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性?从宪法所规定的问题或从其地位的优位性的角度来论述此问题都有失偏颇,宪法的最高性源于它是一国的最高法律宝典和最高政治宝典。同时,对道德而言,宪法代表了一个国家在法律和道德的结合上最明显的也是最大的用力。  相似文献   

2.
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性?从宪法所规定的问题或者从其地位的优位性的角度来论述此问题都有失偏颇.宪法的最高性源于它是一国的最高法律宝典和最高政治宝典.同时,对道德而言,宪法代表了一个国家在法律和道德的结合上最明显的也是最大的用力.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突出强调了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法律地位,并肯定了宪法是法,具有法的属性。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必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只有宪法至上,才能保持法制的统一与协调,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4.
张磊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4):133-13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宪法权威的树立和维护与国家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与西方国家不同,在我国,受权力本位、家国同构等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宪法难以为公众真正接受而充分介入社会生活,宪法缺乏权威性。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培育公民的宪政和法治意识,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价值有一般与个别之分。宪法价值具有与一般法律价值的共同性,但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部分或特殊表现形式,必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法律价值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原则性与概括性。适应性与广泛性,国家性与权威性,配补性与适用性。同时,宪法也有正义、自由和秩序价值,其中正义是宪法的内在价值,而自由与秩序则反映宪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民性原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们大多从体制的角度探讨。本文从宪法角度,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层面,阐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民性原则的法律地位及其现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从革命者的视角来认识宪法,宪法被理解为斗争宪法、阶级宪法、政治宪法、宣言宪法。革命宪法观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与张扬民主、人权、法治的当今中国的现实显然是不相符合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理论上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相应地,我国宪法也应从观念上完成自身的革命,从革命宪法转变为执政宪法。与传统的革命宪法不同,执政宪法是妥协宪法、经济宪法、人权宪法、规范宪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宪法至上 ,而宪法能否进入诉讼程序是树立宪法权威的关键所在。从宪法发展的基本趋势、宪法的法律性特征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等因素来看 ,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已成为一种必要和必然。  相似文献   

9.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宪法性的法律规范分为实体性和程序性两大类。其中宪法性质的程序法,在当今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强化这一方面的意识,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宪法性程序法一般包括选举程序、组织程序、国家机关内部工作程序、会议规则等  相似文献   

11.
人权不仅是一个法律原则 ,还是宪法的根本原则。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 ,是宪政的核心目标。民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是一个随着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权”入宪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无论从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方式解释宪法的社会基础和活动空间亦即其面临的现实动力和压力方面,还是解释的运作方式和实际表现亦即其个案和附带性质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宪法司法解释得以规范和奏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我国几个效力不同、功能各异和相对独立的宪法解释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宪法解释体制中符合司法的特性及其依附的政治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13.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任务是打破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为此,革命者努力通过制定新的宪法构建新制度以实现他们的革命理想。从1792年8月法国废除君主制到1793年6月,法国诞生了孔多塞宪法草案和1793年宪法,它们对法国宪政革命和共和制宪传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德宪制是新加坡自治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人民行动党则是战后新加坡政坛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人民行动党的成员及其他政治力量对于民族国家的追求促成了林德宪制的形成;其次,林德宪制催化了人民行动党的诞生并影响了它的组织结构;第三,林德宪制不是一个理想的宪法,人民行动党对其抱有较多的保留;最后,林德宪制的架构和内容对于后来人民行动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而宪法的适应性则是宪法的生命。宪法的适应性,是指宪法的内容必须准确地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而不能和现实脱节,其主要通过自身的应变方式使宪法的内容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变化。宪法的适应性是宪法权威真正树立及维系的必然要求,是宪法持续有效的理论依据,是宪法保持其稳定性的基础性保障。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宪政实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为宪法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以改革法制为目的,设定了一个适合社会变革需要的规范性的理想模型。他们采用发展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压制型法、自治型法和回应型法的特征及其间的进化关系。文章借助于这些模型来重新认识宪法在其司法适用问题中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现行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也经历了四次修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要保持其稳定性,同时宪法又必须与现实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修改宪法又是必要的。即便如此,修改宪法毕竟是极端严肃和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正确处理宪法稳定和修改的关系至关重要。本将从宪法修改的理由、宪法修改权以及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道德现状的主流态势良好 ,但其易变、不稳定的情况依然存在 ,只有不断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更新德育观念和手段 ,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具体化而得以保障.但当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抵触时及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而公权力作出的具体行为侵害公民基本权利时,就需要通过宪法救济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