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冫”和“氵”是汉字常用的两个部首。作为形声字的“形符”(义旁),它们在最初的时候是能表示一定的字义的,但是早在两千年前它们中的一些字形就常被混用了。 (语 林)  相似文献   

2.
“冫”是一个部首,现在的“冫”表示着各种不同的意义,有十种情况。“冫”是“冰”,以“冰”为形符的字都和“冰冻、寒冷”有关;“冫”是“冰”,但是“冰”是作声符;“冫”不是“两点水”,而是“二”;“冫”是“氵(水)”的省略,成为真正的“两点水”;由于引申的原因,“三点水”演变成了“两点冰”;因为字义是“减少”,所以将“三点水”减成“两点水”;字义和“冰”相似,而因此以“冫”为形符;因为“避讳”,“三点水”不得不变成“两点水”;因为避祸,把“氵”改成“冫”;因为汉字简化而被归入“冫”部。  相似文献   

3.
<正>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也就是由表示意义的意符(也叫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符(也叫声旁)组合而成。如“抬”字,左边的“扌”是意符,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意思与它相关联;右边的“台”是声符,也就是说这个字的读音与它相同或相近。形声字是最高产的造字形式,汉字中8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  相似文献   

4.
《湖北教育》2006年第10、11、12三期刊登了一则“敬告读者”,现照抄如下:敬告读者:本刊举办的“教师人生”征文活动启示刊登在第14面,请留意。本刊推出的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征文活动启事刊登在第19面,请留意。  相似文献   

5.
“竞”是简化字,繁体字是“竞”,表示两个人一前一后互相追逐。《说文解字》中说:“竞,逐也。”所以,在开展某些活动时常用到它,如竞赛、竞争、竞走、竞技等。这些词语中的“竞”均表示比赛、争先的意思。“竞”字的意义又可引申为“强劲”,如“南风不竞”,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竟”由“音”和“儿”两部分组成,“音”代表音乐,“儿”代表一个人。“竟”的本意指一个人奏完了乐曲。《说文解字》中说:“乐曲尽为竟。”“竟”的意义又可引申为:1郾泛指一切工作的结束、完毕。如:我们要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2郾表示出乎意…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汉语”是汉族语言的简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语以外。尚有满、蒙、藏、朝鲜、维吾尔等兄弟民族语言,通常说的汉语,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语言。但包括使用汉语地区的方言。由于汉族人数众多,使用汉语的地区广阔,汉族文化历史久远,汉语自然成为我国的主要语种,也是历代的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7.
1987年11月第2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己经改掉了“像”简化为“象”的现象。“像”简化为“象”已有30年的历史了,现在一子下改过来,人们觉得有些不习惯。 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有“象[像]字条,但在语言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如“画象”就有歧义,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画的像”,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画大象”。于是在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给“象[像]”字条作了注释:“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但这个注释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为了纠正“象”、“像”的混用现象,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在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抽去了“象[像]”字条。可是,两年来报刊上该用“像”而用“象”的情况屡见不鲜,连中学语文课本也未能改正过来(估讨下次再版时修订),光靠小学语  相似文献   

8.
“战败”与“战胜”的区别山东沂南三中单永进陈良梓在一些体育赛事的报道中,我们经常听(看)到这样的句子:“某某队战胜某某队,获得冠军”。“某国队战败某国队,取得小组出线权。”等等,在这两个句子中,尽管一个用“战胜”,一个用“战败”,但是它们都是指“前胜...  相似文献   

9.
在报刊杂志上我们常常看到“其他”这个词,但有时也看见“其它”,那么二者在用法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0.
<正>"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因此,有必要通过梳理"师傅"与"师父"这两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  相似文献   

11.
<正>“攻打”与“进攻”是一对近义词,它们都是动词,都有“打击敌人”的意思,那么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攻打”的意思:为占领敌方阵地或据点而进攻。如: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mó窟kū,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统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海滩上的童话》  相似文献   

12.
灯谜只有我国有,谜语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两者区别主要在:一、形式上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是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则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生的);谜语则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二、猜的方法不同。"灯谜"是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08,(5):51-51
一件衣服,衣居上,裳为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荚蓉以为裳……”玄衣缥裳用十二章纹,玄衣即黑色材料的衣服,缥裳即红色材料的围裳。一般上衣纹样用绘,下裳纹样用绣。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与“不管”是两个常用的关联词,仅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就会用错。例如今年的初中语文第六册108页有这样一句:“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这句中前一个“尽管”用得正确,而后一个“尽管”则用错了,须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关于“支”与“枝”的用法让我颇为头疼。先是学生把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枝”写成“支”,接着我又为一道改错题“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只猎枪”(苏教版第十册第24页)而不知所措:课文《天鹅的故事》中清楚地写着“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苏教版第九册第39页),教参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只”改成“枝”(苏教版第十册教师参考用书第42页)。带着困惑,我打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寻个究竟——  相似文献   

16.
吴大庆 《语文知识》2000,(11):69-70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是常见常用的两种文体,都属议论文的范畴,具有一般议论文论点的确定、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等特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读是基础这两种文体的写作过程大致都是这样三步:阅读——定题——评论。无论是写“文学评论”还是“读后感”,首先要通读作品,读懂作品,准确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和蕴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作品特点和自己的体会,确定评论中心或感悟点,在读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7.
在言中,“妆”与“装”既同音有时又同义.使用非常灵活.中学课本(人教版试验本)中多次出现但未作专门区分。现结合部分中学诗及课外的句子说明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报刊书籍时,经常发现“做”与“作”互用现象,这是因为二者的读音相同,意义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搞清楚“做”与“作”的正确用法,笔者查阅了多种字典、词典,发现两者的起源、读音、意义还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因为计算物体容积和体积的方法相同,所以不少同学认为"容积"就是"体积"。其实,"容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1.意义不同所谓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则是指箱子、油桶、  相似文献   

20.
“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40分”,这里的40分就是时间。“时刻”是指钟面上所指的刻度数,它是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定的时候。如“上午7时40分上课”,这里的“7时40分”就是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