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著名分子生物学家邹承鲁教授向媒体公布了一篇题为《清除浮躁之风,倡导科学道德》的报告。列举了中国科学界目前存在的七类违规行为:1.伪造学历、工作经历;2.抹煞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3.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4.抄袭、剽窃他人成果;5.一稿两投甚至多投;6.强行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7.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教授,在中国科协2002年年会上所作的题为《科学道德建设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的报告中,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学术不正之风,提出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三项建议:一是示范——率先垂范与规范引导,即树立科学道德风范和确立良好的科学研究规范,让广大科技工作者见贤思齐并有章可循;二是戒浮——力戒浮躁和浮夸;三是打假——抵制和揭露科学不端行为,对科学研究中的伪造、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秦伯益院士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上述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探讨如何从制度和法规上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高校作为知识创造、知识传承和知识应用的一个综合载体,汇聚了大量的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校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增强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提出了几点建议,做点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4.
“入世”以后,我国各行各业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迎接挑战,必须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合理利用。高校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虽已离开原有工作岗位,但仍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高校有关主管部门应更新观念,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和鼓励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为社会再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广泛存在,学术的不端行为是个人诚信问题,更牵涉到学风的建设。针对我国学术道德规范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在当今高校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和原因,就学术规范与失范提出应对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入世”以后,我国各行各业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迎接挑战,必须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合理利用,高校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虽已离开原有工作岗位,但仍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高校有关主管部门应更新观念,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和鼓励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为社会再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术行为应当受到监管和审查,更需要加强自律与诚信。提升学术道德修养、提高自律水平、形成良好的科研作风与道德氛围,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失范行为。道德规范方法为高校解决学术失范行为提供了一条现实的道路,通过更深入更全面地展开倡导学术理想,树立科研榜样,形成责任意识及培养学术荣辱感等方法,给予学术道德建设更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网络给大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出发,就人们关心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原则:通过倡导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模式,进一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切实地解决网络给高校道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索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今大科学时代,高科技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负面效应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科学的价值不再中立.为此,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日益提上日程.本文着重分析了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何以可能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全喜 《天中学刊》2012,27(4):68-70
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党性认同程度与其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党性认同的缺失易使高校科技工作者科研选题偏离、科研动力匮乏、科研伦理失守、追逐科研利益、淡漠人才培养。增强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党性认同是促进其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主性德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将促进德育教育由“教会学会顺从”向“教会学生选择”的转变,它以人的自主性,独立性为基础,充分体现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思想精神,注重人的心灵的关怀和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概述高校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 ,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 ,分析教学理念、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观念更新的必要性 ,探讨了增强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mpares resistance by scientists to new ideas in scientific discovery with students' resistance to conceptual change in science learning. First, the resistance by students to abandon their misconceptions concerning scientific topics is studied. Next, the resistance by scientists to scientific discovery is studied and some of the causes of such resistance are explored. Some conclusions and direct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teaching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的首要任务。它要求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强化德育教育行为,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充实和调整德育工作的内容,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加强德育硬件的建设,确保德育工作到位,为祖国新世纪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化思潮,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有关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关系,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基本主张,向现代人类社会所因袭的道德教育传统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保的合理成分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的道德教育工作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也成为备受社会瞩目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学术研究后备群体——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包括学术底线、学术正义和学术自觉三个层面.因此今后在构建博士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时,应该以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三个层面的认知架构为基础,逐步纠正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以降低他们未来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学术道德水平的学术队伍.  相似文献   

17.
Thirty-six children (half 6–8 years old and half 10–12) in Northeast Brazil heard three hypothetical dilemmas featuring a choice between telling the truth and keeping a promise. Each dilemma was initiated by a different kind of lie: an exculpable pro-social lie (teasing), a lie in the personal domain (hiding) and a lie in the service of an anti-social act (cheating). They were asked to choose between truth and promise, and to attribute choices to adults and to peers. More younger than older children chose truth on all three dilemmas. Both regression and SSA analysis showed that “peer-judgments” predicted own judgments on all three dilemmas, but “adult-judgments” did so only on the dilemma, which featured an exculpable lie and involved no adults. The findings may be interpreted as supporting either (a) a constructivist account of development or (b) a learning account that features implici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19.
凤凰 《高中生》2012,(4):17
街头,一个年轻人正在拉小提琴。尽管年轻人尽了力,可还是没有几个人真正停下来听他的曲子,就是停下来听的人,也是停一会儿就离开。这让年轻人很失望。虽然没有人听完,但依然有人掏钱放到年轻人面前的搪瓷碗里,这多多少少给了年轻人一些安慰。可是,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钱,他需要人们停下来,认认真真听他拉完一曲。  相似文献   

20.
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是近年来新科尔伯格理论的最新发展.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探讨个体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评价这个新的道德类型理论,重点阐述道德类型的细化研究,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