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婆家的新厨房》(六年制小语七册第16课)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太阳灶的构造、功能及优点的常识性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太阳灶,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同时,学习作者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事物的用途、原理的表达方法,借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引导学生搞清“外婆家的新厨房指的是什么?秦惠娴看到的太阳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它不用柴,也不用煤,就能做饭炒菜?”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师生可抓住“新厨房”这个焦点,按照引出新厨房、认识新厨房、了解新厨房的步骤来突破。  相似文献   

2.
一、分散难点六年制七册16课《外婆家的新厨房》是一篇科普读物,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太阳灶的构造及其原理。太阳灶的工作原理涉及光的反射与折射及物体颜色对吸热能力的影响等科学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必须通过实验,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利用第二课堂做两个实验:①让几个学生每人拿一面小镜子(面数不定,至少四面,多一  相似文献   

3.
读了本刊1990年第十期上的《应该是“太阳灶真好”》一文之后,我认为还是用“外婆家的新厨房”做题目好。《外婆家的新厨房》是一篇科普读物,介绍了太阳灶的外形、构造和工作原埋,具体说明了它不用柴、不用煤,又干净又省事的优点,但是在突出太阳灶的优点时,是针对外婆家的旧厨房用柴、用煤,又不干净又不省事、省时的情况而言的。另外,  相似文献   

4.
《外婆家的新厨房》选自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著《儿童科学童话》一书,编入通用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五组,是配合本组训练重点“抓住事物的重点”的主要教材,教学时,要注意突出这个重点。全文按照时间和记叙顺序,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外婆在一个星期天早上接秦惠娴到城郊家里去玩,第二段(第2、3节),写惠娴到外婆家后,外婆忙着去打谷子,让她去拾稻穗;第三段(从“快到中午”到“去看看就明白了”),写惠娴中午回家,不见外婆回来做饭,外婆却突然端来了热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求: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太阳灶、滋味、聚拢,凉爽、伞柄、心思、漆黑、热气腾腾;能用“滋味”、“聚拢”、“新奇”、“心思”造句。二、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段意;初步知道“太阳灶”是什么样儿的,为什么它不用柴、也不用煤,就能做饭、炒菜。三、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将来更好地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类造福的愿望。教学时闻: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阅读课文。初步理解  相似文献   

6.
板书设计应该因文而异。《外婆家的新厨房》是一篇科普知识方面的文章,作者通过虚拟一个故事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1. 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由“灶”、“炒”、“漆”、“爽”、“嘟”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进行讲解。2. 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训练学生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4.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懂得“外婆家的新厨房”指的是太阳灶。太阳灶是通过倒撑的“伞”,把太阳光聚拢锅底到烧饭、做菜的。黑色能吸收太阳光中更多的热量,因此锅底涂黑色。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外婆家的新厨房》主要写了外 婆家的太阳灶的样子和构造,介绍了 太阳灶具有干净、省事、不用柴、不用 煤等许多优点。学生学习这一类型的 课文往往会感到非常新鲜,很有兴 趣,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问,诸如 外婆家的新厨房指的是什么?太阳灶 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优点?太阳灶 为什么做成“伞”状形?伞为什么倒 放?“伞”为什么要用银纸拼成?锅底 为什么要涂上一层黑色等,这些都是 学生在认知上的障碍,也是学生急于 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要解放思想,大 胆尝试,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 点带面,把握全篇,因为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十二册第七组讲读课文《琥珀》,根据一块琥珀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现象,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想象推测到一万年前发生的事情,详细介绍了琥珀形成的有关知识以及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课文是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的。课文较长,叙述的情况较复杂,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如果抓住琥珀形成和发现过程的“六巧”进行教学,激  相似文献   

10.
吴鹏 《化学教与学》2011,(12):13-14,56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准则相吻合的教学设计思想,其关键就是创设问题,所以又称为"设问式"教学。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六种设问方式,旨在凸显"问题导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外婆住在乡村,那儿可美了,空气好、环境美、趣事多。每天清晨,我都要在外婆家的鱼塘边做深呼吸,从鼻子到肺里全都舒舒服服的,真是沁人心脾啊。鱼塘边的花草很多,有薰衣草、月季花、野菊花、油菜花……我把花做成干花夹在标本册中,一打开册子,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我和弟弟很喜欢在这个"百草园"里捉昆虫。有一次,我们捉了一只"花大姐"(七星瓢虫)。"花大姐"身上有七个黑色的圆点,身体红亮,看起  相似文献   

12.
陈畅 《课外生活》2008,(11):22-22
<正>外婆家有只狗,名叫"大黄"。每次去外婆家,我向外公外婆打了招呼后,就去找大黄。大黄全身金黄,只有肚皮和尾巴下面是洁白的。它的爪子透明发亮,非常锐利。耳朵向下垂着,但只要轻轻碰一下耳根,它便敏捷地  相似文献   

13.
我特别喜欢小狗,每次回老家,我总要逗外婆家的小黑狗玩。大家都喊它"黑豹",因为它全身都是黑色的,跑起来特别快。只要你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很快跑到你的身边。它的两只眼睛又黑又亮,显得特别机灵。"黑豹"鼻子一天到晚都是湿的,这儿闻闻,那儿嗅嗅。我  相似文献   

14.
外婆今年73岁,和小舅住在农村老家。今天,妈妈准备了些礼物,带我—起去看外婆。到了外婆家,我一看,大姨、小姨、大舅都在。他们正塞钱给外婆。外婆笑着说:“现在过上好日子了,用不着那么多钱,你们少给点吧。”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看似浅近却需要耐心品味才能领略文中深意。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力有极好的帮助。在教学方法上,力图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理解和探索,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分析诗歌的方法,提高欣赏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是我离开家乡广东,随爸妈在常德生活的第三年。在这儿的生活和学习,使我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使我忘却我的家乡和那儿熟悉的一切。尤其到中秋节,我多么思念生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是我离开家乡广东,随爸妈在常德生活的第三年。在这儿的生活和学习,使我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使我忘却我的家乡和那儿熟悉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催人泪下的往事,赞扬了他们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是志愿军的“亲人”;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的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因此,要使这篇课文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应披文入境,以情感人,牢牢地抓住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故事情节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大多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虚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是本课的重点。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是很了不起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当然要从情节入手,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并适当地点拔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联想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理解夸张的表现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的方法,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习目标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2.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人物形象和作品的思想意义。3.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学生自主学习学案1.学生自己设置导入课题的语言。2.说一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