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22,(23):45-46
<正>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室外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这是我国首次在夜间严寒条件下发射载人飞船。“5、4、3、2、1,点火!”在倒计时的口令声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点火起飞,奔向正在400公里高空运行的中国空间站。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发射任务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2.
美好的愿景     
《科学中国人》2022,(23):49-49
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这次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11次发射、两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如期完成,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开展更加深入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宇宙空间探索。  相似文献   

3.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首开先河,把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送上了轨道,不甘示弱的美国也于两年后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此后,前苏联又发射了6个空间站,并于1986年至1996年,历时10年,5次对接,终于完成了“和平”号空间站的建造,形成了由6个舱以及进步号货运飞船、联盟号载人飞船组成的可与6艘飞行器对接的庞大轨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经过“863”的论证,于1992年由中央批准正式立项。立项时中央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第二步的揭幕之战。目前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接近尾声,正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陆续发射具备出舱活动能力的载人飞船,进行出舱活动飞行试验;发射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并进行空间站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5.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11):16-17
“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八”将拉开中国空间实验室的序幕,它们将与之后发射的“神九”、“神十”组成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个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为了进行空间实验,而是为了解决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问题,为今后“天官二号”、“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的空间科学、航天工程、航天医学试验和今后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林 《百科知识》2003,(4):23-23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 08圈,完成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任务后返回,于2003年1月5日傍晚,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载人飞船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1):99-102
2011年9月和11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天官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试验,在此次交会对接试验中,中科院承担的空间应用系统主要任务包括:(1)利用天官一号目标飞行器以及神舟八号飞船的空间实验支持能力开展相关科学实验和应用研究;(2)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提供空间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3,(14):7-7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舟”号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 我国科学家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1999年11月2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号飞船,2001年至2002年,又成功发射与回收了“神舟”二号、三号和四号飞船。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朱梅 《百科知识》2023,(20):4-7
<正>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3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五号的3位同事完成又一次太空会师,并在空间站驻留5个月。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航天员类型。其中老将景海鹏四度“飞天”,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首次“飞天”。  相似文献   

11.
高峰 《知识窗》2008,(11):40-41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和飞行成功,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回到地面,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树起了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入空间站阶段。文章介绍了近期将发射的"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和"天舟"1号货运飞船上的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以及我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及主要方向,概述了这些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及重点,介绍了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的研究设施、科学实验平台和天地支持系统。文章强调,空间站工程是我国推动空间科学及应用发展、实现突破的历史机遇,需要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做好实施工作,并大力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空间站“天宫”又迎来了新访客!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送入太空。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正式开启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在太空飞行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顺利完成预定实验任务。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短短3年内,“神舟”连续4次遨游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  相似文献   

15.
江燕 《百科知识》2002,(6):9-11
2002年3月25日,我国“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道上运行7昼夜,环绕地球108圈,顺利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4月1日成功返回,准确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向着“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现有三种载人航天器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从”神舟一号”走到“神舟七号”;计划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我们正在进入二期计划。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17.
数据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根据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曾成功与神舟八号、九号飞船进行4次交会对接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目前已进入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在轨运行稳定,设备状态良好,静候神舟十号的到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也是神舟飞船的第10次发射,距离航天员杨利伟  相似文献   

18.
国内速递     
正神舟十一号拟于10月中旬发射8月13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从北京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按计划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10月中旬发射,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两大核心任务。进入太空后,它将与天宫二号形成组合体,完成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30天载人飞行。中国版海事卫星天通一号发射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的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首发  相似文献   

19.
<正>载人月球探测是我国继空间站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近日,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其总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实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与空间站相比,载人登月的难度要大很多。我国将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17日,这一天使国人倍感骄傲——载人飞船“神六”号在太空翱翔115小时后,成功着陆。从“神六”的成功发射中,我们再一次领会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精进。其实,载人航天工程也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