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权力的运作需建立在相关的知识体系或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课程作为知识的载体,课程权力就是知识与权力相互绕置的关系在课程运营中的体现。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来划分幼儿园课程场域中课程权力主体,分析幼儿园课程权力的运作,能够明确幼儿园课程权力的发展路向,以达成合理的权力生态,为幼儿园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国家与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将产生课程权力博弈的现象。这两级行政主体之间课程权力博弈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决策权、课程管理权和教材编写审定权三个方面,而双方课程权力博弈的特征则可以描述为强制性、层次性和不均衡性等。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权力"和"课程"概念的分析,本文认为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课程主体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或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教师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它具有强制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媒介性.它与教师的课程权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是有利于大学生素质与能力提升的教育,开设大学语文课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地方师范院校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时必须明确其办学定位,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地方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国家高教权力结构形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高教权力的划分方式.我国目前的高教权力划分方式除立法分权外,主要是行政式分权,而行政式分权的弊端众多.应该逐渐确立和实施法律分权方式,但我国目前法律式分权的条件尚未成熟.此外,还提出了划分高教权力的六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课程体系之外逐渐进入到课程活动内部,参与课程运行的程度亦不断加深,这导致教师课程权力诉求的出现成为必然。如何让教师充分运用好自身课程权力,摆脱现今教师对课程权力运用的困境状态,从而促使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定位与权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中介组织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的,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要想成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就必须独立于行政组织系统之外。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中介组织政治权力膨胀,法律权力和专家权力萎缩,处于失衡状态,因此,政府应转变放权理念,教育中介组织要转变管理模式,提升专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中介组织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的,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要想成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就必须独立于行政组织系统之外。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中介组织政治权力膨胀,法律权力和专家权力萎缩,处于失衡状态,因此,政府应转变放权理念,教育中介组织要转变管理模式,提升专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转型期中央与地方高教权力博弈的六种方式及其主要特征。本文认为,转型期不同阶段我国中央与地方高教权力博弈的方式呈现不同的特征,具体是,在1978-1984年阶段以隐性权力博弈为主,1985-1992年阶段以灰色权力博弈为主,1993-1997年阶段以主动型权力博弈为主,而1998年之后则以混合型权力博弈为主,但显性权力博弈在我国高教领域出现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语文的定位不够准确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症结之一。本文从对大学语文的概念分析入手,列举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种种尴尬现象,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并结合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生实际深入思考,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课程实施是一个课程开发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观念向行为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课程实施改变原有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将课程的变革落实到实践中。广西幼儿园新课程由共同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两部分组成,共同性活动侧重于幼儿共性的发展,选择性活动则侧重于以幼儿活动为中心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广西幼儿园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托为:把变革的理念引入实践,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使得教师和幼儿更轻松、更快乐,并因此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对“化学教学论”课程定位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论是化学师范专业大学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生学习动机、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分析了化学教学论不受学生重视的原因。同时 ,对课程的定位进行了探讨 ,对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如 《教育研究》2006,27(12):72-78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思维模式看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逻辑、操作、艺术(情感)、交往四种思维模式进行思维,称为“系统思维”。应用“系统思维”方法,作者重新解读了孔子的“文、行、忠、信”;重新解读了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的“四大支柱”;重新解读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重新解读了“全脑模型”和“多元智能”;分析了四种教育价值取向,为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从逻辑、操作、情感、交往四种思维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等三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课程形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网络化生存、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在课程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通过对知识观与社会服务观的重新认识与改造,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最终追求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的秘书专业与培训,主要是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输送大量的秘书专业人才,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秘书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应从传统的培养党政机关行政秘书模式转位到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职业秘书上来,由此必需相应调整课程设置,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发展是指校本课程从形成到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也是指以校本课程实践为学校改革的切入点,带动学校课程改革并形成学校文化的整个过程.校本课程发展的文化取向是针对技术取向的弊端提出采的,强调课程本身的文化品性.主张校本课程实施是一种文化再生的过程.校本课程能够承载学校的观念文化、改善学校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注重学校内部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关注校本课程实践过程本身的多重发展价值和积极意义.文化取向下的校本课程发展要求站在学校文化更新的高度来开展各项工作,采取以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让教师充分参与校本课程实践、使校本课程多样化和结构化等实践策略来促进学校文化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多元的课程价值并驾齐驱的展现,各种课程价值彼此保持一定的张力并试图走向融合,这种融合的突出特点是为了摆脱并超越个人和社会本位从而回归到人类活动中去。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这种应然的价值取向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但整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近年来京、沪、浙等地在课程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他们调整地方课程计划、协调课程运行、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学校的课程权限,协同建设学校课程资源等,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持、权力支持、资源支持、能力支持和方向引领。这表明地方课程管理的政策供给是制约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地方课程政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要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权力和空间,对学校课程权限的规定要具体、明确,要规范地方的课程管理行为。应制定和颁布国家课程管理指南、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政策的制定既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也需要满足一定的价值取向。所要遵循的价值原则主要有: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兼顾与急需的统一;择优与代价的统一。所要满足的价值取向有:民主—参与取向;公正—关怀取向;可选择性—多样性取向;面向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