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十月》     
《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编辑同志来上海组稿,说是长短不论。我答应试试。我想谈谈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可是近大半年我的身体一直不好,感情激动起来,连写字也困难,看来文章是写不成的了,那就随便谈点感想吧。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自以为两方面的甘苦都懂得一点。过去几十年中间,我多次向编辑  相似文献   

2.
最近阅卷,引起了我的思绪.试卷问《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谁?竟有好几份卷子不某而合地回答"唐代诗人杜甫".很明显,"阅微草堂"与成都"草堂"在字面上多少有点联系,致使考生产生了"想当然".象类此的失误是不乏其例的.我还听说有一位编辑,看到来稿提到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竟认为是脱了字,顺笔改成为《莎乐美人》.  相似文献   

3.
看这部影片也像泡菊花茶一样,得慢慢地品 我大概是四、五年前在酒吧里认识金琛的,酒吧是我弟弟开的,酒吧里每天都充斥着我的一帮狐朋狗友,金琛是一个酒客,他被我的一个朋友带来。开始时我没太注意金琛,他虽然比我的很多朋友清秀,但对我没有意义,后来他来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就算混得脸熟了,仅此而已。1998年,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的一个朋友拍  相似文献   

4.
万仞 《四川档案》2014,(6):29-29
<正>"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漂浮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避隐处,高高地躺在我的思想中"。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散文集《瓦尔登湖》中第11篇《湖》中的一首诗,描绘了瓦尔登湖如梦如幻的神奇之美。1845年7月4日,梭罗带着一把斧子,来到了离他家不远的瓦尔登湖畔,自建房屋,开荒种地,看书写作,过着最简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编辑部来信:“新闻界同志看《政协小记》之后,说你写的很有特色,希望你谈谈写小记的体会。”班门弄斧辱承夸奖。我这个自充的业余专栏作者深为感激。我在政协开会期间承担这个角色,一半是出于老朋友的怂恿,更重要的一半是想借一点压力,考一考自己能不能写千字文。写完了十三篇,松了一口气,这匹老马总算能跑到终点,看来还可能有几年继续我的笔墨生涯。内行人看了没有摇头,不免受宠有愧。写文章越长越容易,要是限定在一千字之内,把文章写好,我原本是没有把握的。如果不借一点外力,我下不了笔。对我来说,凡是不大有把握的事,要我主动地去做,总是不大容易,特别是那些大可不必去做的事,更是懒  相似文献   

6.
刘鹏 《军事记者》2008,(9):66-66
看着自己去年订阅的12本《军事记者》,我的心里满是感激。是它,给了我写作的勇气和力量。它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在写作的道路上指引我前进,激励着我不断地耕耘,伴随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定要好好地珍藏《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7.
我进新闻界,纯然是出于自己有意识的选择。1934年,上海《文学》杂志通过郑振铎先要我写一篇《我与文学》。那是我平生第一篇自述。前一年(1933),我就已经从英文系转到新闻系。在文中,我谈的实际上是自己转系前的考虑:“除非是为了教文学或研究文学,我一点也不认为一个喜好文学的人有入英文系或国文系的必要。文学没有方程式,黑板画不出门径来。如果仅为个人欣赏,则仍应另外有个职业,不应让社会背起这份负担。如果是为创  相似文献   

8.
曹筠武 《青年记者》2008,(13):39-40
现在网上传<系统>的作者是"80后,资深网游玩家",其实我不玩网游,我玩的都是单机版,实况足球、NBAlive、FM.体育类游戏居多.在采写<系统>之前,我对同游的了解仅来自于我表弟,他玩过传奇,那时候我上大学他上中学.署假一回家,他就找我借钱,为此我对网游产生了一种朴素的抵制情绪,自己从来没玩过.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忘记由什么话题引起的,几位评论家对我的籍贯问题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执,事后并见诸于报端。从那时起,常常遇到当面询问:“你到底是哪的人?”对此,我不是报之一笑,就是笼统地告以“冀东”。这绝非故弄玄虚,也不存在难言之隐,而是因为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宝坻县是我的祖籍。我在开  相似文献   

10.
《四季》     
<正>大白菜是咱东北人乃至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蔬菜种类之一,画白菜的名家很多,但大多以"静物"式呈现。"回避"是一种选择,我将视线移到大地中去,在地垄沟里搜索着"激动",渐渐地,我的眼前、我的脑海里涌动着勃勃生机的绿色生命延伸到了天边,我的思绪在那片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里游走,怀想绿色的精神家园。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将生活里的自然真实幻化成理想真实,在实际生活里的白菜地也没那么"大"。在画面处理上,要努力"制造"出具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杂志创刊在一九三○年,那时我是个初中三年级学生。我对《中学生》的印象很深。它创刊时,我就是它的读者。五十多年前它的创刊号封面,我还记得。我很早就在《中学生》上投稿。那时《中学生》上有《读者之页》的栏目,我在那个栏目里投过稿,写的什么题目,用的什么名字,记不起来了。《中学生》是我的老师。我从《中学生》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有文化的知识,又有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1956年春,大概是三月间,我到纽约胡适之先生家里去看望他和他夫人。胡先生见到我就说:"你知道我这几天作甚么?我在写丁在君(文江)的传。他曾经告诉我说,《野叟曝言》里写的中国西南地理,大致不错。你有《野叟曝言》没有?"  相似文献   

13.
我是乡政府的民政助理员,也是一个业余通讯员。两年半来,我为各级报社、杂志社和电台写稿三百二十八篇,被采用了一百五十二篇。在我工作上和写稿中,《新闻通讯》对我帮助很大,给了我写稿的精神力量,又教我  相似文献   

14.
我是江苏扬州人,在南京读过书,也工作过,可以说,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所以我很爱读《周末》报上《我和南京》这个专栏。专栏约请出生在南京或曾在南京工作、学习过的各界知名人士撰稿,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写出南京的风土人情,人物轶  相似文献   

15.
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我馆从它诞生起一直订到现在:我个人从离休的1988年起订到现在。我外出讲学、参观时都随身携带它,它已成  相似文献   

16.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成立大会,到会廿一人。我父亲是十二个发起人之一,他没到会,躲在甪直一门心思作新诗。其中一首是受了我的触发,我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教育诗,题目是《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77年出生的,在外国念书多年后回到台北,头一次听到别人问:“你是几年几班?”后来才知道是问我民国几字头出生的,我是六年六班的,我常被问:“你们六年级的女生都喜欢什么?”根据我的观察,我的朋友们,一群六年级的女生听到某些事情都会眼睛发亮。  相似文献   

18.
《大历诗风》是我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封面由先师程千帆先生题签。虽然以当时的条件,装帧印制都不算太好,但那特殊的黄色封面始终给我很亲切的感觉。在内心深处,《大历诗风》有它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我学术研究的真正起步,也是我获得学术荣誉的开始,更主要的是,它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联系着我与硕士导师胡光舟先生、博士导师程千帆  相似文献   

19.
《真情》序     
按时间顺序颠倒排列,从80年代倒数过去至50年代,作者所写的报告文学、散文的一个选集,计32篇。多数篇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所作。这里有个相当宽阔的断裂层,60年代和几乎70年代是个空白,那是被耽搁了的青春年华和壮年岁月。只这一句就够了,无须多说。从早到晚,我用了整整一天一晚的时间,聚精会神读悟民写下的这些文字。对我这样一个老读者来说,一般的文字要想骗我动情已是颇为不易了。但这个集子里的某些篇章,确使我不禁为之动情。这绝不是说说为了讨好悟民,或是为了慰藉我这位三十多  相似文献   

20.
评《出版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些年来,在从事《编辑之友》编辑工作中,我曾陆陆续续地接触到各地编辑出版的出版类专业刊物,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大同小异,是这些刊物给我留下的一个总体上的粗略印象。在这样一种总体印象的背景下,我见到了复刊后的《出版科学》期刊。 可以说,我同样是以专门刊物编辑的挑剔眼光来审视它的。然而我欣喜地发现,复刊后的《出版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