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状态是诗人写诗的前提条件,只有进入诗状态的创作上具有生命的真实,这是诗之所以为诗最基本的要素。除此之外,诗还须有诗的魅力-诗的审美音乐味与审美品格。但这并不是诗的全部,诗还必须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这样的诗才算臻子完美。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3.
卢亚明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07-109,119
海德格尔从"存在"思入"诗"并不是偶然突兀的,而是经历了一番沉思之漫游的结果.海氏对诗歌的思考也留下了这条漫游的痕迹,这使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作出了不同的界说:诗是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诗是真理之创建;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诗是道说神圣的歌唱;诗是对诸神的命名;诗是持存之创建.  相似文献   

4.
咏梅诗     
戴建中 《阅读》2007,(1):17-17
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别号“梅花屋主”。他不仅擅长画梅,还写过好多咏梅诗。(一)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相似文献   

5.
当代诗歌越来越远离大众,步步转向边缘的、幽暗的、具体的、形而下的领域,具有碎片性质."梨花体"正是适应这种形式而产生的,它把人们引入到了一个人人会写诗的时代,激起了人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学界关于唐代下第别诗的研究目前仍嫌不足.从发生学视角看,唐代下第别诗是基于诗人与士子对话的、受到众多事件影响与触发产生的诗歌题材.下第别诗因发生基础的不同,在不同类别中呈现出"真实记录""赋笔言情""务实致用"以及"寄情于景"等特征.此外,由于诗人与士子的对话活动是下第别诗的发生现场,所以下第别诗包含来自士子的伤心失意...  相似文献   

7.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包含了大量咏物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鸟意象,颇具艺术价值.可学界对此较为忽视,相关研究甚少.由此,以《焦氏易林》中咏鸟诗为中心,探究凤凰、鸡、鹤代表的三种意蕴不同的鸟意象分别象征着祥瑞、凶灾及或吉或凶的中性预兆.《焦氏易林》咏物诗之鸟意象对现阶段两汉咏物诗在具体数量、创作技巧及蕴含的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婴戏图和童趣诗发展到宋代时均达到其黄金时代.宋代婴戏图和童趣诗在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叙事性特点,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种内容或主题的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叙事性特征:宋代婴戏图叙事效果的直观性与童趣诗叙事效果的间接性、宋代婴戏图叙事的瞬间性与童趣诗叙事的流动性等.  相似文献   

9.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在不同的作品里都蕴含了不同的主题,通过对它们进行分析,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并能初步探寻出导致不同及变化的原因,这样我们就能对唐诗中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部分有一个稍微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仇兆鳌无诗文别集传世,其诗文作品附载于总集、友朋别集、地志、族谱等书之中,较为分散.对此,学界已有相关的辑录成果.新近发见其诗三首、文五篇,为诸家所未及.兹加以整理,以备学界参考.另外,附载待访诗文十篇于后,以便寻访.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咏月诗内容十分广泛,如对光明与纯洁的追求,思乡念友之感,征人思妇之情以及对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另外,李白的咏月诗既有不同风格的美,又有诗人自己的高度个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许渊冲、卞之琳对罗伯特@白朗宁的<夜与晨>的译文,认为采用汉语格律诗译英语格律诗是不成功的嫁接,不同文化的深层积淀可能会导致误译.  相似文献   

13.
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清代曾以莲池书院、皇帝行宫而闻名.园内今藏有历代碑石 200余通,王阳明诗碑是最有价值碑石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地点,有说作于安徽九华山,有说作于江西庐山,各种版本书籍说法不一.经过考订,认为该诗作于江西庐山.  相似文献   

14.
爱伦坡写了很多小说和诗歌。其中大量的作品是关于死亡的。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他的小说中死亡是恐怖、可怕的情节,而在他的诗中对死亡的描写似乎不那么可怕,读来有美丽而忧伤的感觉和体验,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作者在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理论原则,对诗歌和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本文从背景、韵律、用词等润饰角度,对爱伦.坡诗歌中死亡美感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益阳是一块文化热土。不少文人才子佳作频出。晏定详先生《风雨集》是作者用诗记录人生的一部诗歌集。作者与诗谈情,以诗抒心,写诗昌德,用诗树人。  相似文献   

16.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以通俗浅近为特色.过去论者较多地着眼于梵志诗的通俗化、语体化,而对其诗的使事用典却很少论及.梵志诗“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凡已成为定论.然读梵志诗不难发现,所谓“不守经典”说并不可靠.使事用典在梵志诗中并不罕见.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须囿于《原序》的成说再不作科学的探析.基于此,本文拟对王梵志诗的用典特色作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梵志诗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多有咏雨之作,根据主观感情、体验,赋予雨这一普通的自然现象以不同的、鲜活的艺术意蕴,具有一种可贵的审美价值。本文结合若干具体作品,对唐代咏雨诗的意象构成及其艺术表现手法,作出简要分析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思乡情怀的表达是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唐代众多思乡诗歌中,有一批诗歌是从他乡遇乡人的角度入手写思乡之情的。这些诗虽然主题和角度相同,但由于创作主体不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同时大致反映出初盛唐时期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19.
冬诗拔萃     
一 在中国诗歌艺苑里,描绘冬天风物的诗,如同春诗、夏诗、秋诗一样、亦呈异态,自具面目,不仅精确地揭示了冬天不同凡响的季节特征,不同地域的特殊风貌,而且在诗人主体与风物客体的碰撞与交融中,表现出诗人们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新鲜独到的感受,于平常的景物中寻求到不平常的美。 古诗十九首之十七云:“盂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王粲《赠蔡子笃》诗也说:“烈烈冬日,肃肃凄风,”的确,冬天一来,使人首先感到的便是它的寒冷、凛冽、荒寂、萧条。这一特点,在不少诗文画卷里被描绘得十分惨淡可怖,如陆机的《苦寒行》描写凉冬季节“北游幽朔城”时所见冰雪溪谷之景云:“凝冰  相似文献   

20.
诏狱是宋代的一种特殊的司法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审判一些重大案件.对诏狱的审判有一套与普通案件有别的法定程序.“乌台诗案”是北宋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诏狱.通过对“乌台诗案”的梳理,宋代的诏狱有如下司法程序:立案、逮捕、审讯、录问、判决、奏请圣裁、执行.但在皇权专制体制下,在党争激烈的宋朝,诏狱往往沦为派系倾轧的工具,或皇帝、权臣清除不同政见者的工具,而诏狱的所谓“法定”程序也就成为了一种极其有效的合法的政治迫害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