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礼乐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只能用"尚礼"精神来概括。礼既是现实关系,又是原理、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周公与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代表人物。尚礼精神对现代文化发展,特别是对解决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的三大危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和”的字形字义主要源于古老的礼乐传统,是华夏民族生存智慧与人文理性的凝练与展现,并构成了礼乐的价值内核。“中”强调的是经权相济的经验智慧,为礼乐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理想,乃礼乐生活的价值旨归。礼乐之“中和”精神的形成有着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的意义,不仅体现出了华夏民族对于真、善、美的理解与推崇,更是构成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核心精神,乃其得以绵延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周公是中国古代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古代洛阳城的营建者.周公在洛阳定九鼎并制礼作乐,强化了洛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如今弘扬周公精神,打造周公文化品牌,成为洛阳"中华圣地"文化建设和"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洛阳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礼乐与中和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本文力图对这个老问题给以重新审视。从根本上说,礼乐之精神是中和的文化精神,但是,礼与乐在与中和的关系上则呈现出一定的分野。“礼”之功能在致社会之“和”,而社会之“和”又有赖于致个体之“和”的成功,这恰为“乐”在礼乐文化结构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提。“乐”之主要功能则在成“和”,它以“攻心为上”为策略,在礼乐文化中发挥着准宗教的作用,把“中和”精神刻写在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灵魂上,使之成为摆不脱、丢不掉的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5.
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于西周初年由周公创始并丰富成型,经中国几千年岁月烟尘的洗礼及与中国文化的不断交融中,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着重分析礼乐文化在历史中的演进,并分析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雅乐作为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代表着统治阶级的音乐思想,"和"文化正是这一音乐形态的核心内容。"容胡俗之声于大雅之中",雅乐在唐代宫廷礼乐中比重较大,但主流音乐绝不是雅乐所能担当的,导致这一现象与当时的人文思想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孔子儒家服饰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文化千祀不易的历史积淀和深厚基础。本文着重阐扬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的观念形态的“质”即服饰以“礼乐”文化为底蕴的“内容”,与服饰的形制、颜色、纹饰、佩饰及质料等“形式”即“文”之间的辩证统一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这不仅是孔门儒家,也是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目的论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本文考察了“礼”和“乐”的具体内容,探寻了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礼乐的精神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儒家礼乐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基本理念是礼乐,以礼乐育人并以礼乐治国。儒家的礼乐观是中国古代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概括,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且具价值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以"礼乐"为中心,重视"和"的感情色彩,以"中和""淡和"为审美标准,追求平淡恬静美。"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之精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社会发展中,我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题,实质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能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吸收的问题.吸取其中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周公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创建者和奠基者,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周公教育思想的主要材料是《周书》。周公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为君之道、政治管理、政策思想教育等方面。周公偏向性善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及人的主动性。周公重视继承发扬前代的优秀传统(包括统治术),强调圣王的重要性,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周公的教育法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用史例,譬喻说明,说理,鼓励法等,其在教育史上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具有超时代的眼光。  相似文献   

13.
禅让体现的是公天下,而夏商周三代改教则是家天下,在"家天下"的现实性的礼乐制度之内又蕴含"天下一家"的理想。守天下以礼与取天下以德,虽然存在着内在紧张,但又被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周公政教思想的两个基本维度。不考虑"家天下",不足明周公之制礼作乐的历史局限,礼乐的讨论就会漂浮在"理想性"上面;不思及"天下一家",就不足以见三代政教之理想所系,周公制作对于中国政教的典范意义,以及超越于时代的普遍性之所在。以家天下之势,有条件地回归天下一家之理,即为周公制作的精义。  相似文献   

14.
西周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产生的土壤,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西周礼乐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探索早期中国文化首先要梳理“三代”文化的根源。夏、商、周作为三代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包容连续性的发展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演进的基本方式,同时三代文化从“尊命”“尊神”“尊礼”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古代文化从巫觋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的漫长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5.
夏小玲 《红领巾》2005,(3):15-17
本文通过音乐起源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论证了古代的礼乐文化在巫仪式中的产生与运用情况,及供奉神的实物的礼物最终演变为儒家的理性的礼即礼乐的礼,与以娱乐神灵的歌舞两者最终结合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的主流--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经过千余年的发展 ,无论艺术实践还是绘画理论都达到了空前完美的高度 ,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充满着东方哲学和文化精神的艺术体系。而在高度发展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 ,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都在不断更新 ,用什么样的审美理想来指导创作实践 ?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才能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要 ?是继承传统 ,开掘潜力 ,发前人所未发 ,还是否定传统 ,另觅新路 ?这为现代山水画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周公是中国古代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古代洛阳城的营建者。周公在洛阳定九鼎并制礼作乐,强化了洛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如今周公是“忠君”爱国的象征;以德治国的典范;勤政为民的象征,制度创新的典范;国家强大统一的象征、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趋向温婉中和的审美取向,农业经验涵养深厚的历史理性精神,礼乐文献承载形成体例独特的文学表达。西周文学制度依“礼”“教”“经”“体”之制度四维建构了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的生成场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在后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5,(8):13-17
王光祈的国乐思想既与儒家传统礼乐文化一脉相承,融合和阐扬了儒家礼乐文化合理内核;又结合时代诉求,对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礼乐的关系及谐和思想进行了合理改造与发展。虽然王光祈复兴礼乐再造"少年中国"的社会理想并未实现,但其国乐思想却为我国当代民族音乐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孔子历来被称为“圣人”,《论语》被作为“圣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很长时期里占主导地位,其中的教育、政治思想尤为人所重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科学思想发展的起源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源头,孔子的思想、思维结构、个人偏好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方向。为了更明晰地解构出孔子思想对中国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笔者没有把孔子视为一个“圣人”,而是把他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乱世中一个坚守自己理念的知识分子来看,主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周公礼乐制度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角度,力求探究孔子自然观的影响因素,从侧面了解孑L子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