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我猜中啦     
<正>【写话要求】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男孩儿猜中了什么?又是怎么猜中的?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提示与指导】图上画的是元宵节猜灯谜的场景。同学们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当时猜灯谜的场面,并简单地描写一下。然后,要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小男孩儿身上,他大声地喊着“我猜中啦”。那么,他猜中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猜过的谜语中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2.
纸灯笼     
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妈妈在家看电视。到了街上,我看见一片灿烂的“星光”。大街上,人山人海,每家每户都挂上了红彤彤的大灯笼。有的人家还装上了彩灯,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可漂亮了。我看见很多小朋友手里拿着小灯笼,就对爸爸说:“爸爸,我也要灯笼。  相似文献   

3.
拜年     
<正>【写话要求】看图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与指导】一看这幅图,再加上标题“拜年”,同学们很快就知道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拜年的场景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都亲身经历过。因此,同学们写的时候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比如拜年的具体时间,拜年时晚辈要做什么动作,要说些什么;长辈会有什么反应,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  相似文献   

4.
吴晓兰 《四川教育》2008,(12):44-44
下面是两位教师执教的北师大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我的影子》的片断。 【案例一】《我的影子》师: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出现了课文中“我”和爸爸在灯下的图片),这是什么?(影子)谁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幅人物照片:“洪秀全”和“孙中山”。 提问:“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革命或运动?结果怎样?能得出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最近“大头儿子”又头痛了,因为下周要考语文,上次因选材不当,作文不及格,导致总分全班倒数第一,被同学们嘲笑了很久,这次如再……唉!还是去请“小头爸爸”补补课吧!【把脉问诊】“小头爸爸”帮儿子查找选材误区:同学们,快来帮“大头儿子”找找他写的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问题吧!  相似文献   

7.
<正>【写话要求】仔细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动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提示与指导】把标题和画面结合起来,就能知道图画讲述的是一件事。因此要先简单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再详细地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学们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问题,通常叫作“和倍问题”。要解答和倍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列式解答。【例1】小华和爸爸的年龄相加是40岁,已知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4倍,那么小华和爸爸各多少岁?  相似文献   

9.
交换     
星期五晚上,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什么游戏?”爸爸问道。“交换身份的游戏,明天我来当爸爸,你来当我的儿子,好吗?”“好呀!”爸爸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儿子”吵醒了,他嚷着要吃早餐,我问他:“你想吃什么?”“我要吃米粉,不要太烂,也不要太咸。”他好像故意刁难我似的。  相似文献   

10.
DIY灯笼     
八月十五中秋节。晚饭后.奶奶拿出一个大大的柚子准备切开,爸爸对我说:“莹莹,中秋节大家都喜炊吃柚子,其实柚子皮是可以做灯笼的……”爸爸讲起了他童年的好玩意。我很感兴趣:“柚子皮灯笼?既环保又有创意,我也想动手做一个!”家人都赞成,Yeah!  相似文献   

11.
花儿不能采     
<正>【写话要求】仔细观察两幅图,想一想,图上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提示与指导】这是两幅图的看图写话,因此,在仔细观察时必须把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还原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想把事情写清楚,除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之外,还要把重点放在事情的经过上,也就是要写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小男孩儿为什么要采花?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2.
【呱呱鸟的呱呱】爸爸问小呱呱鸟:“下周你该过生日了,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小呱呱乌见班里有同学买了iPhone5手机,他也想要一部,就对爸爸说:“我想要苹果5。”到了生日那天,小呱呱鸟打开礼物盒一看,里面竟然是5个苹果……哈哈。小呱呱鸟要的“苹果5”可不是“5个苹果”哦。接下来,呱呱鸟还要给大家分享几条小呱呱鸟因误解闹出的笑话,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3.
<正>“爸爸,这撮香葱头能给我吗?”我恳求说。“疫情居家时期,它是稀缺品,你要它做什么?”爸爸问。“不告诉你!嘻嘻!”说完,我吐了吐舌头。疫情居家期间,阳台成了我的乐园。我喜欢每天在这“一亩三分地”辛勤劳作,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4.
我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我不喜欢爸爸出差。他一出差,就只有我和妈妈在家。 小时候我的口头禅就是:“爸爸你怎么又要走了?”爸爸一次出差要三四天,他走了家里就好像少了什么。我想念爸爸的时候,只能在电话里向他诉说:“爸爸,你快回来了吗?女儿好想你。”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 《和时间赛跑》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认识散文的基本特点呢?我在教完课文后,进行了如下引导:  相似文献   

16.
Autograph     
“Dad,canyouwriteinthedark?”“Ithinkso.Whatisityouwantmetowrite?”“Yournameonthisreportcard.”【译文】签名“爸爸,你能在黑暗中写字吗?”“我想可以。你想让我写什么?”“在这张成绩单上签名。”Autograph@Jason  相似文献   

17.
朱邹荣  张育花 《小学生》2006,(12):25-25
一天夜里,皎洁的月光,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地到了窗前。于是,便有了这样漫无边际的对话。 “爸爸,人们都说有得必有失,真是这样吗?” “当然了。” “如果我要什么有什么,生活得很快乐,那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你得到了快乐,失去了很多悲伤。”  相似文献   

18.
【原文展示】别样的习惯王双我有一个“老师爸爸”,他每天都在我身边,扮演着“老师”和“爸爸”的双重身份。我对他再了解不过了,但敬而远之,因为他身上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怪习惯。【开头点题,写爸爸身上有些与众不同的怪习惯。问题是,“敬而远之”一词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不如改为“敬而畏之”。】  相似文献   

19.
给爸爸捶背     
<正>【写话要求】观察图画,想一想:这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提示与指导】画面比较简单,从茶几、沙发、挂画、挂历等可以看出事情发生在客厅里。从后面墙上的挂历显示的时间可知,这天是父亲节。联系题目,可以知道,画面正中的两个人物是父女俩,女儿正在给爸爸捶背。  相似文献   

20.
刮痧     
<正>今天中午,爸爸拖完地,倒在沙发上说:“早上有点儿拉肚子,脑袋昏昏沉沉的,干活儿也出不了汗。”妈妈关切地问:“是不是中暑了?要不要刮痧啊?”爸爸说:“那就试试吧。”刮痧是什么呀?我还没见过呢!只见爸爸脱了上衣趴在沙发上,妈妈拿来一个碗、一瓶油。我看见爸爸的眼神中露出一丝胆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