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绿色运动,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思维逻辑,以生态危机为视角,对现当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主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和谐。资本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而社会主义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必须摆脱西方发展主义的霸权语境,建立绿色GDP体系,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管理形式,发挥国有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文化。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是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生态社会主义,但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挖掘,对经济理性、生态帝国主义以及消费异化的批判,对商品使用价值和社会公正的强调,对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无疑是有帮助的。生态社会主义是据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学院式的思考往往难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其有价值的思想,但更重要的还是立足于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生态文明的理论溯源之一,它立足于“人类尺度”着重分析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致力于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高兹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源自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由此,他认为要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就有必要超越经济理性,以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进行社会主义生态重建。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而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生态社会主义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的渐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已经明确的大背景下,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要从文明、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依次递进的概念分析入手,从中厘清生态文明概念的发展历程,找出各概念间的区分与内在关联。从文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必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此,清晰界定生态文明的内涵,弄清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阶段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措施,对于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践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转变,如何拓展高校生态德育理论内涵、加强“生态人”培育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为此,高校可通过“生态人”视角,构建“生态人”理论框架,挖掘“生态人”的当代价值,突显高校生态德育在“生态人”培育中起到的主要动力作用,同时围绕“提质”“提量”“提绿”,系统化重塑高校生态德育以实现加强培育“生态人”的育人目标,为国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的人才力量。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观念及其建设目标与任务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文明发展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凝聚和理论提升。在理论上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把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并提高到科学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极大地促进和增强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政治报告,昭显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共性,认识和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问题,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主义都从各自的角度对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相关制度危机进行了阐述。但是,二者在立足点、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选择、性质,以及所依靠的政治力量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建云 《天中学刊》2010,25(4):56-59
生态文明的深层内涵在于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强调对人的身内自然性的人化和升华,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利和功利的角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极力推卸责任。社会主义国家从本国国情和生态现状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既立足自身又立足环境,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高度理解生态文明,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代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全面而自由地实现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自然的片面对抗。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和完善性.显示出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人们在追求和创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又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新发展,是对先前的人类文明的超越,尤其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内容推进人类文明在当代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创造更加文明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诸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经济发展速度应在自然环境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度增长和理性增长、倡导“小即美”的消费方式、警惕生态殖民主义等理论观点,对中国方兴未艾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在理论构建、观念转变及实践抉择上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有盲目追求西方工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经济发展未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存在"大量消费"现象,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以及生态帝国主义造成的不良影响等几方面。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可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合理消费"新理念,提高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公民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反对生态帝国主义、积极进行国际生态环境合作这四条路径探索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保障。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强化生态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立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引导公众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