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学习资源大量涌现,基于资源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面对海量的资源,如何有效地聚合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源,寻找知识资源的出处,获取知识间的关联,构建个人知识网络,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资源聚合现状分析,梳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学习即知识的连结"为理念,关注学习者个体行为、学习者主动参与,以及学习者共同参与在资源聚合中的重要作用,将研究的重点从资源聚合的技术手段转为资源聚合的方式,将聚合的主体由"系统"转变为"学习者",依靠"人"本身强大的语义理解与处理能力,聚合开放学习资源,实现了物化资源、人际资源、生成性资源的自主聚合,完成社会化资源网络的构建,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就教育系统一般性分析而言,其教育目标、对象、内容、过程、方法、评价及环境等均具有复杂性。教育作为一个与人类社会共生的社会系统,由于其系统要素的独特性,其复杂性又有其特殊性,尤其体现在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动态性等特性上。通过对教育复杂性的进一步认识,我们得到的重要启示是:要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认识层面,需要摒弃一蹴而就的思想和固步自封的态度;在实践层面,需要运用结构化思维注入教育系统不确定性因素,在激活序变量的过程中把好动态控制,同时力争在上一层级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秩序,以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前师范生的教育智慧为旨归,然而当前我国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偏差,缺乏“师范性”和“学前性”,忽视学生深度学习,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根据教育智慧的内涵和生成规律,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命感,建立“艺术素质”的艺术教育理念,发展艺术教育中的师爱,让艺术教育感人肺腑;应通过平衡工具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深刻揭示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特点,让艺术教育富有理性之光;应通过建立“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旨趣,激发学生意向性深度学习的能力,让艺术教育富有灵性之妙;应通过建立和发展艺术实践智慧的目标、艺术教育见实习、师徒学习、艺术成果汇报等途径,让学生具有艺术教育的实践之能。  相似文献   

4.
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前师范生的教育智慧为旨归,然而当前我国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偏差,缺乏“师范性”和“学前性”,忽视学生深度学习,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根据教育智慧的内涵和生成规律,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命感,建立“艺术素质”的艺术教育理念,发展艺术教育中的师爱,让艺术教育感人肺腑;应通过平衡工具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深刻揭示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特点,让艺术教育富有理性之光;应通过建立“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旨趣,激发学生意向性深度学习的能力,让艺术教育富有灵性之妙;应通过建立和发展艺术实践智慧的目标、艺术教育见实习、师徒学习、艺术成果汇报等途径,让学生具有艺术教育的实践之能。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的宏观背景下,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无疑是大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E—Learning”、“远程教育”等维度观照,这一领域也无疑有诸多值得挖掘、探究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而在实践进程中,企业学习呈现着朝气蓬勃的局面,从研究的视角看,有很多鲜活的理念、经验和案例值得咀嚼。本组笔谈主要约请企业学习相关实践与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围绕企业及组织学习问题。就各自关心的层面,漫谈式阐述观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更希望各个方面共同梳理课题、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技术的日益国际化,中国的学者与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参与国际合作,笔者将持续为《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推出“国际视角”专栏的文章。到目前为止,西方网络教育提供者所面临的压力已经证实远程学习是一项高质量的选择。据笔者的报告显示其越来越与成本相关。事实上传统高校已经承认网络学习将成为他们的教学核心。所以此时我们应该关注网络学习的效率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客文化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探讨创客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对助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宏观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客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大学生缺乏正确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实际有效结合不足、评价系统改革滞后等问题,需实行产学研合作、推进创客空间建设、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新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客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讨论了跨文化学习的外延界定,从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出发,探索了基于新学习观的跨文化学习分析框架,而后从知识的意义支持、行动的意义理解和交流、沟通对于学习和行动系统的有效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学习者面对的挑战,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并非必然带来公平,不平等社会结构中的自由市场竞争及学术优绩主义,导致西方现代化发展与教育公平之间出现悖论。中国当前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并未完全消除,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制度保障,为解决现代化与教育公平间的悖论提供了可能,特别体现在政府为防止市场竞争导致的两极分化而提供的保护性干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育公平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教育公平的内容更加关注质量、结果、学生发展及主观获得感;保障教育公平的方式上,既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干预,也需要激发弱势群体自身动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参加了十几所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在评估实践中获得一些感悟,也引发一些思考,聚焦到一点认识,就是“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一、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培养优质教师、建立全国标准的教师教育政策;开展了以实施变革型教师专业化、加强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改革。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卓有成效,对当下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推动创客教育是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归纳近年来国内在创客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创客教育内涵""创客教育实现路径"和"创客教育应用性研究"三条理论主线进行梳理,旨在厘清理论框架,为未来创客教育理论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终身学习已从教育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首先要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新时代内涵,厘清终身学习的价值体系,方能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就其内涵演变来看,终身学习已从最初作为保障人类生存的教育服务方式,拓展为促进组织效能提升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也使得终身学习价值日益丰富,发展为在个体层面满足生存和幸福需要、在组织层面激发创新能力、在社会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为确保终身学习价值实现,应从构建支撑终身学习的坚实法律基础、协同供给体系、灵活学习制度、完善质量保证着手,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终身学习实践还面临价值认知片面、思维理念守旧、着力点错位等现实问题,还需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供给方式变革推进终身学习战略和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三种形式的翻转课堂特点及其教学目标,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讨论了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别教学设计,并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为例,介绍了在该课程中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做法。在五年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教学评估结果表明,这种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其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得到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奠基者,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为本刊题字:"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学习先进理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本刊及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全体同仁欣喜不已,也深感任重道远。编委会决定将顾明远先生为本刊题字的墨宝作为本刊新的刊头,以铭记先生对本刊的殷切期望。顾明远先生主张"放眼世界",主张对国外的教育经验要"主动去拿;有选择地拿,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拿来的东西要改造,改造成有益的东西",但同时更强调"立足中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以真实性情境和探究性活动为主线,构建旨在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最后以"室内植物净化空气大揭秘"为例,给出了项目设计思路,包括确定项目主题、规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成果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受人们已有的思想观念、师资以及学校现有资源、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该课程的开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此,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受到当时进步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杜威教育思想的启发,结合当时中国国情,把杜威的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颠倒过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新主张,创造了生活教育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科技发展的高度综合化和现实问题的复杂多样化,对传统分科教育提出了挑战。培养跨学科人才,促进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的新教育愿景。然而,跨学科学习在实际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为理清跨学科的概念,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跨学科,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研究综述了跨学科学习的产生背景,实施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实施途径和多重保障,同时,介绍一个跨学科案例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领域跨学科学习的发展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为设计和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跨学科学习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一些在德国游学的美国青年陆续回国,并供职于精英大学,继而掀起一股教育改革浪潮。其中,留学生乔治·蒂克纳先后两次在哈佛发起教育改革倡议,呼吁教职员工仿照德国教育实施改革。迄今为止,不少学者认为这场由蒂克纳发起的教育改革是美国大学向德国现代大学转型的典型事件,并将蒂克纳的改革解读为仿照德国式现代大学展开的改革行动。实际上,蒂克纳并非以德国式现代大学为蓝本改造哈佛教学制度,而是以德国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学制为鉴,在哈佛完善高等教育预备教学制度,甚至,这场改革引领了随后教育界建构中、高等教育衔接制度的系列举措。可以说,蒂克纳发起的改革事件应该解读为一场以德国式高级中学为模板的教育改革。这场改革承受了美国学院制度内的惯性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