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次相识,要特别注意您新朋友的自我介绍。这很重要,因为他显然是在告诉您,希望怎样称呼他:是称姓氏,还是直呼其名.或是名字加父称,或是唤之以小称。俄罗斯人不习惯别人只称自己的姓。许多外国人——不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西班牙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加上礼貌用语。以本国语或俄语“先生”相称。  相似文献   

2.
谈自信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一个美国外科医生,他以善作面部整形手术驰名遐迩。他创造了许多奇迹,经整形把许多丑陋的人变成漂亮的人。他发现,某些接受手术的人,虽然为他们作的整形手术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说他们在手术后还是不漂亮,说手术没什么成效,他  相似文献   

3.
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 缺少野生动物的山野,还是让人敬畏的山野么?听不到野生动物叫声的故乡,还是充满希望的故乡么?当有一天我在异乡扪心自问之后,便免不了追忆那些印象深刻的山野动物,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表达我离乡进城多年之后...  相似文献   

4.
美的殉道     
1882年元旦后第二天,一个刚刚出版了一部诗集的英国人,乘坐邮轮来到了纽约。这个28岁的小伙子,身高将近一米九,水獭皮镶边的绿色大氅长及脚面,缎子卷边的深紫上衣、天蓝色领巾、齐膝短马裤和黑色丝袜。很难说,前来采访的记者是因为他的诗人之名,还是冲着这一身“惊世骇俗”的服饰的。这个人就是奥斯卡·王尔德。其实,王尔德的衣着是被规定在他访美活动的协议里的,反正他早就喜欢奇服华饰———伦敦街头,他在上装翻领钮扣上插一朵葵花或百合招摇过市,不管别人是大惊小怪,还是轻视鄙夷,他都怡然自得———虽然这一次好像有被人当作了唯美主义…  相似文献   

5.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已年过六十。很多人认为他是目前最佳的用英语创作的诗人。尽管他竭力避免与人交往,但他在文学界还是个知名人士,也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人说他愤世嫉俗,隐居外省,而老朋友们却喜欢和他往来;人说他反对现代主义,而且思想过于狭窄,而世界各地的青年作家却非常崇  相似文献   

7.
门德尔松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蒂在不少方面是异乎寻常的,当然,首先他是个特殊的作曲家。一般说来,一个人要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发挥必定要经历很多挫折,而他却不在那些经过努力奋斗才成功的艺术家之列。而且,他所写的音乐作品也不符合当时音乐的潮流,他的风格来自古典音乐。他的气质沉着、镇定、文雅,不象大多数浪漫主义作曲家,他们的音乐是情感的热烈倾泻与迸发。门德尔松属于那种可以说是拥有一切的人;他的家庭富有、和睦、有教养;他本人聪明、英俊、可爱,并且有多种才能——他不但是个音乐家,还是优秀的作家和艺术家。他还有个笃实的特点:责任  相似文献   

8.
左眩 《世界文化》2014,(6):36-38
<正>遇见爱德华,是一种幸运。虽然我们不能像他的主人阿比林那样真正地拥抱他,但我十分坚定地相信,每个遇见爱德华的人都会深深地爱上他,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他曾经是一只近乎完美的陶瓷兔子,美丽,优雅,高贵——虽然有一点自命不凡,可那不过是每个完美的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他的主人阿比林是那么爱他。每天晚上,她都对爱德华说:"我爱你,爱德华。"  相似文献   

9.
对董仲舒的义利观,或以义利两有,或以言义不讲利来概括.结合他的哲学、人性论来认识,董仲舒的义利观实际上包括这两种观念.他的义利两有,是与哲学上的自然之天及人有贪仁之性的人性论相联系的;而言义不讲利则与哲学上的有意志的道德之天,及其只有仁义才是人的本质的人性论相联系.但他的两种义利观又是相互补充的,既看到了义利的对立一面,又认识到了义利的统一一面,是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总结,并有重大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风气需要治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臻于淡漠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好人。这种好人是不但重情义,而且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人。尤其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这种好人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他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党员队伍的质量问题,他标志着共产党对人民大众的态度问题。他们的情感对人民大众,特别是对有困难,遇到灾难的群众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是检验真共产党员还是假共产党员的试金石。小说《乡女、好人和坏人》是正面描写这个问题的作品,我以为很难得。虽然其中有一些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但它作为艺作品呈现在读面前,我们不会去过多地指责它的毛病,而被它的人物和情节所打动。因为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需要好人呼唤好人的时代,需要抨击那些不管农民,忽视农村,毫无同情心的城里人,尤其是干部。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两位间谍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颇有争议的现代知名作家,而他的间谍身份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有人说格林天生就是当间谍的料,因为如果他有什么秘密,别人就绝对不会知道;另外是因为格林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抉择。其实格林小时候就做过间谍梦,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格林的父亲是他就读的高中的校长,他的哥哥雷蒙德不仅是级长而且还是学生会主席。在这样的环境下,格林觉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的采访和倾听中,我一次又一次感动.二十载风雨岁月、上百本工作日记,将普发兴任职村党支部书记20年的奋斗历程和他70年的生命之路,定格在全村5000多口人的心中.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心系百姓?什么是对党忠诚?什么是信仰坚定?什么是为民请命?责任和担当,大爱和情怀,无私与奉献,当老支书被病痛折磨即将弥留之际,他想的还是老百姓的事、村里的事.而那一刻,生命成为永恒,成为崇高!  相似文献   

13.
蚊子住43号院.一直在巷子顶头,黑咕隆咚,一走三拐脚. 我去蚊子房里主要有两件事,蹭吃,蹭喝.如果有一天中午我厌腻了餐馆的饭,加之有洗锅恐惧症,我就在QQ上吆喝蚊子道,求午饭.他便爽然答应,不管背后他是否有怨言,但至少面子上倒是乐意我蹭的. 我们提着一把菠菜、半斤豆芽、两颗糖蒜、几根葱、三元钱的面条,穿过人流荡漾、烟火渐旺的巷子,钻进43号院,上三楼,到他一月200元房租的屋子.他要做陕西油泼面,几天前他就买了两本手掌一般大的面食菜谱,想练练厨艺,为将来成为一个模范家庭煮夫打基础.在买菜谱之前,他就到处吹嘘,自己的厨艺是何等高超,甚至还嘲笑我把面条从锅里捞不进碗,更把有一次我将熟油倒进塑料盆后盆烂了油淌了作为笑料随处给人宣扬.但无所谓,这并不影响我蹭饭的决心,谁让他大嘴,是我学弟,还是一个半拉子诗人呢.  相似文献   

14.
出路     
北雁 《大理文化》2022,(3):4-22
一 人生的出路是读书还是骑马?在百里彝山,这样的争论直到今天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包括我智慧果敢的阿普,在这个严肃的话题面前也有过太多的徘徊、犹豫、痛苦、失落和迷茫.可至今20多年过去,让族人们记忆深刻的,还是作为民办教师的他与教育局的领导有过那么一次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那还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忽然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在信中他回顾了我们曾经在一起时的很多美好场面,情真意切,仿佛历历在目.我读的时候,感动得鼻子直发酸.要知道,天各一方忙各自的事,我们已经近一年多时间没联系了.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写这么一封信来?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感情也不外露.后来他又打来一个电话,说他动了一个手术,这时我才知道,他病了,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时间,而那封信,是他在病床上写给我的.  相似文献   

16.
我和建平君相识多年,他给我的印象是朴实,儒雅文静,一点也不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他书法功底深,是一个篆刻家,青年时代就出版过篆刻集.在文学创作上,他也是个执着追求的人,我在报刊上断断续续地读到他的一些短篇作品,总能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使我想到文如其人.他不赶时髦,不落俗套,他有自己的生活领地,他的作品都是从他的阅历中提炼升华出来的,读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曹钦 《世界文化》2014,(4):27-29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在2012年底王岐山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前,托克维尔这个名字恐怕还是相当陌生的。不过,许多年轻人或许并没有这种感觉。早在中学时代,他们就在思想政治课本上认识这个法国人了。在那里,托克维尔是作为“个人主义”的批判者被介绍的。但最令他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对法国大革命和民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轻视自我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述过他的一个故事.他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用餐都是由十几个人一起围坐在大餐厅里.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进餐厅里一个被人遗忘的柜子里,想等到大家找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然而,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大家竟然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待酒饱饭足,人们纷纷离席之后,他才畏畏缩缩地从柜子里走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网站上,关于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的介绍是这样开始的:"作为《国家地理》的一名摄影师,麦克·山下在超过25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里,都将他对摄影和旅行的双重热情结合在一起。"的确,摄影和旅行界定了他的身份,但最初驱使他去摄影和旅行的,或许还是他日裔美国人的身份。麦克·山下是移民美国的第三代日本人,而在他的青少年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周围的人往往拿异样的目光来看待他这个有着亚洲面孔的人。  相似文献   

20.
郑虔是唐代中期一流的诗人和学者,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以博学见称,对天文、地理、军事、医药和音律、书画等皆有精深造诣,被人誉为"才过屈宋"、"道出羲皇"、"德宗一代".他特别受唐玄宗赏识,进献的诗文书画,被玄宗御笔亲题"郑虔三绝",成为著名佳话.同时,他和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等人又是很好的诗朋酒友,尤其与杜甫交情深厚,二人为数十年的知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