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变革是教育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与前提,四个评价的根本出发点是让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真。基于“四个评价”的课堂教学变革有着自身的逻辑机理,即四个评价以自身的专业性引领课堂教学发生变革,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培育个性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并以教学、教师、评价等为抓手展开育人行动。基于四个评价推动课堂教学变革,需要在价值引领上,转变从“育分”到“育人”的教学质量观;在机制创新上,建立“四个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人才保障上,兼顾“质量”和“数量”,实现“以评优教”。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中掀起了一片热潮。“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可以深层次地促进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力器。小学科学教学应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设计融合化学习活动,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采用融入式评价方式,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推动“五育融合”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教育对人才的培育目标。“五育”融合要求学校和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文章从理念引领“五育”融合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探索“五育”融合路径两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实践策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要求高中物理课堂以五育融合为抓手,以课堂育人为目标,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深度变革。通过高中物理知识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可以实现五育的相融相通,发挥五育的优势互补作用,体现五育的综合协同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浩 《人民教育》2023,(10):67-69
<正>“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整体育人体系正逐步构建。本文拟以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为例,寻找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进而由点及面,推进“五育融合”的课堂变革行动。一、“五育融合”呼唤学科融合的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育整体的人”是开展五育的逻辑起点。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内容,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当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本质理解偏差、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不够、家校社协同育人不足、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成为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因此,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加强小学劳动教育应确立五育融合育人目标、强化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设计、打造“三力整合”育人格局、构建实践取向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绎而来,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五育”共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语文中的“五育融合”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以语言文字、能力、情感价值观为内容,有机融合五育的教学实践。其具有德、智、体、美、劳五个内在要素,分别与语文文字中“情”“法”“活”“美”“用”相联系。作为学科综合育人的关键举措,语文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实现五育渗透;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共育;更新育人模式,实现五育互融;重构评价模式,实现以评促融。  相似文献   

12.
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势,基于五育融合理念构建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五育融合的内涵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前提。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全过程评价为外在形式,以重视评价整体育人价值的发挥为精神内核是促进五育融合的教学评价样态。以五育融合为导向、以师生生命成长为价值追求、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以五育融通为评价标准是构建五育融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五育融合”在国内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它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智育”育人的教育观念,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五育融合”的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师队伍素质不足、教学方式陈旧、“五育融合”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备等困境。解决当前困境的策略在于转变社会观念,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针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采取相应素质提升策略;完善“五育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和“五育融合”是当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教育变革关注的热点,二者有机融合是综合育人的新路径。在明确“跨学科”“五育融合”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某育融合式”与“活动融合式”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案例“花样·生活”,以乡镇中学兴趣活动为实践平台,通过整合初中地理、生物学科知识并结合艺术教学,围绕“种花养花·感受生命”“知花赏花·提升审美”“包花献花·学会感恩”三大主题,进行五育融合教学实践探索,以期为“跨学科整合”与“五育融合”相结合进行综合育人案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版课标正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阅读所组成的、能够更好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活动,能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下进一步达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五育融合”,即德智体美劳五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五育融合”关键是要下沉到课程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的目的。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活跃的关键时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五育”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与辨析,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者对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及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的理解。课程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观课程”,课程观之“观”指“观念”,“观课程”之“观”指“看待、反思”。“五育融合”课程观作为一种课程观念,是指在其指引下,我们如何理解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何看待五育融合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问题,是一种将五育融合的教学涵盖在内的广义的课程观。因为需要专门撰文阐述五育融合的教学及评价,故本文着重从本质及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  相似文献   

18.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新课程修订工作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引。其修订要点主要在于搭建了新目标,强调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建构了新内容,强调由“零散知识点”走向“课程内容结构化”;催生了新教学,强调由“教学内容变革”走向“学习方式变革”,突出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倡导了新评价,强调由“育分导向”走向“育人导向”,以变革纸笔考试、推进表现评价和加强技术赋能实现评价育人。  相似文献   

20.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劳动课程内容建构取向,“五育并举”则是该课程实施行动取向。因此,在劳动课程内容建构的过程中遵循着人的全面发展逻辑、全方位育人的逻辑、全息育人的逻辑,同时,在课程内容建构的过程中,以劳动素养为导向、以生活世界为内容、以具身实践为路径、以全人发展为目标,从而构建新时代劳动课程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