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假如能准确地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地点、时间和强度,无疑可以拯救无数生活在地震危险区的人民的生命;如果能预先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等设施的破坏、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1,(4):13-14
2010年堪称“灾难之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10年堪称“灾难之年”,有26万人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丧生,全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20亿美元,创下近40年来的最惨烈纪录。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灾难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摧毁了无数幸福的家园.悲痛和哀悼过后,我们应思考如何能更好地预测灾难的发生,进而对灾难做出早期的预警.  相似文献   

4.
每年大概有上万人因地震伤亡,然而,有关专家在地震预测方面似乎没有多大进展。实际上,地质学家几乎放弃了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破坏力的预测。意大利罗马市的地理学家瓦莱里奥·德鲁贝伊斯说:“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预测地震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一、项目简介 “水库地震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根据水库地震的特殊性与水库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需求,研发针对水库地震的近场数字地震观测仪器及组网技术;深化对水库地震发生条件(环境和机理)的认识,提出1~2项对水库诱发地震具有一定预测意义的方法及判据;建立水库地震震例库,研究水库地震发生地段和震级上限的预测方法,提出典型水库诱发地震危害性评定技术和预瞽技术。项目设置了4个研究课题: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研究。水库地震发生条件探测技术研究,水库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典型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定技术及预警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数据存储设备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纸张,成为数据的最重要载体,而各种自然灾害,例如地震,都是很难被预测的,它们对于数据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或是政府,灾难前的数据备份以及灾难后的数据修复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大地震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如果能在大地震出现前发觉危险即将来临,就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可是预测地震目前还不现实。最近,好消息传来。法国的一颗专门探测地震产生的无线电波的人造卫星发现,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郑心  户万 《科学中国人》2023,(S1):26-29
<正>人类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研究如何预测地震,中国古代就有“观星测震”“观地测震”之说。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就开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但至今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仍是世界级科学难题。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7.8级强震,让土叙两国超过5万人不幸遇难,150万人无家可归。土叙地震让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地震灾害和地震预测。千百年来,人类到底为何难以预测突如其来的地震?  相似文献   

9.
1966年,邢台大地震,带给年轻的新中国永远无法忘记的伤痛,灾难降临的瞬间成为幸存者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面对邢台地震后的一片废墟,周恩来总理向地震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向地震预报进军的伟大号召:“行动起来,到现场去,到实践中去”。从此,中国的地震科研人员纷纷奔赴灾区,风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地震发生频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和西南地区,西部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党和人民众志诚城,团结一心,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地震的科学预防预测,是我国地震科技领域和有关科研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黑匣子”能预测未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比香烟盒大不了多少,由金属制成的小小“黑匣子”,竟然能预测像“9·11”爆炸案、南太平洋海啸这样重大的灾难事件。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2.
地震作为突发性自然灾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具有严重的破坏力。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发生的严重的地震也说明了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震的可预测性是全世界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也是地震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科学家通过以往的地震发现,地震前夕可以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并以此作为地震预报的突破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9,(2):1-1
2008年可谓是中国的“大事年”。汶川地震、华南虎事件、三聚氰胺毒奶、面粉添加剂之争……突发的灾难事件让人铭心刻骨,各色的人物使人难以忘怀,种种的言论更令人感叹深思。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一些负责人和专家在媒体上坦陈:“由于大地震的预测、预报是十分复杂的,国外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可能要几代、十几代人才能科学地预测”。  相似文献   

15.
1976年的“7.28”对我们防灾减灾科技工作者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对全国人民而言是一个深重的灾难“7.28”作为一个时间概念,不仅被列入中国当代史的重要记事,更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列为近百年来全球第一大灾事。在迎来唐山“7.28大地震22周年祭的“国难日”之时,每一个国人都陷于沉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09,(15):46-46
据美国媒体报道,地震、野火都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灾难,但世界上一些最致命的灾难却几乎都是人类自己引起的。追求能源、食物以及享受,已经几乎毁掉了地球。尽管过度渔猎和开采正被制止,但其长期影响已经威胁到世界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环境灾难不像飓风或者地震那样,很多灾难其实本来都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球神秘的自然现象、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对碰游戏。这个有46亿年地质年龄的星球,有太多人类至今都无法解读的密码,对于地球神秘巨大的内质活动,有很多是人类不能预测和阻止的,比如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境内(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此次大地震的震级、波及面积、破坏程度、伤亡人数等等都超过了上世纪世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河北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哭泣、悲伤。当凄厉的汽笛声响彻中国大地,当低垂的国旗下亿万中国人向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肃立默哀,哀悼日里,13亿中国人在泪水中变得更加坚强如钢。灾难过后,也许很多人不愿再去触及"地震"这个悲痛的字眼,可科学永远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事实和理性的指引下,相信科学,就是战胜创痛的良药。用科学解读地震,其实它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18.
4月23日,在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本刊与某网络媒体共同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就地震等灾害医学救援工作以及灾难医学如何在紧急救援乃至综合防治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项目概况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和实现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确定的奋斗目标,《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加强基础信息调查,有重点地提高大中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农村的地震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确定相应的战略行动是落实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1,(12):33-34
随着接二连三的地震、海啸和核灾,越来越多的人们担心世界末日的来临。波兰建筑设计师最近在首都市郊打造出一幢超级“安全屋”:当处于开放状态时,拥有大片落地玻璃窗的它看上去十分通透宽敞;而一旦遇到灾难,屋主只需轻按几下电钮,偌大的豪宅就会立即变成密不透风的水泥方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