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评论或评价是作者入侵的文本标识之一,往往反映了作者或叙述者特定的意识形态。在自传文类中,叙述评论则更多地服务于自传者的理想身份建构。文章运用自传叙述评论理论聚焦《富兰克林自传》中的叙述评论模式、结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身份建构取向,以期揭示富兰克林的父型形象是如何从"家族之父"升华为"隐喻国父"的。  相似文献   

2.
《富兰克林自传》讲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成长和取得成功的经历,令人深受启发。加之平时通过观察和访谈得知在校大学生存在着诸多困惑,因此对《自传》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仔细研读,从中概括出富兰克林两方面的处世策略,值得大学生学习和借鉴:一方面,出门在外时善于结交朋友,也善待朋友,于是获得朋友的支持而取得成功,书中有许多事例可以佐证;另一方面,当在家赋闲暇时坚持自学,广泛阅读,制订计划,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自传》中记载了具体的训练方法。研究表明,《自传》有利于大学生克服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走向成功和成才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有很多人白手起家,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鞋匠的孩子到美国总统,林肯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奥地利的农家小孩到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从跑龙套的小演员到好莱坞巨星,史泰龙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4.
自《伤逝》问世以来对其悲剧根源及主题的认识众说纷纭。结合文本从人性论的角度可以看出;在这桩看似平等自由的爱情面纱下面,隐藏的依然是强势的男权话语,对子君的死,涓生应负直接的和主要的责任.是他的男权意识直接把子君逼上了无路可走之路。  相似文献   

5.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它不但记录了富兰克林的自我奋斗与事业成功的历程,并且在表层的奋斗与追求之下还潜藏着另一个深度模式。自传中充满隐喻的自传话语的叙述不仅反映了个体的价值和信念,也创造了一个象征美国式成功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6.
雷奇 《今日教育》2007,(7S):74-74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世界历史上光耀千秋的人物。只要你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史.你必然会对他抱崇高的敬意。多年来.我一直想走进这位伟人的思想深处.了解其不一样的人生。去年。恰逢其诞辰300周年纪念。于是。就在那些百年一遇的大旱日子里.我有闲躲在家里.怀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敬仰之情.静静捧读《富兰克林自传》。  相似文献   

7.
《阿宝》虽然以文中的女主人公阿宝命名,但是却以男性为叙述视角,体现的仍是封建礼教下的男权意识,完全无视女性的人生诉求。女性依然背负着封建传统礼教的精神轭套,其自我生命意识、炽热积极的人生追求完全窒息于男权意识的精神枷锁之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富兰克林自传》中所收集的400句英语被动句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统计不同翻译方法的使用频率,查看其分布态势。最后对从文本功能及读者反应两个方面对表达型文本中英语被动语态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传记创作要求忠实于现实事实,翻译传记作品则要求对现实事实和文本事实的双重忠实。译编工作的不严谨可能导致传记翻译之于事实的失落。多个《富兰克林自传》中文译本提到富兰克林的墓志铭只有印刷工富兰克林这七个字,考证发现这一表述是不符合事实的。富兰克林其人其事译入中文语境之后,其墓志铭常被用来佐证富兰克林的谦虚品格。然而,富兰克林真实墓志铭的内容不能证明他谦虚,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惯以推崇的内敛低调,这是译介过程中文本内容的失实和人物形象的偏转。  相似文献   

10.
聂小倩不甘为妖物役使,在宁采臣的帮助下,她顽强反抗,摆脱了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最终与宁采臣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获得了美满的爱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聂小倩对爱的追求是以宁采臣为核心为动力的,体现了古代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其男权意识主要表现为:一,对科举制的矛盾认识中透露出的男权意识;二,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赞美;三,聂小倩的恪遵人伦也说明其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男权主导的社会,但是到了晚明和清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平等"的社会观念,这样就使男权意识被弱化。《聊斋志异》通过一些书生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男权意识的弱化。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意识对路遥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制约。路遥的男权意识在其文本中具体表现为: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显示了女性对男性物质与精神的依附,贤妻良母的婚姻模式显示了男性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束缚与苛求。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吴尔夫与上海作家王安忆是两位著名的女性作家,这一西一中两位作家在其作品《达洛维太太》与《长恨歌》中对女性意识有着两种独特的表现。这种认识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霸权意味,也有别于中国当下文坛的身体写作。吴尔夫在《达洛维太太》中通过克拉丽莎.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动,回顾了30多年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纠缠;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则通过王绮瑶30多年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位女性和4个男人的情爱故事并流露出浓浓的怀旧情结。同是回忆,克拉丽莎与王绮瑶却呈现出女性意识瞻前与顾后的两种不同情感取向,吴尔夫通过克拉丽莎的怀旧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苦闷的思索;王安忆通过王绮瑶的怀旧更多表现的是女性沉醉于审美的天然嗜好。其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和固守,对时间的恐惧和优游。  相似文献   

16.
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瑞普·凡·温克尔》的视角、叙述者和非叙事性话语——反讽进行细读,揭示了文中透露出来的作者及当时美国社会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阿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中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文学形象,她忠厚老实,勤劳朴素,任劳任怨,深受男权社会的迫害。文中分析阿兰对王龙的奉献及其所受到的屈辱,进而揭示旧中国女性难以摆脱男权重压下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8.
胡适乃是中国新旧传记转型的关键人物,其所写的大量传记中尤以<四十自述>影响最大.在中西传记比较的视野中细读这篇自传,其篇幅的增长、语言和人称的转换、徘徊于文学与历史之间的文体选择等自传形式方面的变化颇为瞩目,这其中正包含着胡适对于现代传记的探索与追求,留下了中国自传现代转型的最初印痕.  相似文献   

19.
《乔家大院》以男性话语诠释人物,是一部男权意识明显的电视剧,剧中男、女人物形象的塑造浸透了男性至上的意识,女性则被剥夺了自己的声音。剧作显示出编导自身男权主义中心文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中作者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作者一方面站在男权的立场上,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书写女性。另一方面,作品中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对女性的崇拜与敬畏之情。这使作品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形成悖论,反映出作者的矛盾心态。究根结底,是儒家封建思想的显在影响与远古女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相互结合、相互冲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