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老师:本期的创意写作大赛,要求多角度创意写作,主题是“我的乐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积极参加。文轩:李老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创意写作呢?您能帮我们指导指导吗?李老师:好呀。创意写作,一般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内容的角度创意,一个是从写法的角度创意。怎样从内容的角度创意呢?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日常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成为我们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正>主题小黑板读写君: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写作沙龙。本期,我们来一起讨论“一鳞一爪”。“一鳞一爪”是一种表达作文主题的手法。现在,有请周老师为大家进行讲解!周老师:一鳞一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一爪,观者看不到它的全貌,但能想象到龙的威仪。而在写作中,它指的是写好“一鳞一爪”以反映写作对象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降低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确,兴趣如同金钥匙,它能为学生开启习作乐园的大门;兴趣又似好老师,它能为学生插上自由腾飞的翅膀。倘若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核心,巧设“趣”境,以“趣”促写,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一、改变命题形式,巧设“作文套餐”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命题——老师指导——学生写作——老师评议。陈旧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导致了学…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极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尤其是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赫尔巴特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为此,我们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在实践中运用“五不法”,即“不定时、不定题、不定量、不定体、不否定”的方法,调动、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不定时  所谓不定时就是不限定完成作文的时间,让学生在写作时间上自主。当前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在规…  相似文献   

5.
乐园中育人     
“乐园中育人”指的是要创造优化的教学环境——“乐园”。它既包括外部自然环境和内部人际环境,也包括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王剑 《良师》2002,(20)
我们读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题目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题目可以说就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中心。因此,重视审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审题,一般应达到以下三点要求:一、弄清题目的意思阅读时着重理解题目中比较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如《鸟的天堂》一文,审题时先弄懂“天堂”的意思。天堂的本意是迷信的人所指的神、佛、仙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这里指“乐园”。“鸟的天堂”就是“鸟的乐园…  相似文献   

7.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是“一…  相似文献   

8.
写作学科兼有双重属性,它既有完整,自足的理论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写作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学习了解章的构成以及章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而另一方面,写作课应注重写的实践性,在写作上,我们认为有它技术层面上的方法和规律,而写作的这种“技术手法”,是可以在课堂上传习的,这也是写作学科之所以要保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少中学生朋友总是打听要想写好作文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能不能寻找出一条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对此,我们的前人曾以一句简赅的话语“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了生动而又辩证的概述。所谓“文有法”是指写作有基本方法可学,这个“法”字是指那些符合写作过程的规律的基本原则;而“无定法”一语是指写作的具体手法无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是因人因事因情而异的,无定规的非常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而“贵在得法”中的“法”字,是指在写作中应采用那些符合写作规律的基本原则方法。所以,我们应注意找出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方法,来加以学习…  相似文献   

10.
离休后,完成了看护孙辈的任务,我和老伴又捡起了老本行——在院里开出一块空地,种上瓜菜。从此,我们又有了“发挥余热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即说话”,“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真话、实话”。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指口头运用规范的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直接作文的写作方式。它既具有口语表达的特点,又是书面写作的雏形阶段,更易于学生接受,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往的作文教学效果总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与教师只重视书面写作、忽视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说与写之间的有效结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文知识     
“其他”、“其它”与其他“其他”与“其它”,“交代”与“交待”,“花钱”与“化钱”等组词中,到底怎样写才合规范? “其他”与“其它”同音同义,本来写作“其他”。后来有人觉得,“其他”只能指其他的人;至于其他的事物,应该写作“其它”。这种区别没有必要。无论指人或指事物,一律可以写作“其他”。当然,在指事物时,有人偏要写作“其它”,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许多评析者都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的结论。对“百草园”是“乐园”这一说法,大家已无可非议;但对“三味书屋”是“苦地”这一说法,我们觉得欠妥。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三味书屋”不应是“苦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可见,鲁迅借回忆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  相似文献   

14.
“儿童乐园”的忧思陈彦平美国一向被认为是“儿童的乐园”,乐园里的孩子们今天生活得怎样?作者根据自己在美期间的观察与资料研究认为,“乐园”里并不尽是田园诗般的美妙,许多儿童处境险恶,前景堪忧,这决非危言耸听,众多“问题儿童”存在的事实就告诉我们“乐园”...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精美的艺术品是经过很多工序打磨、合作完成的,同样的道理,高中学生的一篇优秀的文章也需要多位学生的合作才能完成其“再生”。这就需要在写作中建立良好的写作共同体,这个写作共同体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他们活动的时间相对自由,我们可以实现课上写作和课外写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谈素质教育     
有人说:“教育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可以是扼杀人才的屠宰场”。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正好使原先类似“屠宰场”的学校成了育人的“乐园”。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写作文成为小学生望而却步的“龙门”和“天梯”。许多孩子都有“谈作文色变”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其实,儿童并不是天生就怕写作文的。我们从刚学会写字的孩子用粉笔头、滑石块甚至红砖头写在墙上路边的那些简单句子中就能知道,儿童原本是非常喜欢写作的,他们喜欢通过那些一笔一画地写在墙上、地上的“作文”来表情达意,尽管那是一种极天真、极幼稚的情感。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用这种常惹得大人们不满的方式表现出“喜欢写作”的欲望,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写作天地应该成为引发儿童欢歌笑语的乐园。早在20世纪初,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8.
何谓课堂生活?赞科夫指出;课堂生活就是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生理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总和。这里主要是指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指人的生活愿望,思想活动和情感体验,它是课堂生活的核心。用精神生活的尺度来衡量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有的课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唤起儿童生气勃勃的精神生活”,“使儿童在课堂上过着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应用赞科夫的“课堂生活”理论,努力使“课堂生活”丰富起来,从而改进作文教学,收到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师生谈话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作文时最感头痛的就是没有写作题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谈话,向他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材料,可以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激发起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应用写作的泛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我国应用写作的泛社会化朱涛应用写作的泛社会化(以下简称“泛化”),是指应用写作在全社会普遍、频密的运用。它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要素:从写作主体看,它成为社会大多劳动者的必具行为;从运用范畴看,它普遍使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从使用频率看,它在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暑假生活,学校开展了“暑期乐园”活动,开设了各类兴趣班,有象棋、围棋、陶泥、乒乓球、篮球、琵琶、舞蹈、写作、美术、英语、微机等。奇怪的是,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英语。我问他们:“有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英语吗?”讲台下面“唉”声一片:“我们也不愿意的,是父母逼的。”无独有偶。在我教的写作兴趣班里,好多同学听起课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