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恢复发展期、深化改革期和超越创新期。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走过的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课程的价值导向上,从关注个体政治品质向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转变;在德育课程类型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向关注情感体验的回归生活课程转变;在德育课程教材呈现的语言上,从成人化的表述方式向尊重儿童的对话方式转变;在德育课程评价上,从侧重甄别向侧重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发展变化。这个变化可以被分为4个阶段的政策群,包括以重建为主的政策,以完善为主的政策,以改进为主的政策和以深化为主的政策。我国在德育政策上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把中小学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强调党和政府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政策结构完整,政策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政策文本的概括、分析,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德育政策文本内容的发展变化脉络,并对阶段性的重点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探究德育政策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描述与反思中小学德育决策体制与实践操作模式,力求把德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呈现出来。本研究将我国近三十年的德育政策划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1年底,  相似文献   

4.
5.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德育政策既可能包含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作为宏观顶层设计文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综合反映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方略的纲领性政策,还可能是针对德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专门颁布的应对式文本.这些政策能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注重理论知识支撑和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俱进性、...  相似文献   

6.
7.
《中学教育》2019,(6):63-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变化体现在德育政策文件的变迁中。根据政策制定的内外层双重逻辑,以国家颁布的全局性、纲领性的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文件为节点,德育政策文件的变迁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政策文件的变迁又体现了中小学德育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从关注集体共性的德育价值观到关注个体特性的德育价值观;从无私利他的德育价值观到合理利己的德育价值观;从淡漠自然的德育价值观到尊重自然的德育价值观;从文化边缘的德育价值观到文化中心的德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德育政策的制定,要有国际比较的视角。我们主要分三个方向研究相关信息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在制定、执行与评价上既有成就也有其不足。通过分析其成就与不足我们认为未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研究将会集中于以下四个领域的研究:第一,专家化以及政治化话语霸权的合理规避;第二,中小学德育教师以及中小学生德育政策保障资源的供给;第三,德育政策运行向多元利益主体合作共生的模式转变;第四,中小学生德育实践生活体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在德育教材编写的理念、德育教材的功能和定位、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材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和价值的观点,值得肯定。但是,以往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研究基础方面,教材编写理念研究成果丰富,教材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侧重教材编写者视角的研究,忽视教材使用者视角的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教材内容研究分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研究欠缺;在研究范围方面,注重教材编写研究,忽视教材建设其他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深度方面,重视个别国家教材的介绍,缺乏对其深度反思;在研究方法方面,多采用常规方法,较少运用教材研究常用方法。基于以往德育教材研究的问题以及德育教材的时代境遇,未来德育教材研究要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关注德育教材的使用研究、侧重基于课程标准的德育教材研究、拓展德育教材的研究范围、增进对国外德育教材研究的深度反思、重视运用教材研究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理科课程是德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而课程目标又是课程设置的灵魂,可以通过中小学理科课程目标窥见我国中小学理科课程德育要求的变迁历程。1949年以来中小学理科课程德育目标发展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以及全面深化阶段五个时期。德育目标隐性指标相对频数均值在各个阶段均高于显性指标均值。显性指标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当前开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载体进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涵逐步丰富,当前分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要求当前趋于稳定;"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增长态势体现出学科的时代要求;而"劳动教育"要求则自发展阶段以来开始转向与其更为契合的学科当中。隐性指标中,"科学世界观""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初步发展阶段开始,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德育的错位,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应该品质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应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研兴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师即研究者'等的共同推动下,教育科研在我国中小学蓬勃开展,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回顾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的工作,总结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它解决了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一突出问题,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课改后许多中小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课堂媒体进行道德教育,致使改革后的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这种课堂媒体的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等弊端,本文试着引入一种趣味 性较 强 、学生 参 与 性较 高的活 动媒体———情景剧,探讨它的道德教育价值及其具体的实施途径,为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推动中小…  相似文献   

16.
5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学校德育的创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德育的发展;文革时期学校德育的异化,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变革与创新。5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走过的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德育要从国情出发;要注意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三方面应互相协调配合;德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应将塑造人的完美的精神世界作为重要问题来抓。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我国在德育政策下进行的公民教育还存在一些暖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公民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民族精神的教育问题、政策推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从社会价值取向来制定中小学德育目标政策,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视角来选择德育内容,因而造成对中小学德育内在的二元矛盾,特别是对共性和个性、非理性和理性以及工具性和目的性关系的忽视,导致利己与利他关系的冲突和对立,使得我国中小学德育实践过度重视其社会价值、外在价值和工具价值,而忽视其所具有的个体价值、内在价值和目的价值。透视中小学德育过程中利己与利他关系重心的失衡状态,可以为复归中小学德育中利己与利他关系的张力、平衡现有的失衡状态指出新路径。循此路径,我国中小学德育教师才能合理对待利己教育,坚持利己与利他的和谐统一,从而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模式发展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齐明 《中国德育》2008,(10):18-22
改革开放30年来,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30年。回顾和梳理这段风雨历程,无疑有助于我们清理思路和规划未来。但德育理论与实践十分庞杂,梳理起来很是不易,而德育模式既是指导实践的具体形式,又内含相应的德育理论,是实践向理论提升和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因而从德育模式的角度审视这段历程,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从德育的定位、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真正能够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按照德育自身的规律办事,从而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