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一场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地区权利的帝国主义战争,它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与沙俄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在满洲及其临海进行,但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并请求列强予以保护。但是就中国而言,日俄战争决不是一场局外战争。它的引发、战场及其最终解决,都与中国休戚相关,为什么清政府会采用这一政策?本文拟从国内外两方面具体考察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04--1905年间,日本、俄国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  相似文献   

4.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不仅是日俄两国内外政策发展的结果,而且与列强在远东的角逐密切相关.日本挑起这次战争,得到1902年第一次英日同盟的有力支持.一日本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获胜后,资本主义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军国主义者大肆鼓吹应由日本充当"东洋之盟主".日本与沙俄在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与日俄战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04年2月8日,爆发了日俄战争。它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两个帝国主义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的不义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采取了所谓的“局外中立”方针。而作为清政府支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则是这个方针的倡导者与执行者,并且他以此作为借口,乘机发展其北洋陆军。因此,袁世凯与日俄战争的关联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中国的领土和权益,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狗咬狗的战争。其交战的双方对中国来说都是侵略者。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然置国家的主权和东北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宣布在战争中严守“局外中立”并划定辽河以东为战区,任凭两个帝国主义强盗在我国东北的领土上火併。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罕有之事。本文仅就清政府当时推行“局外中立”政策的原因和结果,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1904——1905年间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一场争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战争期间,各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革命活动相当活跃;立宪派要求立宪的呼声也空前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屈服于各方面的压力,清朝统治者也不得不考虑实行预备立宪这个问题。这些事实当然不是时间上的偶然巧合,它既是一种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反映,又是与日俄战争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语教材注释,存在多处前后不一的问题: 1.日俄战争。第一册64页注释⑤:1905年,沙皇俄国和日本为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在我国东北境内发生的战争,第五册96页注释③指1904年2月到1905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重新分割我国  相似文献   

10.
1898年4月25日,美国以“缅因号”事件为借口悍然对西班牙宣战,由此揭开了美西战争的序幕。尽管这场战争历时很短,规模也很有限,但却是涉及到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大事件。列宁早在1916年10月就指出:“美西战争(1898年),英布战争(1899—1902年),日俄战争(1904—1905)以及欧洲1900年的经济危机,这就是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主要历史标志。”说明美西战争是美帝国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1905年9月《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俄战争的结束。通过这场为时一年又七个月的帝国主义分赃战争,日本不仅攫得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而且夺得库页岛南部,并把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纳入势力范围。战争改变了列强在远东的格局,日本同沙俄这两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也由战争一变而为四次缔结协约,在列强瓜分远东势力范围的争斗中,它们既相互争夺,更相互勾结。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64页注释“日俄战争”说:1905年,沙皇俄国和日本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在我国东北境内发生的战争。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把日俄战争的发生时间限定为1905年是不确切的。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曾改为中长铁路。中东铁路是沙是俄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于1897年开始修筑,1903年初开始通车,贯通东北三省而与俄境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的“丁”字形铁路。全长2189公里。这条铁路,在近代史上曾是沙俄政府侵略、控制和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并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激烈争夺的得力工具。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独占我国东北的野心为日本帝国主义所不容,遂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1905年割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段为日…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年,沙皇俄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俄日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进而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一次火并。战争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对于沙俄战败的原因,长期以来,苏联历史学界的许多著作都以为是“沙皇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①或者“俄国没有战争准备”;②“俄国在远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的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产物。本文就此试作简要阐述,从日本对华政策的角度,来说明《二十一条》的背景。一《二十一条》是日本对华政策发展的必然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无论从完成日本的帝国主义体制,抑或从确定其“大陆政策”来讲,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俄战  相似文献   

16.
1904——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次强盗式的争夺战争。两以年后,即自1907年至1916年,日、俄两国却又接连四次签订密约,昨天的冤家,今日就握手言欢,国际风云,好似变幻莫测。其实,帝国主义者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是有一个“准则”的,  相似文献   

17.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所以出现日胜俄败的结局,与各自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俄战争前和战争期间,日本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都比俄国要好;因此,在军费开支,后勤供应、武器装备、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日本均具有优势,俄国则处于劣势.日俄战争的结局表明战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2001,(Z2)
日本侵占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发展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手段。1895年,日本以中国、朝鲜为目标,发动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清朝政府被打败,朝鲜落入它的手中,同时,日本还取得巨大的经济好处,除了物资掠夺外,还得到了中国大量白银赔款,从而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急需的资金。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俄国战败,日本夺得俄国在中国的权益,即军港旅顺、商港大连、中东铁路等落入日本手中。日本为巩固其在南满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19.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战争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让给日本,将长春到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让给日本,并重新划分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