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汉时期自然灾害频仍,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损失.两汉统治者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救济制度和措施,如仓储制度、赈济、借贷和蠲免等,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不少女性参政议政,这主要表现在:不仅有作为皇室成员的皇后太后参与朝政;官僚家庭女性也积极参与政事,议论时政;甚至连平民女性也勇敢地关注和评议着政治。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当时特殊的经济政治背景有密切关系。首先,两汉女性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地位,具有参政议政的基本前提;其次,西汉政府对女性参政所持的较宽容的态度及当时思想上一定程度的自由都为女性参政议政提供了可能;至东汉时期,皇帝的早逝和政局的多样性也在客观上给女性参与时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经学在巴蜀地区的大规模传播始于西汉文翁立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巴蜀经学就以汉代中央博士官所传今文经学为主。进入东汉以后,更是与谶纬、灾异之学相结合,形成了这一时期巴蜀的儒学学术风尚。在东汉中后期今文经学即将被古文经学取代的前夜,巴蜀经学达到了自己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禁锢是指对犯罪者取消为官资格。禁锢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两汉尤其东汉时期发展为朝廷镇压士人的手段之一,且禁锢的范围有所扩大。禁锢打击了士人入仕的积极性,削弱了王朝的政治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唐代贞观年间,灾患频仍,唐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灾救灾措施,最终把灾患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点,从而保障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稳定了社会,实现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6.
曹魏时期,面对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情空前严重的形势,统治者承袭了两汉儒学"以经治国"的政府管理思想余绪,故其时政府应对自然灾害,主要以儒家荒政学说的理论为指导.采取的灾荒救治政策措施,诸如除害灭灾、因灾蠲免、赈饥济贫、移民就粟等具有明显的儒学化色彩.  相似文献   

7.
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化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察举制度的创立为朝廷选拔和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对汉王朝的巩固和强盛,对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察举制度作为汉代选拔人才和官吏最主要、入仕数量最多的一种选任制度,其主流无疑是进步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失误和弊病.  相似文献   

8.
康雍乾时期直隶地区水旱灾害爆发频繁,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经济生活,但由于直隶地区政治经济地位重要,政府重视该地区的救灾工作,通过赈济、蠲免、以工代赈等措施,使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要战胜农业自然灾害,政府的制度性灾害救助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帝王略论》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历代帝王为政得失及君德素养的讨论,其中卷二涉及对两汉时期14位重要帝王的评价,通过比较来判定其政绩高下,这些论断语言平实,观点中肯,体现了唐初政治家的历史卓识和政治智慧,值得研究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庆云曾任户部右侍郎,四川总督等职,熟悉清朝典制。他所著的《石渠余记》与《清会典》、《清文献通考》等资料均着意搜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可补《清文献通考》等所缺资料。该书主要是记载经济问题,极具经济史料价值。其中第一卷有相当篇幅涉及到救灾问题。书中所载灾荒种类主要有水、早、蝗、霜雹、地震、火、潮、飓几种。救灾措施主要有捐赋、减征、缓征、赈、贷、免一切逋欠等。并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救灾制度,这些措施和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传经表》和《两汉三国学案》,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体现了清代学者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汝南郡处于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带,社会经济和前代相比得到了较大发展,文化教育特别发达,出现了众多历史名人和高级官吏,对汉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两汉的奴婢,不仅在数量上仅占当时全国总人口数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而且从他们的来源、使用状况、地位和待遇来看,他们与奴隶社会的奴隶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在社会中,既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又不是当时被剥削的主要对象,而且内部又存在极大的差别,无法形成一种统一的社会力量。因此,他们只能作为奴隶制的残余存在于封建社会内部,根本无法改变或决定两汉的社会性质。鉴此,基于两汉存在奴隶而分析中国社会的一些理论,也值得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4.
略论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救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927—1937年我国自然灾害繁多且严重的情况,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赈灾减税、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救灾减灾的作用,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没有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的个体家庭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现象,经济贫困和财富争夺而导致家庭暴力的情况出现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个体家庭中,对财富的占有欲和政府政策导致的贫困是经济型家庭暴力的深层原因;皇室和贵族官僚家庭还存在因政治斗争而导致的家庭暴力;文化观念中的生育禁忌等会导致杀婴;家庭中男女成员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也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不平等的家庭地位还有法律等制度和观念的保障。儒学的传播和一些循吏的行政行为虽然对减少家庭暴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并未禁绝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兰陵出现了一批造诣很深的儒学大师,他们或参与政事,或从事儒学教育,在历史上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与兰陵深厚的儒学底蕴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郡作为两汉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地位非常重要,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好坏,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统治利益,而作为一郡之长的郡守,对其所辖之郡的治乱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考察颍川郡,对颍川郡守的考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相似文献   

18.
《孝经》与两汉的孝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代,《孝经》思想社会化,孝道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社会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尊敬、赡养父母,安葬、祭祀父母,蔚然成风,两汉成为孝子辈出、孝行兴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图书馆的设立与发展,是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但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各有侧重,难以全面,故写就此文,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统治为了巩固君权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谶纬加以改造,使其失去了对政治的干预作用,而成为解说封建伦常的某种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