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员工对体育的认知态度较为积极,但与实际的体育行为存在背离现象,男女参与体育的动机着重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3个方面,呈现出多元化。体育活动已成为一些员工进行业务洽谈的平台,老总级人物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体育消费档次极高,员工学历由高到低,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来博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1):112-113
从太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入手,找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的因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文明、健康、科学的发展,树市终身体育概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证分析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男女配对抽取的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行为阶段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得分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与参加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均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讲老年人参加的锻炼项目数量越多、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在90 min内老年人单次体育锻炼时间越长、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越长,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老年人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方面比较好,但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数较少,在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上有较大欠缺;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生命质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促进锻炼坚持性,适当增加锻炼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4.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体育的建立与形成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良好的社区体育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锻炼热情,体育设施布置的科学性、体育锻炼空间与社区景观设计相融合的设计都会对锻炼人群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条件。文章通过对苏州市社区体育的调查,对苏州市社区体育建设的意义、社区体育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和如何建设社区体育进行了论述,并对苏州市社区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7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大学生体育意识薄弱,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短、次数少;学习忙,惰性大,缺乏场地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972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大学生心理资本、体育锻炼行为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行为与人格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体育锻炼和人格健康之间的作用机制模型成立,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心理资本是通过体育锻炼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人格,体育锻炼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和人格发展中起中介作用.由于心理资本通过影响体育活动态度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人格健康发展,心理资本和体育锻炼行为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均不容忽视,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及态度是其人格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宁夏大学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宁夏大学10级新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不明确,未能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学生对锻炼效果认识充分但锻炼行为的理解却较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体育锻炼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没有显著差异等基本状况和特点;建议加强对学生参加锻炼活动的引导;根据男女学生不同要求开设学生体育课;在学生群体内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等。  相似文献   

9.
王峰  王驰  陈平条  候广斌 《精武》2012,(13):56-5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湖南省外出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活动动机、体育活动项目与内容、体育活动时间与空间、体育活动形式与组织管理、体育消费,体育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体育动机不强,体育锻炼的项目单一,体育锻炼时间不长,政府、企业体育锻炼组织不完整,管理欠缺,体育消费低、体育锻炼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同时,提出通过政府行为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锻炼的合法权利,通过企业行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提供条件,通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行为提高体育意识,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等,以期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126
以毛荣建(2003)所提出假设(在TPB理论基础上做出改进,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3个变量融入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用来测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为研究理论依托,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分层随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不能影响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态度的各项维度得分的差异性的结果,非锻炼人群也是如此;体育锻炼活动中,决定行为意向的关键变量因素是态度;具有高情感体验、或高认知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锻炼者。路径分析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目标态度、主观标准一方面通过行为态度间接作用体育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对体育行为还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顾问  徐凯  高润  瞿涛  叶强 《体育科研》2017,(3):99-103
检索2000年1月-2015年12月间有关文献,通过分析自闭症运动干预已有研究,探讨运动干预促进自闭症行为改善的方法和原则。研究表明,除了对健康状况和身体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善,运动干预对于自闭症患者的行为改善也具有积极正向效果,主要集中在重复性行为、社交行为和问题行为等方面。研究认为运动干预可有效辅助传统成熟的行为干预方法,如果实施得当、合理地增加体育活动对自闭症进行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许多困难,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女生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影响大学一年级女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包括教育、兴趣、情感、意识、行为及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对女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健身行为的强化、健身效果的提高、身心健康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蒙彩娥 《体育科研》2007,28(2):89-90
通过对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认知、行为以及影响行为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闸北区中小学学生、学生家庭对校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有较高的认识,但实际体育行为与认知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场地、器材、时间、活动项目、同伴等)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省部分科技院所科技人员的健身意识、行为及体育锻炼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员虽然有着较为明确的健身意识,但是缺乏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健身锻炼效果在体质方面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而在心理状况方面经常锻炼者优于非锻炼者。  相似文献   

15.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计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处于中低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短、运动频率较低、运动量较少;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明显高于女生,文科生体育活动等级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深;男生手机成瘾倾向显著低于女生,文科生手机成瘾倾向明显高于理科生。(3)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体育活动等级的手机成瘾倾向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无运动量到中等运动量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中等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4)除突显行为外,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体育活动等级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其中,性别指标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体育活动等级显著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6.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troke, hypertension, diabetes, obesity, osteoporosis, and some cancers. Approximately 950,000 Americans die annuall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American adults know which traditional and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ies affect health and how they should be physically active to achieve a health benefit. Secondary purposes wer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is knowledge is a function of gender, ethnicity, education, or age and if those who are sufficiently active for a health benefit possess different knowledge levels than those not sufficiently active for a health benefit. Items based on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rinciples included knowledge of exercise guidelines and traditional and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ies. This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rom 20 questions that were part of a national random telephone survey of 2,002 American households in the 48 contiguous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Respondents were most aware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activities (M = 94%) that provide a health benefit and less aware of specific exercise guidelines (M = 68%) and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ies (M = 71%) that can result in a health benefit. Knowledge was not related to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sufficient for a health benefit and only slightly related to ethnicity, education, and ag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hysical activity knowledge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to elicit a behavior; however, it provides educator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s physical activity knowledge that could be helpful in developing health promo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7.
章玮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731-733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常州工学院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健身的意义有较明确的认知,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把体育健身活动作为日常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并表示将来参与终身体育健身活动,然而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行为却与其所表现出的态度存在较大反差,这一点女大学生显得尤为突出.大多数大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但他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不足,锻炼效果也不佳,这可能与大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组织辅导跟不上以及缺乏场地与器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运动采用的强度和参与运动的肌群量级,决定生理活动特征,再加入运动历时。在以此建立的坐标系中罗列付力运动得锥体,它展示人体运动的各种生理活动类型。运动是生理活动,从而锥体所展示的生理活动规律,则可作建立训练理论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分层分班教学管理模式对高中生在校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精准干预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不同学业层级高中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在校体力活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A、B层学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课余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层学生体育课活跃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B层、课间静坐少动时间多于B层、过去7d(天)每天锻炼达到1h的天数少于B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学业分层可能造成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在体育课中体力活动活跃性更低、课间静坐少动时间更多。对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的有效干预,需要家校、师生形成共识,共建多元干预格局,精准干预体育课堂体力活动质量和课间静坐少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