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从“读”到“懂”是一段心智成长的旅途,是一次学习理解他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今年夏天,我乘电梯下楼丢垃圾,刚进电梯,一股异味扑鼻而来。我抬头看见满身泥污的保洁工,随即不满地捏住鼻子。经过漫长的煎熬,电梯门终于开了,我满心欢喜地呼吸着来之不易的新鲜空气。可好景不长,上楼时,我再次和那个保洁工在电梯里相遇。这次,我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怨气,气愤地说:“爷爷,您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多脏、多难闻吗?  相似文献   

2.
“刷……”我打开电脑,迅速点击程序,打开了二战游戏。哈哈!五一长假终于到了,可以让我痛痛快快和德军大战一场!我早就听得不胜其烦的美国军歌又响了起来。接着,一张破旧的地图出现了,上面用英文标着每个关卡的地点。我找了找,点击最后一关———德军总部。倒计时开始,我欣喜若狂,屏住呼吸,紧紧握住鼠标、按着键盘,两眼直勾勾地盯住屏幕。一、二———“战斗”开始了!我握着“汤普森”冲锋枪站在电梯里。电梯移动了,不断向下降……一层、两层……不愧是秘密基地。当下到十层时,“哐”,电梯开了。“好啊!德国鬼子!”我按动鼠标,一发发子弹旋…  相似文献   

3.
电梯测验考察、训练一个人迅速、有效向他人传达自身观念的能力。在一幢高级写字楼,进进出出着的俊男靓女,表情严肃,但自信而充满神采,他们即将去参加一个盛大的项目结束说明会。当他们进去以后,发现将要听去他们汇报的首席执行官还没有到……电梯终于将首席执行官送了进来。大踏步走进来的首席执行官表情非常凝重,他说到:“对不起,我不能待在这儿听取你们的报告了,我们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必须马上去见我的律师。能否派你们的代表与我一同乘电梯下去,把你们的发现讲给我听好么?”坐电梯大约需要30秒的时间,在这么短的…  相似文献   

4.
智慧宝典     
《同学》2003,(1)
感谢庄重他终于娶了她。就在结婚那天,他告诉了她一个秘密:“多亏一位老人的帮助,我才有了认识你的机会。”“什么机会?”她笑眯眯地问。“我曾拜托过那位老人,当只有我俩上电梯时,请他悄悄地把电梯停止5分  相似文献   

5.
惊险57分钟     
我哼着小曲,不紧不慢地踱步到负一楼电梯门口.电梯门开了,我按了“2”后,与往常一样靠着电梯扶手,玩着手中的U盘. 万万没想到,电梯显示屏上明明是“2”,可那电梯门无论是按“开”,还是按“关”,它都死死紧闭着. 天哪!我居然碰上了这种传说中的困梯事件!尽管这样,我的心情还算平静.为什么呢?因为有次我在妈妈的微信上看到一种急救方法:从负一楼一直迅速往上按.  相似文献   

6.
“我终于飞起来了.虽然是被线牵引着。”风筝说。 “我终于飞起来了.虽然是被父母牵引着。”我说。  相似文献   

7.
乘电梯     
“难忘的第一次”征文选登 被电视广告中的电梯所吸引,两周岁的儿子喜欢上了电梯。 见儿子常常念叨着要乘电梯,我们便答应带他去,儿子听后高兴得连声叫喊:“好爸爸!好妈妈!” 在一个假日,我们带着孩子来到百货商店。一进店门,儿子便一下子从他爸爸身上蹿了下来:“我要乘电梯!我要乘电梯!”边嚷边一个劲地乱钻。好不容易喊住他,等带他来到自动扶梯前时,他又愣住了,好半  相似文献   

8.
健忘:进电梯后望着按钮出神,忘了自己要去几楼,直到电梯门关了还在搔脑袋。莽撞:飞快地跑进电梯,拉下了一半裤链,一抬头,突然满脸通红,对电梯里的其他人说道:“对不起,我以为这是洗手间!”然后又飞快地跑出去。无地自容:在电梯里憋了半天,终于还是放了一个响屁,引得周围的人把目光都投射过来。不露声色:在电梯里憋了半天,终于还是放了一个哑屁,周围的人被熏坏了,面面相觑,都在猜测是谁,而你依然面无表情。咬紧牙关:一进电梯,就发现想要放屁,但是考虑到形象,就一直一直一直地憋着。傲慢不逊:一进电梯就放了一个屁,周围人都看你,而你也用眼睛…  相似文献   

9.
成功之门     
一次,我去一家位于25楼的大公司参加面试。 我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公司。走进大门,见电梯旁围满了很多应聘者,他们一个个显得焦躁不安,原来,是电梯坏了,电梯间里一个老师傅正在修着电梯。那些应聘者不停地问着:“老师傅,还要多少时间可以修好?”老师傅不很肯定地答道:“大概要十来分钟吧。”他们看了看时间,又开始耐着性子等下去。这时,我想,如果十来分钟还修不好呢,这不要误了面试时间吗?与其在这里没有把握地傻等,还不如自己辛苦一下,步行上楼。于是,我转身“蹭”、“蹭”、“蹭”地向25楼跑去。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今年年初,沿袭了几十年的成绩报告单和学期鉴定在哈尔滨市部分中小学被综合素质报告册取代。在综合素质报告册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被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种,除此之外,还有求知、健体、审美、做人等几方面的综合评价。另外,除了老师的评语外,有的学校还在综合素质报告册上增加了“我对老师说”、“爸爸妈妈对我的希望”、“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有的学校则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在素质报告册上写上对孩子的评语,还有的学校在综合素质报告册上大胆地运用了卡通漫画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这一举措虽只是在部分中小…  相似文献   

11.
Z轨迹     
此刻,我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树下的那棵草,它随着风在不停地变化着自己的形态。它的头向下低垂着,身体分明就是一个“Z”。我仍然静静地盯着这个“Z”。我诧异于我的异想。而那棵草似乎也渐渐地幻化着自己。真真切切地,它终于成了一个“Z”。我抬起了头,目光落在了那草后的树上,但是它此时也幻化成了“Z”。我终于无可奈何地寄望于蓝天,偷偷地,我瞥见了我最爱的蓝天,而我却又再次被无助击倒了,那片天竟也被云彩绘成了满目的“Z”。一时间,在我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被深深地烙上了“Z”。终于,我昏倒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Z…  相似文献   

12.
意外收获     
刘炳艳 《贵州教育》2010,(12):25-25
皓终于有了一丝变化。 事情的转折源自长期冷淡他之后一次虚情假意地表扬。那天上课,皓扬起他那张一贯皱着眉、撅着嘴的脸,举手报告:“老师,我不舒服。”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语第五册《打碗碗花》讲了离“我”家门前不远的荒地上长满了小草和野花,“我”从中发现打碗碗花,但外婆不让摘,而“我”后来终于摘了,证明打碗碗花并不会使人打破饭碗的故事,赞美了打碗碗花的新奇、美丽和可爱,表现了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一册第 67页 :“终于到达古巴、海地。”“终于”二字应去掉或改为“才” ,因为哥伦布的目的是去印度而不是去古巴、海地 ,所以用“终于”二字不妥“终于”未达目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十六中学@张宏伟  相似文献   

15.
《月光启蒙》(苏教版第十册)根据著名作家孙友田的散文《月光母亲》改编而成,题目将“母亲”换成“启蒙”,包含了编者的两层深刻用意:第一,以“启蒙”凸显母亲的伟大——母亲不识字,却在用独特的方式启迪着我,开化着我,给予了我一个个美妙的夏夜;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关于“支”与“枝”的用法让我颇为头疼。先是学生把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枝”写成“支”,接着我又为一道改错题“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只猎枪”(苏教版第十册第24页)而不知所措:课文《天鹅的故事》中清楚地写着“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苏教版第九册第39页),教参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只”改成“枝”(苏教版第十册教师参考用书第42页)。带着困惑,我打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寻个究竟——  相似文献   

17.
Teacher孔乙己     
餐饮部经理终于在黑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把孔乙己还欠我们酒店那十九元一角划作坏账准备吧。”经理对我吩咐。我的笔在会计册的贷方唰唰划了起来。我所兼职的这家酒店是与别处不大一样的,五颜六色的彩灯招牌显示着“爱新觉罗BIG酒店”,大厅门口站着四个穿着校服和解放鞋的迎宾小姐。孔乙己是惟一一个为我们酒店抄抄书就能获得一个美女飞吻的市三中的语文老师。孔乙己好久没有来酒店抄书了。经理打了N次他的小灵通也联系不上,那个题为“标准间一天180元,两天150元”的横幅酬宾广告只好考虑换人抄了。酒店里人来人往,只有我知道孔乙…  相似文献   

18.
小明一家和他的姨妈家同住在一幢15层的高层建筑里小明家在3楼,他的姨妈家在10楼楼里的一部电梯不间断地上上下下,并且在每一层楼都停留同样的时间小明常常乘电梯上行去姨妈家,之后,又乘电梯下来回家乘电梯经常要等待,小明很恼火“电梯老和我作对”小明抱怨说“电梯怎么会和你作对呢?它是循规蹈矩不间断地上上下下,并且每层楼都停留同样的时间啊”姨妈说。“可是,我想上行时,却老是发现电梯在下行,或者电梯虽在上行却早过了3楼;而我想下行时,却又发现电梯常常在上行,或者电梯虽在下行,可早过了10楼只有偶然几次才是顺利的,正巧电梯运行的方…  相似文献   

19.
I案例回放星期天中午,九楼的王思准备叫三楼的同学去打篮球,电梯门刚关上,就感觉电梯轻轻地抖动了一下,然后急速地向下坠落。“救命啊!救命……”王思使劲敲打电梯门,但没人听见。“轰”的一声后,电梯突然又悬住了。他一边呼救,一边让自己剧烈跳动的心平静下来。当他听到外面有人经过时,连忙脱下球鞋拼命敲电梯门。邻居听到了他的求救信号,赶紧想办法帮助他。机灵的他通过努力终于获救了。也许你会问,碰到类似情况时,我该如何应对呢?应急方案●遇事千万别慌。坐电梯一旦碰到“死机”现象,不要紧张,因为现在的电梯都有紧急制动系统,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20.
我读书甚为驳杂,漫羡而无所归心;新书读得比较少,“新潮”书几乎没有认真读过。下列十种“旧”书可以说是对我的晚年思想和治学最有影响的;有一些成了我的“案头书”。这里我用了“种”,而没有用“册”,是因为每一“种”可能牵涉不止一“册”。先说中国书五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