,看足球是一种快乐,享受,我读贾平凹的点评章,也是快乐,享受。  相似文献   

15.
16.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华商报》为研究个案,选取《华商报》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浅析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关系,探讨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言说搭建话语平台,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卞韦慧 《传媒》2000,(8):21-22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华商报>在西部大开发的宣传报道中,坚持以做"党的耳目喉舌"和"大开发的主人"要求自己,积极为陕西的开发和发展鼓实劲,做扎实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华商报》是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是中国侨联系统国内外发行的对开、出版16-40版,甚至偶或达到60版的报纸,日发行量已经达到50万份,仅次于日发行量80万份的《华西都市报》。报社创办14年来,由原来的勉强维持职工工资,甚至连年亏损,发展成为已拥有《新文化报》(沈阳)、《重庆时报》(重庆)等多家子报,下辖供奶站等多个以黄马甲为标志的私营企业的华商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南长森 《今传媒》2006,(1X):37-37
“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2006年元旦,打开《华商报》当天的报纸,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用一个多小时读完全天28版,总体感觉是:《华商报》在字体上悄悄变脸,却似乎在刷新历史中行走,又是那样稳健大方,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郭霞 《东南传播》2012,(5):119-120
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个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来说,每家报纸都会事先进行策划,有不少报纸也为此设置了"建党90周年"这个专版,笔者以西安的《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为例,探讨西安报纸关于"建党90周年"专题的编辑手法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