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对自我的认识问题,人生问题,是中外思想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问题,历代学者、思想家都把它作为揭示人类世界哲理的一个核心问题.纵观世界,在“人生哲学”这棵人类的“智慧树”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线的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表现出了中国历代学者、思想家们重视人生,苦心于人生哲理的探讨,为中国灿烂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对人类自我的探讨,三教九流,观点各异.但以儒家学说及其人生哲学影响最大,就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系统性来说,也是各派学说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和合思想本质含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合思想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客观、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含义,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对传统和合思想的含义进行考证分析.并指出,传统和合思想围绕着两个核心范畴(即天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来展开它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综合地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学派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空间的创造过程。但从对客观事物的创造再到“一个更高更真实的假象”(歌德语)出现,是一种及其复杂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西方当代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认为的世界1到世界3经过世界2的创造过程。世界1指的是物质世界,即人们常见的物质体;世界2指的是精神世界,即人们的一般精神活动和意识状态,世界3是人的精神状态的东西,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如艺术作品和科学论文等,文学创作也就是世界1到世界3的过程(图一)。同时也是一种对  相似文献   

4.
真理问题是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对波普尔的“真理观”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关于客观真理的问题列宁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又说:“当一名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波普尔认为,“真理是与事实相符合,”“就是它与事实一致。”这一观点大体上与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人化世界之中,也生活在自在世界之中.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人化世界与自在世界的有机统一.作为人化世界形成基础和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并对人类生活发生直接作用的那部分的自在世界与人的关系对人来说甚为紧要.与人化世界一样,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的自在世界所引发的生活效应.也是人的现实感性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对之既要诉诸客体的或直观的理解,也要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并非主张对自在世界的虚置化.自在世界对人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那种认为"自在世界与人无关"的观点是虚妄之论.它不仅否定了作为人化世界形成基础的那部分自在世界对人而言的积极意义,从而导致对人的实践和人化世界的唯心主义理解,而且会麻痹人们的神经,使人在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的自在世界的破坏作用面前陷于纯粹被动的、毫无防备的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所彰显的是具有自主性的文化,作为传统意义的认识主体——人在彰显中被消解了。在没有主体的认识世界里,人不再是主宰者而是一位参与者,人必须皈依其生存的环境才能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自然环境、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积极的参与地球生态环境的维系。这大概就是三个世界理论的生态关怀意识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个浅显、但又常常被人忽略的道理,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物质范畴,也适用于时间范畴。由于我们处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包围之中,要了解中华现代文化的全貌是几乎不可能的。就世界文化的范围来说也是如此。当今国际,文化流派庞杂、众说纷纭,我们很难超脱这个时代来评论它在整个人类文化历史中的价值。在物质和时间这两个范畴中,了解物质似乎比了解时间(即时代的历史价值)稍容易些。比如,当我们处在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包围之中,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时,我们可以走出去,走得远一些,用望远镜来观察它的全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离开中国之后,发现对中国文化有更深  相似文献   

8.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颜色除了具有物理属性之外,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在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是20世纪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其学说曾引起世界学术界轰动,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中国学界早期引介波普尔学说的科学思想史研究中,一直延续着大量的模糊说法,对于波普尔学说引介入中国的时间、路径、领域和影响等问题尚缺乏了解。查找到的文献证据表明:第一,在时间上,波普尔学说进入中国始于"文革"之前,而不是"文革"之后、改革之初;第二,在数量上,"文革"前至少有近20篇文章引介波普尔学说,并非"仅有几篇";第三,波普尔哲学的核心内容"分界问题"和"证伪主义"早在1959年就被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第四,波普尔学说最初进入中国学界的领域是历史哲学而不是西方哲学;第五,波普尔学说最初在中国是作为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反面教材进行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的产物,人类时刻处在自己所建构的文化世界之中,人类创造的文化紧紧地把人类自身包裹起来。一般说与文化相对的只有自然,实质上这只能是指人类足迹未至的自然而言,而自然一经人类接触就不能不带有相应的文化色彩。因为人类何以进入此—自然总是要受到其思想意识的指引,从而此—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人类文化世界之中。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的发展对世界音乐教育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也面临人类学的转向。它涉及多元文化音乐的理解、传统音乐与文化身份的认同等范畴;主张回归人的教育,即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格养成;在音乐课程内容中凸显人类学成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建构人类学模式,提倡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进行主体交往,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与全球文化背景中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作为当代人类生活的发展趋势,不仅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呈现出以往所不具有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也使传统的文化研究的弊端暴露无疑。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研究中民族国家中心论的理论范式提出挑战,这要求我们开放研究视野,转换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数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数学的概念和命题,比如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第二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比如数形结合思想、消元法、交轨法;第三则是关系到数学文化层面,小到一个人的数学观念,大到一个民族的数学传统.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但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创造,再通过个体间的交流与整合、知识的淘汰与优化,然后才成为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另一方面,人类创造了许多文化,数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与其它文化交织在一起. 只有在这种观念下探讨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才有意义. 同时,在探讨数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时,不能不考虑数学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影响. 可以说,数学首先影响到作为个体的人,然后才影响到人类以及人类文化.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下,我们在教育领域更关注数学文化对个体(即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家萨丕尔说:"人类并不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仅仅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生活在社会活动中,而更大程度地是生活在特定的语言之中"。语言,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自其产生以来,就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柳斌先生的《语论十首》以诗的形式,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语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孔子人格学说研究的意义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价值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承认和肯定.许多人对孔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孔子的考证、哲学、政治、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的研究,忽视了孔子对人格理论的巨大贡献.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有着独特的人格理论学说,他不但宣传自己的人格学说,而且终身都在为实践自己的人格学说作不懈的努力.什么是人格?这是人格理论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但是,所有的人格理论家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即人格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一贯行为模式加以描述.纵观世界的人格理论研究,可谓说流派、观点层出不穷.当我们注目于中国文化时,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孔子的思想中,有着较为系统、而又深刻的人格学说体系.而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人格思想,都不过是孔子人格思想具体体现或延伸.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可持续发展·教育张祥云“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进步的新的文明观之核心,必须将它引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我们人类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仅仅是一个客观物质世界的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文明的问题,而文化问题自然就会导出一个教育问题来,这正是我...  相似文献   

17.
赖尔对“官方学说”即认为人具有躯体和心灵两个实体的传统二元论提出激烈批评.通过逻辑分析方法,赖尔论证了谈论一个人的心灵就是谈论一个人的行为倾向的行为主义身心观.但波普尔认为把身心问题还原为语言逻辑学问题并不能解决身心问题;剻因则认为将心理语言还原为物理语言的俄法是不对的.赖尔对“官方”学说的批评,彻底摧毁了“官方学说”在身心问题上的统治地位,也开辟了身心问题的语言学逻辑,为身心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家萨丕尔说:"人类并不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仅仅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生活在社会活动中,而更大程度地是生活在特定的语言之中"。语言,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自其产生以来,就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柳斌先生的《语论十首》以诗的形式,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语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女性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应该是有其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然而现实社会中,不少女性却是自我萎缩、妄自菲薄、依赖、回避、退让、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是女性主体意识丧失的表现.本文将对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过程、女性主体意识丧失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恢复女性主体意识的现实可能性及有关社会心理学理论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作为一种客观的“人类学事实”的教育现象却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时刻影响着人的社会生成,学校不可能承担人的教育的全部任务。教育理论要更加全面地为人的发展服务,真正“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它就必须走出传统的理论体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教育这一人类学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