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不仅对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取得都曾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在中国传播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以及与中国时代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实践过程的理解。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由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同时其实就开始出现了中国化萌芽现象。这种萌芽现象既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表现为一种结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出现的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萌芽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梳理这些成果,从中可看出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萌芽过程、状况、特点与规律,其主要目的是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众话既是理论传播的重要符号,又是理论语言社会应用的重要策略;大众话理论传播是一种文化再生产机制;“大众话”是理论大众化的必由之路;理论大众化是社会整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不是用晦涩的理论教育群众,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群众所认可、所接受。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是以“大众话”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难日亟。为了救亡图存,各派政治力量提出过各种不同的救国方案,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经过反复探索和比较,先进中国人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引入中国的过程中,留日学生做出突出贡献,功不可没。本文拟结合有关史料略作论述,以就教于同好。一当我们将目光重新投向本世纪最初几年时,就会发现,当时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了六十多年。为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中国人民一直前仆后继、英勇不屈地进行着抗争,无论是太平天国的农民,还是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鞑.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据1983年2月26日《光明日报》报导:北京图书馆马列研究室研究人员在会同有关单位筹备"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书展中,发现了四件重要实物:一、发现了由陈望道同志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首次出版时间是1920年8月.二、发现了最早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籍是1895年5月出版的《大同书》中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留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重大贡献,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是一显明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第三年,中国农民掀起了太平天国革命,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的宏伟蓝图,但是,农民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和科学共产主义并无任何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发表的许多言论,当时的中国人也一无所知。在中国文字记载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是梁启超。梁在1902年所写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附带提到过马克思,译文作“麦喀士”,不过很简略,而且带有批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挞.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 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 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印少云近代的中国,山河破碎,国势阽危。爱国志士焦心竭虑,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鸦片战争不久,经过东方信徒编纂过的粗陋的基督教信条,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末,赫肯黎的“进化论”又被维新派推崇倍至...  相似文献   

13.
从“传播”到“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传播史”向“接受史”的研究范式转型,既有深刻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基础,又有全球化、信息社会、后现代等世界发展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史与传播史既是相对区分的,又是同等重要的,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两个基本面,它们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逻辑的整体性.只有具备整体性,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和描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具体地展现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和意义的深刻性,才能更充分地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历史经验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进中国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是因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当时各种思想潮流相互碰撞、论争的结果,绝非共产党单面宣传的结果。在当时不少先进知识分子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以及中国是否需要阶级斗争的问题上。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但不同形式的讨论、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学说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到中国。在与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对话与交锋中逐渐脱颖而出,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大批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始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探索的历程,最终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进行过多次论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虽显零散,但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几十年英勇斗争取得的。没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不会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今年三月十四日,是马克思逝世百年纪念,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顾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历程,对于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校传播的百年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从“介绍”到“实行”、从“普及”到“探索”、从“守正”到“创新”的三大跨越.高校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全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苏论战对中共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论战期间,中共中央组织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整理发表了对苏共和其他党的批判文章以及相关修正主义者的言论和著作;在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中苏论战情况和中共中央的政策观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到系统、从个人到组织的转变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着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