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是对鲁迅先生小说<故乡>在人物描写上所采用的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是对鲁迅先生小说<故乡>在人物描写上所采用的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是鲁迅先生小说中两种主要的人物形象,闰土和孔乙己又是这两类人物的代表,本文就以《故乡》和《孔乙己》为例,赏析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分析了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中对比手法的成功使用,以便于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鲁迅先生的小说,并以此来指导学生在作文练习中尝试使用对比手法,取得了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宣称其书“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认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不大相同,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从全书的人物描写来看,曹雪芹的“实录其事”的创作原则得到完美的实现;鲁迅先生的“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是中肯、恰当、确切之评。《红楼梦》确是一部位于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之高峰,列于世界文学现实主义之尖端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篇幅短小,语言平易,初中学生阅读并不困难。照老办法去“分析讲解”,从时代背景、人物描写到主题思想、写作特点,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学生定然感到枯燥,费时多而收效微,老办法殊不足取。 教学小说,离不开一个“疑”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小说文体的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叙事艺术上。“反复”是鲁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鲜明特点。鲁迅小说的叙事视角、情节场面、人物描写、语词运用上诸种“反复”形态展现了鲁迅在小说文体特别是叙事方式上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爪牙康大叔,告密者夏三爷,以及勤劳、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的华老栓夫妇,他们的形象早有定论。但,小说中的几个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和金东仁先生的《红山》从社会背景、创作主题、人物描写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索两位作家的文学共性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创作很注重重复手法的运用,包括场景描写、人物语言、人物描写、心理刻画等方面的重复。这些不同方式的重复手法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重复手法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重复中有变化,体现出作者的匠心。  相似文献   

10.
所谓伴随语境,就是指语言交际中由表情、手势、姿态、身体动作等伴随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环境。小说创作离不开必要的人物描写,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又往往借助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完成,而人物在说话时又离不开独具个性的表情、手势等伴随因素,因而巧妙地运用伴随语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它又与一般意义的表情、动作等描写不同,伴随语境的运用总是与语言的交际相“伴随”,可以说没有语言交际,就没有伴随语境。因此成功的小说家总是在精心设计人物语言的同时,也苦心经营其伴随语境。鲁迅先生的名篇《阿Q正传》就是妙用伴随语境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阿Q正传》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的第一篇著名的小说。该小说自发表后已被陆续翻译在了英、法、日、俄等二十几种语言文字,成为全世界进步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文试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阿Q正传》为例,从选词、句型句式结构及修辞等方面来探讨杨氏夫妇《阿Q正传》英译本在语言方面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药》中几个次要人物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爪牙康大叔,告密者夏三爷,以及勤劳、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的华老栓夫妇,他们的形象早有定论。但,小说中的几个次要人物如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驼背五少爷的形象却相当模糊,甚至被忽视。人教版教学用书中,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鲁迅先生的小说中,阐述鲁迅先生探索知识分子问题的意义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伤逝》为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地位重要。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创作心理看小说中作者婚恋生活的投射;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涓生和子爱情悲剧原因;总结鲁迅先生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蒋启武 《课外阅读》2010,(7):123-124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课文《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本文就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写到的送灶习俗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作小说之前写过《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有过系统深入的研究。鲁迅先生不愧是取名艺术大师,不仅他的笔名“鲁迅”极有韵味,就连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不是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简单符号,而是蕴涵着人物社会背景、个性特征和形体特征,甚至小说故事情节、主旨意蕴。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刻画人物.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以此来展示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他的打油诗,融讽刺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辛辣有加,妙趣横生,且入木三分。现撷取四首,以飨读者。其一: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邀鲁迅饮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  相似文献   

20.
“阴冷、鬼气”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药》的艺术风格,这来源于鲁迅先生谈《药》的两段话和对小说文本的分析。《药》的这种艺术风格显然受到俄国作家安特莱夫小说的影响,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安特莱夫的小说,因为《药》给人的感觉不是颓唐而是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