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美燕 《收藏》2008,(12):114-116
台湾李美燕博士曾于2005年应湖南省博物馆之邀,担任该馆访问学者及古琴顾问,为该馆所藏53张古琴写下近两万字的建档资料。尔后,研究成果发表于《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4期。同年,又应邀对湖北省博物馆所藏古琴进行了签定。此外,还曾于2006年至台北故宫博物院鉴赏藏琴,于2007年至荷兰莱顿民族学博物馆鉴定藏琴。此次,她赐稿介绍台湾琴家容天圻及其藏琴,非特使我们得见台湾琴家秘藏之一斑,其间关于古琴鉴定之方法演示亦极有专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丝桐合一”的古琴,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部分,那就是琴身上的漆。漆与琴,有着密切、深奥的关系。无论弹琴、斫琴之人,对琴器的糅漆工艺了解越多,自身的“琴艺”自然也就更易精进。虽然我们目前能见到的传世古琴标准器为唐琴,如“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但中国很早就已出现琴的身影,如伏羲削桐为琴的传说、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的记载等,出土的琴器也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题琴谱册》,为清宫旧藏残册,现仅存10页,曾为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1895~1976年)珍藏。该图册可靠性较强,古琴学界对其较为认可。近年,中央美术学院邵彦教授又于该图册之外发现与它原属同系列的散页1幅。这共计11幅的古琴图册,图文并茂地载录了11件清宫藏琴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聪景  吕埴 《收藏》2020,(4):60-73
20世纪上半叶,古琴界活跃着一位著名的湖南琴家——桂阳李伯仁。他先随"广陵派"琴家黄勉之、后随"九嶷派"琴家杨宗稷习琴,并成为杨氏门下为数不多、得其真传的弟子,在古琴界颇具盛誉。李伯仁其人李伯仁,湖南省桂阳县城南人。关于其生卒年,向来说法不一。李氏族谱《李千护公通谱》载李伯仁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初十卯时",但未记其卒年。今观其《玄楼日记》最后所记事件日期为1948年9月27日。  相似文献   

5.
<正>与新安汪氏并列的新安程氏,在古徽州属于簪缨望族,是古徽州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历史悠久,支派众多,人才辈出。而休宁汊口程氏则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唐宋以来,人物繁盛,为号称“人文渊薮”的古徽州增添了许多重要人物。明代武术大家程宗猷就是休宁汊口程氏一颗非常耀眼的明星。出身富家,无意商贾程宗猷(1561-?),一名轻,字冲斗,又字伯嘉、先之,号新都耕叟,出生在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汊口(今安徽省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村)一个亦耕亦商亦儒之家。  相似文献   

6.
前言四川大学古琴社乃四川大学团委主管下以琴学研究为主之学生社团。中文全称为:四川大学古琴社(简称"川大琴社")。本社之宗旨和任务为深入研究弘扬中国传统古琴文化,努力探讨琴学理论,实践及其对现代社会之积极意义。本社通过组织讲座、研讨、座谈、演奏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在四川大学开展琴学文化研究,提高社员之琴学修养,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发扬琴道,净化人心。川大琴社成立于2000年,历十余年活跃至今。十年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然于川大琴社,十年艰难,几经起落,坚持之不易,前行之艰难已备见矣;于其人,春秋代序,来而复去,心路历程,但存其名而不可考其事者众矣;此间得前辈大师扶持之力,琴界友人襄助之功多矣,然其事不明矣。是以辑此汇编,以续琴史,以彰琴德,明川大琴社承继之至,扬川大琴人发扬之功,显琴界同仁帮扶之仁。  相似文献   

7.
琴鱼     
琴鱼产于风光旖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百里之外的安徽泾县琴溪桥一段不足五公里的山溪中。琴鱼身不满四厘米,其体重只有几克。口生龙须,眼如龙目,头像鹭首,透明的身子中,映出一道细肠。 相传琴鱼是晋代隐士琴高在此炼丹弃入溪中的丹渣变成的。琴高成仙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将山下石取名为琴高台,山下溪水  相似文献   

8.
《校园足球》2011,(9):74-75
【正】前言四川大学古琴社乃四川大学团委主管下以琴学研究为主之学生社团。中文全称为:四川大学古琴社(简称"川大琴社")。本社之宗旨和任务为深入研究弘扬中国传统古琴文化,努力探讨琴学理论,实践及其对现代社会之积极意义。本社通过组织讲座、研讨、座谈、演奏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在四川大学开展琴学文化研究,提高社员之琴学修养,丰富和繁...  相似文献   

9.
付卫杰  周爱青 《收藏》2012,(3):96-97
笔者所供职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年入藏的古琴共有45张,是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藏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单位之一。这些琴全部都是实用琴,其中名琴众多,如唐代"襄"琴,明"四王"琴中的潞王琴和益王琴,元末斫琴名家朱致远和明末斫琴名家张敬修、张顺修所制琴等等,都是难得的珍琴。这批琴除了9张琴没有款识外,其余36张琴在琴底、...  相似文献   

10.
唐冶泽 《收藏》2012,(5):96-103
笔者所供职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年入藏的古琴共有45张,是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藏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单位之一。这些琴全部都是实用琴,其中名琴众多,如唐代"襄"琴,明"四王"琴中的潞王琴和益王琴,元末斫琴名家朱致远和明末斫琴名家张敬修、张顺修所制琴等等,都是难得的珍琴。这批琴除了9张琴没有款识外,其余36张琴在琴底、琴腹(个别在琴面)都雕刻或书写有款识,具有很高的书法、文学和史料价值。下面将我馆所藏古琴选择数张进行重点介绍,供同好鉴赏。  相似文献   

11.
李美燕 《收藏》2009,(1):130-131
容天圻先生之“秋月”琴得自一老翁亲至其家兜售。容先生在初获“秋月”琴时,琴身已有多处毁坏,于是他按古法加以修补,使这张琴的声音再现。1976年底,容先生曾携“秋月”琴赴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在亚太音乐会议主办的古琴欣赏会中演奏。容先生将“秋月”琴定为宋时名琴,唐健垣先生于《琴府》一书中参见容先生藏“秋月”琴有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20,(7)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藏有一床唐琴"九霄环佩"(图1),为国家一级文物,琴式为典型的伏羲式。根据琴底铭文可知,此琴原为北宋冯轸藏品,后经南宋鉴藏家周必大鉴定,其系唐代"雷琴"。然而,相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被视为"鼎鼎唐物""仙品"的唐琴"九霄环佩",国博这床"九霄环佩"的知名度却并不算高。  相似文献   

13.
古琴之生     
琴的诞生,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这个命题,令古往今来的人们甚是困惑,查考了许多文案之后,虽有些蛛丝马迹,总也是不得全貌,也就只好作罢。直到湖北随州出土了一块木板,经过碳十四测得后认为有3000年了,又考证为古"琴",总算是将琴之实物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4.
琴作为礼乐的一部分,在历代不断发展演变。目前能见到清代中和韶乐、丹陛大乐所用琴的实物,其形制有统一的规范,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与文人琴基本相同,但整体气韵略显呆板,使用频率也很低,只有在元旦、大婚等重要庆典时才用。所以古琴文化传播的主体是作为修身工具的文人琴,文人用琴文人造,或许虽不必亲自动手,实则每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5.
7月13日《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指琴瑟、围棋、书法和绘画,均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前2607—前2110)。琴、瑟由伏羲发明,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主要区别在于演奏的场合不同。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用于正式的音乐会场合,在贵宾面  相似文献   

16.
中华珍奇鱼     
雅鱼 雅鱼又名裂腹鱼,柳叶状体型,背如盖瓦,腹如乳银,尾如梳,肉厚坚而无小刺,头滑唇厚,头顶上一般都有一个酷似“丙”字的嫩黄色纹络,一般重0.5~1.5千克,产于四川雅安附近的江流中。 关于雅鱼有一个滑稽的传说:古时“江团”是贡鱼,后因捕尽,下使以雅鱼充任,进贡后,万分担忧。不料皇帝惊叹绝味,每餐必食,从此,雅鱼便成了“贡鱼”。 琴鱼 在安徽省径县的山溪里,有一种小巧玲珑的鱼——琴鱼。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人喜欢捕琴鱼制成“茶”喝。据悉,这种奇特的鱼茶味道醇和,茶香浓郁,沁人心脾。更有趣的是,杯中的琴…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06,(11)
新书推荐: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性灵风骨·程风子卷》已印出。整卷刊发程氏近年书、画、及画瓷力作近  相似文献   

18.
徐君跃 《收藏》2012,(5):92-95
午后暖阳中,欲抚琴一曲,打开尘封已久的琴盒,一张旧琴静静地躺在里面。此琴名为"和润"(图1),出自宋代范仲淹《与唐处土书》中语:"(琴)清厉而静,和润而远。"制作年代为南宋,款式为仲尼式,造型古朴典雅,秀美精致。琴面梧桐木,琴底梓木,满身呈牛毛断纹,声音和谐圆润,松透纯粹,韵味绵长,音质绝佳。  相似文献   

19.
邱卫红 《收藏》2012,(3):92-95
午后暖阳中,欲抚琴一曲,打开尘封已久的琴盒,一张旧琴静静地躺在里面。此琴名为"和润"(图1),出自宋代范仲淹《与唐处土书》中语:"(琴)清厉而静,和润而远。"制作年代为南宋,款式为仲尼式,造型古朴典雅,秀美精致。琴面梧桐木,琴底梓木,满身呈牛毛断纹,声音和谐圆润,松透纯粹,韵味绵长,音质绝佳。  相似文献   

20.
爱的轨迹     
6岁那年,我跟邻居张叔叔学下棋。张叔叔的女儿琴也跟着起哄,非闹着一块学不可,于是张叔叔就教我俩。邻居刘婶看到我和琴形影不离,就开玩笑,让我将来娶琴做老婆,我和琴都笑。琴的棋进步很慢,没少挨她爸的批。有一次,她拿了一个大红苹果给我,叫我下棋的时候让着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