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其书法影响了之后的弘一法师、沙孟海、陆维钊、王蘧常、潘天寿等大家,并且开创了民国时期碑帖结合的草书风气,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在上海鬻书的清朝遗老中,以他的声望、地位最高,影响也最深远。其弟子王蘧常在《忆沈寐叟师》中称:"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要想创造书法精品,首先,必须继承传统,临习法贴,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锤炼笔道功夫,提高点画质量。其次,是加强书法作者的文化修养,人格的修养,使之成为学养高深、品德高尚、精通书法技法的人,才能创造出书法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3.
书法作品历来讲究神采、气韵。南齐王僧虔提出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观点,一直被视为品评书法作品的标准。对于书家来说,要使其作品获得神采、气韵,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娴熟的书写基本功固不可少,但书外功夫尤为重要。所谓书外功夫是指用笔技法之外的其他方面的修养。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书家的人品、学问和阅历三个方面。 一、人品与书品的关系 中国古代书论中有“书如其人”的说法。认为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书家的书法风格与其人格类型有一定的联系。道劲秀美、阳刚壮美和浪漫奇肆等三类书法风格表现和反映着书家的自然人格、伦理人格和个性人格的人格特征,书家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5.
沈尹默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既是诗人,也是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诗歌方面的审美情趣决定了其书法创作的价值取向,同时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又影响着其诗歌创作。沈尹默先生诗书双修的艺术人生,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书家的文化修养和人品修养之上的,这是我们研究沈尹默先生书法获得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进阶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且目前绝大多数的书法仍是传统的文字书写。那么,当下的书法创作仍需在书写过程中展现书者对自然万象的观照,表现书者的情性变化与书写节律以及他的人格修养等特性。如果将个体书法学习进阶与其人格联系起来,那么,就会有如下三个进阶:第一阶段即是将个体的人格嵌入其书法学习,将书法学习与其人格塑造牢牢地结合起来、乃至融合;第二阶段则是以书法学习来精雕细刻自己的人格,也是以人格及时调整、调节书法学习和发展方向;第三阶段才是个体自然地以人格主导文字书写或书法创作,在文字书写或书法创作中真实地表现个体的人格。单就实用书写与艺用书写的学习进阶而言,其中亦有不同,且艺用书写的进阶必须充分考虑艺术技法掌握的客观规律与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书卷气"是书法审美品评的重要概念,虽然书法史早期并未明确提出,但历代书家都极为重视丰富学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从书卷气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内涵应包括多种审美风格。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文人文化理想之建构在书法艺术上的反映,是书家的学问、气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在书法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重新审视"书卷气"这一概念,对当代书坛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述评了我国古代书坛论人品和书品的关系时,也受着“中庸”的影响和制约。二者一致是书法理论中的传统观念:学书先立品,学书先做人,书如其人.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人品高,书品自然高;二者不一致是书法理论中的新观念:人品只是对书品极高者的功外修养的要求,书品毕竟才是书法家艺术本体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学养     
学养是指具有相关知识和修养,学养对书法家具有重要意义。书法家学养的积淀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要努力完善书法及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修养,又要努力体察社会、感悟生活,养成自己稳定、独特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刘熙载在理论上格外重视辞赋创作主体的活动,从赋家的创作心理、创作过程到赋家自身的人格修养和魅力,都有独到的论述。对人品的重视折射出刘熙载儒家功利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