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散文教学的情境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的散文教学,常常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分析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能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与文章感情基调相和谐一致的情境,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笔者在几年的散文教学中体会到,精美巧妙的导语设计、感情充沛的课文范读、情调和谐的音乐背景是营造情感氛围的手段。一、精美巧妙的导语设计。设计导语的目的是为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全部情绪和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中来,那么,对于情感色彩比较浓厚的散文来说,导语要有更加强烈的抒情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  相似文献   

2.
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导语渗透课前导语是把学生引向课文意境的桥梁,一段精彩的导语,给学生以兴趣、启迪、感染。既能激起学生求知欲,又能激发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找出课文中德育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课文意境,或巧设环境,或借助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中接受教育。在教学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我采用实物导人法,…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导语,渲染气氛 小学语文教材精心选编了一些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光辉业迹的篇目。文中事件时间距学生较远,他们对课文内容不易掌握,往往很难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对于这类课文,应采用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的方法,沟通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导语,温故知新 教材中有不少名家名篇。这些作品立意深远,语  相似文献   

4.
吴自铭 《中学文科》2006,(12):52-52
笔者在备课时,常常结合课文自撰诗歌,作为上新课的导语,并美其名日“导语诗”。这些导语诗或咏作者,或评文章,或简括内容,或阐发主旨。通过师生共同赏析,学生在教师未讲解课文前,即对作家作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而且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导读根据第一册教材要求来看,让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评价,增强理解、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因而第一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学生对家庭生活有真切的感受,对这类文章容易理解,也会产生兴趣。所以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对家庭生活是那么熟悉,身边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比如在家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  相似文献   

6.
论导语(二)     
在《论导语》(一)文里,笔者曾看重地论说了导语对读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作为一名从教者,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构思.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导语呢?本文即从这一角度来谈导语的设计类型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有的还用实例加以印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导语设计类型的理性归纳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各类各式并非最早一化的,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有所交叉或综合应用的.一、明理类这是最常见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类导语,这类导语主要是通过对课文的教学主旨或教学内容的精采说明,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对社…  相似文献   

7.
吕淑湘先生曾指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可见,认识文章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教课文,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是大有意义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较多的思维方式,更简易有效地理解文章,较快提高分析能力。以下所述的就是近几年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一、从表达方式教起《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感情深厚而又意蕴丰富的纪念文章,弄清作者的感情流程是此文的关键。这是篇复杂的记叙文,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只能有两种,一是通过抒情直接表达,二是通过记叙间接表达。这篇课文便可以此为教学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所占课时比重并不大,但因其冠于一节课之首,是全部链条中首要的一环,其作用便绝不可低估。成功的导语,能够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的思维迅速收拢、聚焦,找准学习文本的最佳切人点和共鸣点。导语的内容、风格、方式异彩纷呈,没有固定模式。结合自己1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设计一节课的导语时,应该涉及题材、体裁不同的课文,要设计出不同内容、风格、方式的导语,即使是题材、体裁相同、相近,乃至同一篇目,也可以变化出内容、风格、方式各异的导语。笔者试析四种常用的导语。  相似文献   

9.
一、意境导语。一篇好的叙事文,总有它一定的情境;一篇好的写景文,总能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文章中特有的情境来设计导语。《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通过赞美桂林山水的奇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在设计本课导语时,要考虑到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教师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感情和学生感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感情的心弦,引导学生感受蕴含在课文里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方式使外界影响得以与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相同化、形成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1.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语设计对语文课来说有着较其他学科更重要的作用以及优势。语文课的导语,或开门见山单刀直人直奔课文主旨,或慷慨激昂热情饱满将人带人课文情境,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情感波涛,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为此,教师可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通过精设导语、以读代讲、巧妙设疑、语言点化、电教手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导语是一篇课文教学起始时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正如好文章要有好的开头一样,一堂好课也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导语设计得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考虑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案时,无不精心地研究如何引入新课,琢磨怎样把一篇课文的导语设计好。笔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场景化”与散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领会所学散文的精髓,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作者是将他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情感倾注在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中,或热爱、或崇敬、或感激、或痛恨.散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领会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倾向和教学目的,摸索出一套"场景化"散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快领会课文中的感情内容,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了解作者极力赞美白杨树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和象征手法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课前简要地介绍作者和本文的写作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 ,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的一个必要步骤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大意 ,是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必要环节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诵读课文第 5、第 7、第 8自然段 ,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课内 (或课后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练习写 30 0字左右的小作文 ,是学以致用、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导语】今天我们学习茅…  相似文献   

16.
《高粱情》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通过描写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是一篇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教材。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以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文的教学,注重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而在实际教学中,领会作者意图总是有着一定的难度。作家创作作品时,总是融入他们对自然万物,对生命,对社会的种种思索,而这些情感的探究又是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的重点之一,为了能更好地通过作品体悟作者的感情,我们就应该适当地还愿或再现当时的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找寻一个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8.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文章通过对一座海滨小城美丽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并从中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  相似文献   

19.
李云霞 《教师》2011,(1):40-40
成功地带着学生走进一堂好的语文课。有很多种方法.妙用导语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好的导语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注意力,一进入课堂即调足学生的“口味”;同时,好的导语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轻松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导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趣味与魅力,领悟到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地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进而理解整篇文章。那么我们该怎样设计导语呢?  相似文献   

20.
成功地带着学生走进一堂好的语文课,有很多种方法,妙用导语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好的导语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注意力,一进入课堂即调足学生的口味;同时,好的导语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轻松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导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趣味与魅力,领悟到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地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进而理解整篇文章。那么我们该怎样设计导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